庄子的 人生哲学 只是一个 达观主义 达观本有,多种区别 乃是对于是非的达观 庄子对于人生一切 寿夭、生死、祸福 一概,达观 一概,归到命定 这种 达观主义的根据 都在他的天道观念 试看上章所引的话: 化其万化 而不知 其禅之者 焉知其所终? 焉知其所始? 正而待之 因为他把一切变化 都看作天道的运行 又把天道看得 太过神妙 不可思议 所以他 觉得这 区区的我 哪有作主 的地位: 庸讵知吾 所谓“天”之非“人”乎? 所谓“人”之非“天”乎? 《大宗师》: 子舆有病 子祀问他: 女恶之乎? 子舆答道: 亡 予何恶? 浸假而化 予之左臂 以为鸡 予因以求时夜 浸假而化 予之右臂 以为弹 予因以求鸮炙 浸假而化 予之尻 以为轮 以神为马 予因而乘之 岂更驾哉? 且夫物之不胜天,久矣 吾又何恶焉 后来子来 又有病了 子犁去看他,子来说: 父母于子 东西南北 唯命是从 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 我则悍矣,彼何罪焉? 夫大块 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善吾生 乃所以 善吾死 今 大冶铸金 金踊跃曰: 我且必为镆铘? 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人耳!人耳! 造化者 必以为 不祥之人 今一 以天地为大炉 以造化为大冶 恶乎往而不可 子桑临终: 吾思夫使我 至此极者 而弗得也 父母岂欲我贫哉 天无私覆 地无私载 天地岂私贫我哉 求其为之 而不得也 然而 至此极 命也夫 这几段把“命”写得真是 《大宗师》篇所说: 物之所不得遁 既然不得遁逃 不如还是 乐天安命 所以又说: 古之真人 不知说生 不知恶死 其出不, 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 翛然而来 不忘其所始 不求其所终 受而喜之 忘而复之 是之谓 不以心揖道 不以人助天 是之谓真人 《养生主》: 庖丁解牛 八字秘诀: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庄子的人生哲学 也只是这八个字 《养生主》: 老聃死时,秦失道: 适来,夫子时也 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 安时而处顺: 即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都是,乐天安命 《人间世》: 蘧伯玉教人处世之道: 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 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 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 达之,入于无疵 这种话 初看好像 高超得很 其实这种 人生哲学的流弊 重的可以 养成一种 阿谀依违的、 苟且媚世的 无耻小人 轻的也会 造成一种 不关社会痛痒 不问民生痛苦 乐天安命 听其自然 的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