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诗】 曹植诗歌质实与畅达的一面

 小青闲话 2022-03-17
作 者:娴 清

(此文已经发表期刊,抄袭必究)




        曹植作为建安时期的重要代表诗人,著作颇丰,所著赋颂诗铭杂论作品凡百余篇,诗的艺术风格多重,表现内涵丰富,部分前人论著中多重视曹植作品的华丽富赡,文采华茂的方面,少有专论其内质的平实真纯,文风的自然畅达的一面,本文试论曹植诗作的这些特征。

                                             一 曹植诗的质素之实

      在曹植的《前录自序》(1)中写出他的诗歌标准:“故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汜乎洋洋,光乎皜皜,与雅颂争流可也。”

      这里面的质素也如秋蓬,提出质与文之关系,质为素实,不仅是指文章内容的素朴,也是他的文化思想的体现。他的作品在拥有华美文辞的同时,内质的朴素与真实是根本,与雅颂争流。

     《文心雕龙.明诗第六》(2)中写道:“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说明曹子建的作品兼雅润清丽,华实皆用之美。

     关于曹植文气精神的纯质朴素和真诚,可以从三方面来考察其原因。

   (1)儒家思想对其诗作的影响

    建安动乱的时代背景之下,曹植作为曹操之子,正如《三国志》(3)他向文帝曹丕的上疏所写:“臣生乎乱,长乎军。”因此他更有建立功业的抱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在《与杨修书》(4)中写道:“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他的报国之志,无论在建安时期还是黄初时期,既使是他被贬成雍丘王,他也不屑无功而受爵禄,无德而禄重。

    《三国志》(5)引裴松之注中他称孔孟为一圣一贤,有着一以贯之的出仕思想,他多次上书求自试,参加征讨等事,儒家讲求内圣而外王,内在的雕励,继承诗言志的传统,形成文风内质的实与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

    曹植正是追求儒家这种文质观念, 文与质并有,正如钟嵘《诗品》所评:“体被文质”(7)加上曹植本人的情性,造就他作文的骨气,身居下位而不自弃。

     钟嵘《诗品》(8)列陈思王曹植诗为上品,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评价他的作品气格之高,就来自于他的儒家精神理想,性情陶冶出来的内质的朴实与情怨的深厚。

    如他的诗作《白马篇》(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良诗》(10)“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杂诗》(11)“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2)道家思想和魏国风尚对其诗作的影响他的诗作内质的朴素真挚,也源于道家思想和魏国风气对他的影响,《晋书.傅玄传》(12):“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通达,尚真和自然,都与道家思想有关系。如他的《游仙诗》(13)“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北极玄天渚,南翔陟丹丘。”体现一定的求仙解脱苦痛的思想。

道家思想和三国时期的社会风尚,也影响到他写诗之质实与真诚,建安时人重气任性畅情,在曹植本人的身上是很突出的,“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与马服饰,不尚华丽,。。。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4)通脱自然朴实,不隐晦,有朴拙之美,有真诚之实,都熔合在曹植的诗作“文气”之中,也成为质素如秋蓬的一个原因。

      (3)诗经和汉乐府对他的影响。

    《诗品》(15)说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诗经的温柔敦厚,在他的诗作中也有反映。如其在《朔风诗》中他化用过诗经的《采薇》,他对现实生活,苦难下层的关注,也表现了诗经的关注社会现实,重视民生的精神。他的四言诗,亦多有诗经的影响,再有如《赠白马王彪》有诗经的委婉之处,汉魏时期古诗的古拙风格有相融之处。

     曹植写了不少乐府诗,而汉乐府诗的叙事和抒情,质实朴拙,自然天成,也是他的风格之一。正如《文心雕龙》注二七(16):“文帝兄弟所撰乐府最多,虽体有所因,而词贵独创,声不变古,而采自己舒。”《三国志》的注《与杨修书》(17)他写道:“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使得他的诗风,思致而质朴,华丽蕴刚健,雅润含悲凉。

     如《七哀诗》(1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和《怨歌行》“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野田黄雀行》等语言上都是很质朴,但情意则思绪深远,有余味,深受《古诗十九首》写语造境自然天成的影响。

     他也吸收了楚辞与汉赋的表现手法,有些诗确以华丽为主,如《美女篇〉《公宴》诗,但华丽之中仍有朴实之气,如《美女篇》(19)“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二 曹植诗的畅达之处

     首先从曹植诗的文学渊源上来说,《文心雕龙.明诗第六》(20):“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后注二七引《宋书谢灵运传论》(21):“虽篇题杂沓,而同以苏李古诗为原,文采缤纷而不能离闾里歌谣之质。故其称物则不尚雕镂,叙胸情则唯求诚恳,而又缘以雅词,振其美响。斯所以兼笼前美,作范后来者也。”

     由此可见,魏晋时期,文辞确有藻丽缤纷的倾向,但仍不离抒发感情的诚恳与指事称物的朗畅,继承诗经,乐府民歌,特别是古诗十九首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诗风写情畅达自然之处的文学渊源。

     例如曹植的诗《赠徐干》(22)考辞用字之余有畅达之处:“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杂诗》(23):“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应氏诗二首》其一(24):“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亲,气结不能言。”

    其次,从曹植本人的性格经历来说,如前所述,曹植受时代及儒道两家思想影响,除了简易不拘之外,还有果敢不惧的一面。黄初元年文帝即位,第二年他被贬,黄初四年他战战兢兢上疏一篇,某些诗作亦委婉一些如《赠白马王彪》等之外,然其后的疏表中仍以要求建立功业,可窥见他还是具有儒家果敢的一面,如在太和二年,

《三国志》(25)记载:“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后引注魏略(26)写道:“植虽上此表,犹疑不见用,故曰:“故孔子有夕死之论,孟轲有弃生之义。彼一圣一贤,岂不愿久生哉?志或有不展也。是用喟然求试,必立功也。呜呼!言之未用,欲使后之君子知吾意者也。”

      可见为了理想,他是执着不惧的,加之性情是放任而简易,他的情绪在作品必有畅达抒发出来的文风,质实与华美兼具的同时,还有朗畅辞达的一面。

      如:《箜篌引》(27):“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薤露行》(28)“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既便是以华丽为主的《公宴诗》(29)在结句上也是:“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据《曹植集校注》后文注(30)也说此结句有爽朗之情调,与作者的处境及其人生观是紧密相联系的,亦是一证。

     综上所述,正如《文心雕龙。时序第四十五》(31)刘勰写道:“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曹植的诗作吸收了前代文学的优秀之处,也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加之他本人性情,使得他的作品质素如秋蓬,情意气高,磊落慷慨,文辞华美之余,更有造境指事畅达自然,从而使他的作品对后代文学有深远影响。略一论述。请各位方家斧正。

     参考书目:

(1,9,10,11,13,18,19,22,23,24,27,29)《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清.纪昀等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

(2,16,20,21,31)《文心雕龙》范文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3,4,5,17,25,26)《三国志.后汉书》晋 陈寿著 裴松之注 中华书局 

(6)《论语译注》杨伯峻 中华书局

(7,8,15)《历代诗话》 清.何文焕著 中华书局

(12)《晋书》唐.房玄龄 中华书局

(14)《鲁迅全集》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30)《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输入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