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郎中医话三则

 孙郎中 2022-03-17



【一】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者,藏也,去年秋天禀金气而潜伏于地下的阳气渐升于地面,与阴气相击,发为春雷,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受惊而醒。万物出乎震,震为雷,逢惊蛰而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故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对于人体来讲,惊蛰时节则会随着天地气机而升发有力,肝阳之气亦上升,阴血则会出现相对不足的现象。此时常会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肝气欲升而不得升,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热内郁,临床可见抑郁、焦虑、失眠等;二是肝阳升发太过,导致肝阳上亢,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眼睛胀痛发红等。怎么办?肝气郁则服用玫瑰花或绿萼梅茶疏肝解郁,也可多唱歌,多运动以使阳气透发;肝阳亢则喝乌梅冰糖水,且都可针或点按太冲穴。【二】我临床观察到,除节气变化前后诸日容易导致人失眠外,一年24节气中,惊蛰节气最容易让人失眠多梦。分析其原因,惊蛰时节地气上升,与天气相搏相激,发作为雷声。此时木火升浮,上扰于心神,易致心神不安,失眠因作。推荐可服酸梅汤!或简单一些,只用乌梅30g(大概5枚左右的)煎汤,再冲入少量白糖或冰糖,趁温服用。凡肝血不足,肝气妄动,肝脾(胃)不和所致的泄泻、吐血、咳嗽、发热、口干舌燥、失眠、皮疹、鼻炎、痘痘、口腔溃疡、咽干痛之类不适均可服用。乌梅味酸入肝,既有收敛之性,能养肝阴,又有生发疏泄之用。通过乌梅适当收敛浮火,让木气正常疏泄,即可缓解失眠、烦躁等木火过于升浮的不适症状。一般情况下,等到了春分节气,木气升发于地面之上,失眠即会自然缓解。总之,乌梅冰糖水汤看似平淡无奇,却有四两拨轻斤之力,只要抓住“木火升浮”的病机,无论出现何种病症,在何季节,皆可异病同治。
【三】我们知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命与健康也受天地之气机影响。所以,人要健康,就要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规律。惊蛰时节,天地之间阳气生发速度加快。人感之,亦阳气生发,很容易出现浮躁,易怒,失眠,头晕,精神不振,精力差,困乏等不适症状。从中医来分析,这是阳气突然拔根,虚火上浮,上扰神明的反应。且惊蛰时节,不少皮肤病(如湿疹、痒疹、牛皮癣等)也容易病情反复。生命以正为本,以内为本,升发过度就会消耗内在的正气,导致正气内虚。由此说,春天养生,不能光是养阳气的升发,还要养阳气的收敛。使阳气勿过度升发,以使正气不要过度消耗,这才是正确的养生。春天如果不注意养生,而是各种消耗,比如,各种性生活、熬夜、剧烈运动、暴饮暴食、酗酒、乱发脾气等等,这样就很容易引起阳气升发过度,导致阳气内虚,阳根下拔,自然就会出现火气上浮诸病,比如,头晕、失眠、烦躁、痘痘、心慌等等。所以,在惊蛰的这个阳气动荡升腾的特殊节气里,一定要减少阳气的妄耗。比如,减少性生活,
避免熬夜,勿剧烈运动,不要暴饮暴食以及酗酒,不乱发脾气……这些都有助于阳气内旺,从而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