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挺长的时间都受困于核桃的身体问题了。去年八月份,在他的幼儿园因为玩水受凉,他整个身体机能急剧下降,面黄肌瘦的。我整整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让他的脾胃,身体慢慢恢复过来。近两三个月,他的鼻炎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鼻涕就没有停过,最近开始有一些喘息声,我发现自己焦虑得很。 不是一点点焦虑,是相当焦虑。焦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更焦虑。更焦虑于是也更没办法好好面对孩子的身体和情绪,当然更难好。 当然我自己也慢慢觉得自己不对劲,于是也会求助同伴。燕珠老师学过中医,也学过心理学,对身心都有相当的了解。她说主要的问题还是我太焦虑了,其实问题也没有很严重。 她说的话里面,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孩子生病也没有什么,你也不能让孩子不生病。 这句话让我一下子松了下来。并不仅仅说孩子的身体问题不足以那么让人焦虑,更主要的,是我回到了自己身上:我太紧张了,以至于,我想剥夺孩子生病的权力。 是的。我的焦虑程度之高,下面隐藏着我的一个动力:你不能生病,你必须好好的。你不好我就不好了。 我的不好,里面藏着我的内疚,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不是一个好妈妈;藏着我的恐惧,孩子真的这样下去,怎么办?我完全忽略了身体修复的能力;藏着我的掌控,为了你可以更好,我要开始控制你,你一定要听我的。 一个绷得紧紧的妈妈,怎么会不辛苦?一个绷得紧紧的妈妈,又怎么可能真正照顾好孩子呢? 自己走了一遍这个过程,就对身边的类似案例特别敏感,也确实发现身边和我一样的父母真的很多。 一个朋友,因为离异,孩子跟着自己,爸爸就离开这个小家了。她一直担心给孩子的爱不够,也一直努力在给孩子更多。以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提醒着自己,孩子是受伤的,有可能有被抛弃的感觉。她很痛苦,觉得自己已经做成这样了,但孩子还是受伤。心里面很无奈,也有很多对自己的批判和否定。 在第三者的角度看来,她真的已经做得够好了。我和她说,我们试着尊重孩子受伤的权力,你也已经尽力了。 她觉得特别动容,也放松了不少。 还有一个朋友,孩子不上学,真的急得不行。各种方法都用过了,还是无济于事。她困在一个对未来想象的恐惧里:大家都上学了,这孩子不上学,未来可怎么办啊?是我这个妈妈没有照顾好他。 当然,也许真的还会有一些方法,未来还是值得去试试(当然这里更多地还是要看到孩子内心发生了什么,真的站在孩子这一边陪他一起度过目前的处境)。但,也有可能,我们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决定,以及尊重孩子未来受挫的权力。那就是他的人生需要去经历,并且借之成长的地方。 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每一次失意,每一次失恋,每一次生病,其实后面都藏着一个提醒,也藏着一个机会。当我听到这个提醒,我也就有机会去改变,调整自己的模式和行为。 就说我自己印象深刻的几次疾病。有一次全身过敏湿疹,看了很多医生,用了很多药都没有用。后来才发现是借着这个疾病好逃避我的另外一个更深的悲伤;有一次抑郁,人处于很懵的状态,发生了车祸,后来借助于这个状态和事件,开始不断提醒自己,我要更加在意自己的感受,而非不断压抑自己;有一次得了妇科疾病,动了个小手术,也从中学习到,我需要做自己的女性议题,也做了几次个案,后来就痊愈了。 当然活到现在,还有大大小小的事件。置身其中时,都觉得是困境。但现在回想,其实都在给我机会让我的人生有新的可能。 所以受伤,生病,其实是更大的智慧,更大的视角在参与其中。 而我们,又怎么能随意干预得了呢? 王敬伟老师曾经说过:我们没办法让孩子不受伤,但我们可以教会孩子疗伤的能力。 能教孩子有疗伤的能力,首先是我们自己有疗伤的能力,而非伤害一来,我们就乱了阵脚,被焦虑和恐惧吞没。可以试试以下一些方法: 1、我们也学会求助。求助专业的医师,心理咨询师。我个人觉得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一直陪伴自己,很重要也很有用。如此,我们可以不断有其他的视角、稳定的力量帮助我们不受困于自己局限的认知以及恐惧,也让自己慢慢稳定下来。 2、我们允许自己的伤痛。受伤,痛苦,我们没有想着赶快消灭,我们也陪伴着这些部分。自然,我们也能允许、陪伴孩子的这些部分。这个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3、在面对孩子受伤,生病时,如果焦虑,恐惧,先工作自己的焦虑恐惧,再慢慢和孩子接触。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的稳定比各种各样的方法重要多了。 给孩子受伤的权力,尊重每个人人生的自然发展……与大家共勉。 ◇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