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辅导案例一则 苏伟杰 (山东省北镇中学 山东滨州256600) 【案例描述】 高一接手了新的班级,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我发现班里女生小傅似乎很不受待见。一次,我的课代表分发试卷,而坐在讲桌边的小傅总是被课代表遗忘,于是她走到我的课代表的身边说:“我没有,没给我发。”课代表目不斜视,没好气地说:“别问我,我不知道!”当时她的声音很大,引起了我的注意,发现小傅悻悻地回到座位,我问她:“你没拿到?”她点头称是,我赶紧把我的试卷给了她。这事却留在了我的心里,我的课代表这个小女孩性格脾气很温和,那天的发作让我觉得奇怪,但是也没深想,以为她心情不好。 没过几天,我的课代表分发阅读材料,相同的一幕上演,课代表依然脸色难看,对小傅说话完全没有好气。我看不下去,问我的课代表:“把材料分发给每一个同学不是你的责任吗?”听我问她,她赶紧给小傅找了材料。对于我课代表的反应,我感到事情没那么简单,作为老师我是绝对不允许校园欺凌的存在的,但是我并没有把这事情和她们的班主任反应。 课后我的课代表去我办公室搬作业,我趁机叫住她,问她,为什么对小傅同学那样的态度。她低着头脸红红的,嗫嚅着说:“老师,您去班里问问其他同学就知道为什么了,您知道她为什么坐在讲台边吗?”我并不清楚小傅在班级的人际关系。 我找到班级里的班长和其他几个孩子谈心,顺便提到小傅,几个孩子几乎用了相同的话评价小傅,“老师,她太讨厌了”,我问为什么呢,她们反应,小傅平时说话太随便,什么时候想说就说;东西随便乱放,没有了就问别人;垃圾还随便乱扔,谁喜欢这样的人?没人愿意和她同位,班主任让语文课代表和她同位,课代表很生气。原来如此,难怪我的课代表对她反应那么激烈。 【分析诊断】 我想一个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不是一日养成的,这和她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肯定有很大关系。正当我准备找小傅谈话时,她却先找到了我,还带着她妈妈烤制的饼干给我,她说,老师,这是我妈妈每天给我做的课前小甜点。我问,妈妈每天给你做好吃的?你好幸福啊。她回答,是的,自幼我妈妈就这样,对我非常好,什么都不用我做,妈妈只让我做快乐的公主。接着又说,但是,老师,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很多同学都不喜欢我,老师也不喜欢我,只有您一个人不训我。 在我的询问下,她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父亲在教育系统工作,妈妈在家全职照顾家庭,她妈妈任何事情都替她办好,她任何生活上的事情都不用做,只需要做好学习这一件事就行,她家庭关系和谐,觉得生活很幸福。听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小傅就是在妈妈全权代办的家庭里长大,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这种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不仅影响到她的学习,甚至于影响到她与人的交往能力。这种看似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背后隐藏的是对她规矩教育的缺失,致使她不清楚,在老师上课讲课时,不能随意打断老师;妈妈的全权代办,让她没有学会整理个人物品,更不会清理个人卫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让同学们对她心生反感,影响了她和同学们的交往。 现在班里存在孤立小傅的倾向,这不仅对小傅的成长不利,也会影响整个班级氛围以及其他学生与人相处的方式。作为老师,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日后釆取冷漠的态度应对整个社会,我想引导他们学会客观看待问题,理智地包容跟自己不同的人。 一、 认知矫正:叙事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行为危害 小傅说完后,我开始引导她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老师很理解你的苦恼,也大概知道了你产生苦恼的原因。我想你的家庭幸福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风民主,在你家里你可以随时随地和父母随意交流,是吗?”她点头称是。我说:“但是,孩子,你知道人和人的谈话是需要时机的吗?尤其在课堂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你反复打断老师的讲课,不仅打断了老师的授课思路,也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效果,这必然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快。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这是有修养之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啊。”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应该得到尊重,说话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正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而且老师讲课时,当你还没听懂便急于发表见解,所发表的看法也未必正确,而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不能耐下心来把老师所讲内容听清楚,或是不能真正把问题听懂,这样说来,不管是在为人处事,或是在自身的修养,都是很有妨碍的,你看呢? “另外,你知道吗?