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很多人和小资君一样,都会埋怨 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让不少坚持了十几、甚至二十来年的 上海烟火气小店,不堪重负倒下了 可细细想来,其实在更早的时候 陪伴我们成长的上海老味道早已渐渐消失 倘若有一台时光机可以回到过去 我希望回到彼时的上海 那些充满烟火气的食物和街道 那些人声鼎沸的夜排挡 那些盛夏傍晚, 摇着蒲扇、闭眼靠在躺椅上的时光 ![]() 老上海人的早饭从“四大金刚”开始 锅贴生煎都排不上号 ![]() 哪怕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上海人对于吃这件事,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所谓穷有穷的吃法、穷有穷的快乐。 就拿老上海的早餐小吃来说,那可是花样百出、种类繁多,丝毫不输给武汉的过早。 ![]() 其中,尤以大饼、油条、豆浆、粢饭糕,被称为上海人早饭的“四大金刚”。 即便是同样从小吃到大的包脚布,可都排不上号哩,更别说锅贴生煎小馄饨,这些平日里常见的早餐。 ![]() ![]() 很多95后和00后也许不懂,这“四大金刚”到底有撒好吃? 大饼一般分为甜、咸两种味道:甜大饼是白砂糖做馅儿的,外壳撒满白芝麻,委实香得很;咸大饼搭配葱花,刚出锅时那叫一个香气四溢! ![]() 油条其实不止在上海出名,在全国的早餐里都能瞥见其身影,但要论起吃法的花头精,上海人倒颇有发言权。 顶顶简单的吃法就是直接吃,刚炸好的油条实在太诱人了,懂经的吃客会先吃两边的尖尖头,脆香得很;口重一些的人会选择蘸酱油。 ![]() 老上海人的标配吃法就是大饼包油条,再来一碗加满了白砂糖的豆浆,尤其是大冬天的早上来一套,人瞬间舒坦了。 如果说奶茶是当代人的快乐水,那么豆浆就是老上海人的浪漫;豆浆同大饼一样有咸甜之分,甜浆自是不必多介绍,但咸豆浆却被很多人视为“邪教”,就像南北的咸甜豆花之争一样。 烧了滚烫的豆浆盛进碗里,榨菜末、香菜末、葱花、鲜酱油、油条片铺底,淋上少许红油;如此一碗落胃,即便是没吃过的人,都能被折服。 ![]() 外焦里嫩的粢饭糕,一般在油条摊都能见到,隔夜饭加入盐简单调味,切成四四方方的模样下油锅炸,就是一道再经典不过的早点。 ![]() 当然,除了顶顶出名的“四大金刚”,上海人的老底子早餐还有两位不可不说的小老弟,那便是祖籍同样是苏北的老虎脚爪和米饭饼,而它们也不约而同地在老上海流行起来。 米饭饼又称米饼,以米粉加酒酿制成,制成后松软可口,一面贴着锅底,有点焦,一面雪白,且有一股浓郁的米香。 ![]() 要说米饭饼的黄金搭档,那必是油条,试想一下那个口感:松软里透着丝丝酒酿香气的米饭饼,配上圆滚滚胖乎乎的松脆油条,简直哈喇子直流! 而在苏北当地被叫做“金刚麒”的老虎脚爪,是来到上海后因其形似老虎的爪子,才得此名。 ![]() 别看它长得质朴,做法却丝毫马虎不得;老面加上碱水自然发酵一晚后,用刀划出爪子造型后,放进传统碳炉烘烤。 炭的温度也颇考究,要做出外脆里香的老虎脚爪,没点本事可不敢揽瓷器活。 ![]() 你说它有啥好吃?甜津津、带着老面独特的香气;你说它有多好吃?它比不过生煎锅贴那般咸香,它只是便宜管饱,却喂大了好多上海人。 ![]() 很多人可能要嚷嚷了,哪能好忘记阿拉葱油饼和包脚布?哈哈,这怎么敢忘记。 老式的葱油饼要烘过才好吃,一口咬下去酥是酥得来,吃得满嘴都是猪油香和葱香! ![]() 老早的包脚布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配料, 就是简简单单一个鸡蛋饼,刷上甜面酱、辣酱,撒上葱花、香菜末,要是喜欢包油条,加一根吃也交关色一。 ![]() 不是姆妈烧的饭菜不香 是放学回家路上的香酥鸡太馋人了 ![]() 如果你羡慕当下中小学生,放学回家路上能有各式各样的东西吃,那你是没经历过阿拉小辰光,那些同样堪比“垃圾食品”的食物。 下课铃一打,背上书包的中小学生火速冲出校门,直直走向那些冒着香气的小推车或路边摊。 此时一般会分成三派:香酥鸡派、炸串派、油墩子派。 ![]() “阿姨,我要一份香酥鸡,多放点椒盐!” 话音刚落,阿姨便干净利落地抓起一把放进漏斗里下锅,分量很少出差错,但也绝不给多,哪怕一小根儿都不行。 ![]() 出锅,装入牛皮纸袋,撒上料粉,啧,太香了。 香酥鸡的魅力究竟在哪?在于喷香的孜然和辣粉,在于精瘦却多汁的口感,在于回家吃饭前的那一刻偷欢。 ![]() 同样,人气超高的炸串也是许多小学生的心头好,虽然姆妈老是说,“天天就晓得吃地沟油”,可就是耐不住那种直勾勾的炸物香。 说小肉串是炸串界的顶流,应该没人反对吧?一般10串一买,胃口好或者零用钱多的时候,也有人会搞个二三十串,那叫吃得一个香。 ![]() 小年糕是第二大人气王,糯唧唧又有韧劲;不同于平时吃的炒年糕汤年糕,炸年糕那种独特的口感,就偏偏招小孩子喜欢。 但真正让炸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之爱的原因,自然少不了那神秘酱料的魅力。 每个炸串老板都有自己的秘制酱料,装在淡黄色的大搪瓷碗里,甜津津、咸咪咪。 ![]() 至于油墩子嘛,虽然它是素的,虽然它只是白萝卜丝和面糊的组合,可经过热油一炸,其中滋味只有吃过的人才懂得。 ![]() 老上海的夜生活 是人声鼎沸的大排挡 ![]() 如果说早餐是上海老味道的精神气,那烟雾弥漫又带着些许噪杂的夜排挡,则是上海老味道的烟火气。 也许很多人都以为,老上海的宵夜文化应该是寿宁路的小龙虾、昌里路的香酥鸡、彭浦新村的炸鸡腿。 ![]() 可其实,被冠以“脏乱差”、烧烤炒菜小吃等一应俱全的大排档,才是魔都夜生活的开始。 大排档本是写作“大牌档”,源于旧时的香港,“档”在粤语中有着不固定、流动的含义;到了50年代,这些摊档被统一发放经营牌照并管理,才有了“大牌档”的名字。 ![]()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大排档陆续出现在了内陆,而彼时的上海也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夜排档时期。 对于一个选择困难症来说,大排档堪比地狱,因为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恨自己只有一张嘴一个胃。 ![]() 欢喜咪咪小酒的人,可以选择吃烧烤,生蚝带子各来一打,牛肉羊肉也各来10串,烤韭菜烤茄子一定要多辣才好吃。 上了年纪的老爷叔好像更喜欢吃炒菜,先上下酒菜三件套毛豆、皮蛋和凉拌黄瓜;随后来份炒螺狮嘬嘬,咪道瑕其好;海瓜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别看肉只有一点点,鲜是鲜得来。 ![]() 更多的小年轻中意这里吃吃、那里尝尝,从这家喝到那家,吃完一轮还有一轮。 炒面烧烤海鲜麻辣烫,吃到打嗝拍拍肚皮,方可心满意足地回家安睡。 ![]() 老虎脚爪逐渐消失、夜排挡拆除 我们的上海老味道开始瓦解 ![]() 你是从哪一刻开始,感受到了上海老味道的消失? 隔壁卖大饼油条的老夫妻怎么突然关店了呀;旁边那家包脚布摊头也不知道是不是搬走了,有两个多月没看见了。 常吃的那家米饭饼,好像因为区域整改不得不关门了。 ![]() “囡囡啊,今早早饭吃锅贴小馄饨好伐”,“伐好!吾要吃包脚布配可可牛奶呀”,“哎哟祖宗啊,现在去哪里给你找包脚布啦,读书要迟到了,阿拉随便买点吃吃好伐”。 越来越多的时髦早餐店进驻了上海,你会发现以前只有包油条的粢饭团,现在竟然有五花八门各种馅儿。 顶着古早味,顶着小清新早餐店的名头,收获了一些关注,却最终陷入潮流里。 ![]() 越来越多的健康夜市大饼油条开了起来,你原本惊喜地以为,可以吃到小时候的模样;可后来发现,只不过是多了几分干净,却少了几分滋味。 现在的小孩哪里知道老虎脚爪,以后的他们就更别说再尝米饭饼了。 ![]() 而随着居民投诉、城市建设,那些人声鼎沸的夜排档也在悄无声息间,消失了。 从乍浦路开始、到铜川路那热闹辉煌的海鲜市场,还有更为人熟知的昌里路、彭浦夜市、寿宁路、云南南路。 ![]() 我们的烟火气,终究只剩一口气,苟延残喘。 我们从来不反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也期盼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倘若这样的代价,是愈来愈多的上海老味道面临消失呢? ![]() 形式主义的拯救终究是逢场作戏,能否更好地想出解决办法来留存来安置,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毕竟,那么好吃的大饼油条、那么好吃的包脚布配可可牛奶,我希望以后的上海小囡也能尝一尝! ![]() “上海小吃花样多:大饼油条小笼包,咸浆锅贴肉馒头,老虎脚爪粢饭糕,粢饭炝饼小馄饨,吃好今朝想明朝。” ![]() |
|
来自: 常熟老李jlr5mr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