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袁世凯系列”还是9个月前更新的,今天发第二期,久等啦。 先把上期的链接放上: 袁世凯 上 好,这期正文开始—— 1895年3月24日,在日本马关的街道上,73岁的李鸿章遭到刺客枪击。 他左脸中弹,当场晕厥过去,鲜血染红了他的黄马褂。 日本天皇知道后大惊,立即派出最好的御医治疗,皇后亲自为他缝制了绷带。 所幸,子弹没有伤及性命,李鸿章不久即告痊愈。 私下以贵客相待,但在谈判桌上日本人却毫不留情,最后提出了赔偿2亿两白银,还要割让台湾岛等一系列苛刻条件,这就是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签约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哗然。 铺天盖地的骂声砸到了李鸿章的头上,他被革去北洋大臣一职,权势大减。 而在所有对他落井下石的人中,有一人让他万万没想到,那就是他曾经大为激赏,还多次提携过的老部下—— 袁世凯。 自从22岁投奔吴长庆以来,近三十年,袁世凯几乎每天都在跟“军”“政”二字打交道。 如今正直壮年,却在巅峰时隐退,带着姨太太和子女们搬到了河南彰德府的洹上村。 袁家的宅子很大,坐落在安阳河边,河水被引到宅子里,凿出了一个大水池。 袁世凯常常披着蓑衣,泛舟垂钓。 池塘中有个水心亭,到了月圆之夜,他就带着家人坐船过去,在亭子里用餐赏月。 如果像这样,当个富家翁度过余生,那这一辈子也算传奇圆满。 只可惜,水中月不是天上月,此刻在船上怡然自足的袁世凯,也只是一个虚影。 这一年,他虚岁五十。 古话说,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在他的白发之下,还藏着勃勃的野心。 或者说,他的确知晓天命,但他的答案是四个大字—— 天命可违。 卸甲归田后,他并非寄情山水,而是每天还都会花上一两个小时处理公务。 他府上设立了一间电报房,里面终日嘀哒声不断,朝廷内外的动静他了如指掌。 另外,北洋系将领冯国璋、段祺瑞等人会亲自前来报告情况,请示做法。 各省督抚大员中也不乏他以前结交的亲戚故友。 而他的老朋友徐世昌,此时已经当上了内阁协理大臣。 就连满族的内阁总理大臣奕劻、陆军大臣荫昌也同他保持密切关系。 钓鱼讲究耐心,而袁世凯的鱼钩,甩进的是长江黄河,钓的是大清之“龙”。 而它,就快要上钩了。 1911年10月11日,正是袁世凯的52周岁生日,不少亲友和门生前来贺寿,热闹非凡。 宴会期间,忽然有人报来消息,致使满座皆惊。 就在昨天晚上,在千里之外的武昌,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爆发了。 改朝换代的钟声已经敲响,从洹上钓叟到民国大总统,这段路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 经历过宦海沉浮,他的锋芒没有消退,而且手段愈加老练,心态更为从容。 也许是上天注定,要让他和另一个男人一起,一个终结晚清,一个走向共和。 属于他的位置他从来不会退让,戊戌那年的故事还会重演。 因为权力游戏中的欺骗和背叛,于他而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