干净整洁的外在,是一个人最得体的隐形名片。王尔德曾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写道:'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一个人的仪表,就是他的隐形明片。以貌取人其实并不肤浅,因为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从他的外在就看得出来。生活中,我们总是不难发现,透露出干净气质的人,总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与之相处时,总是不经意感到温和。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于是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而你,小傅,你的课桌上和课桌里,以及你课桌的周边,就是你最独立的小家,你的小家就是你的隐形名片,能否吸引同学,拉近同学关系,就看你能不能整理好你的小家。” 她听了,点点头。 二、 观念引导:做个有礼而澄澈的人 接下来,我又引导她改正缺点:“小傅,那么老师给你两点建议,第一,你上课不打断老师的讲课,老师提问你可以举手回答问题,也可以课下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是合理表达观点的方式,也容易获得认同;第二,你今天开始清理干净你的学习环境,分类整理每个学科的资料,试着做一个干净的人,清清爽爽,明明白白,永远温柔,永远澄澈,看看你身边会不会围绕很多小伙伴,好吗?” 她点点头,说:“老师,我接下来会进行调整的,但这样她们就会接受我了吗?” 我看着她的眼睛,她的眼神里有坚定,有期待, 还有一丝惶恐。我说:“老师很理解你的顾虑。既然你现在有改变的态度与决心,那我建议你先把自己需要调整的地方逐步调整好,比如刚才我说的那些。老师们的态度你不用担心,他们都是一视同仁并且宽容的,只要你有所改变,他们会很高兴的。至于其他同学的态度,我会帮你做工作的,请你相信老师。” 她听后高兴地点点头,回去上课了。 三、集体教育:给别人改正的机会 与小傅谈话后的第二天,我再次把班长和其他几个孩子叫出来,开门见山地要求大家不能孤立小傅,要给她改变的机会,但他们表示很难相信她会改变。 我告诉他们,我已经对小傅进行了提醒指导,并且也找出了她影响人际关系的问题所在。而且同学一场,因缘聚会,朝夕相处,同学的情谊可贵,值得珍惜。而且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那么同学之间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包容?她虽然有缺点,甚至打扰了别人,但我们就要对她全盘否定,然后默许大家都孤立她吗? ” 这时,班长说:“老师,我们也很矛盾,但是她之前的说话方式、行为的确让人反感, 反正我们现在还是无法相信她会改变。” 听他说完,我问:“难道你们身上就没有缺点吗?你们身上有缺点,老师就应该直接放弃你们吗?每个人都有缺点,只是小傅身上的缺点更突出一些,我们不要一下子将某个人完全否定。有怀疑是可以的,我们交给时间,静待她的行动,我相信小傅会做出改变的。同学们,你们给别人机会,宽容别人,也是给自己成长的机会。当然,老师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地纵容小傅,只是希望大家能沉住气,以宽容的心态和同学相处,好吗?” 他们点点头,回去上课了。 接着,我将这孩子的情况和她的班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建议座位调整时,给小傅安排一个性格温和的男同桌。 【疏导效果】 做完这些,我不知道小傅究竟会有怎样的改变,只能静观其变。 第三天,我去班里上课,一节课下来,我几次注意小傅,她始终微笑着听课,记笔记,专心致志,一次都没有随意打断我上课,我欣慰地回她以微笑。 几天后,小傅走进办公室给我一袋金嗓子喉宝,说:“老师,我看您喉咙不舒服,给您的。” 我高兴地说:“谢谢,你很细心,会体恤人。最近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新同桌怎么样? ”她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说:“嗯,都挺好的,同桌也很好。” 我说:“那就好,老师会在背后协助你的,但是你不要忘了继续调整与改变,否则就要前功尽弃啰!”她坚定地点点头。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学期末,到了分组合、选班的时候,小傅反复打探我带什么组合,她说很想让我做她的班主任。期末考试期间她遇到我,塞我手里一张便笺,上面写道:“有一种幸运,是在最不羁的年龄,遇见了最好的你。” 期末考试后,小傅和几个好朋友手拉手到我办公室和我道别,也和我汇报期末考试成绩,告诉我,她在年级进步了二百个名次,我鼓励小傅继续坚持,未来继续努力,她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学生的成长是动态发展的,小傅解决了现在的困扰,但接下来的成长中她还可能遇到其他困难,其他学生可能也会遇到类似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就是:首先全面了解问题;其次引导并协助他们面对问题;接下来,成为他们的后盾,支持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静待花开。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