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的大佛:讲课的延续

 行者aw7sg93q3w 2022-03-17
来自话题
#石窟壁画之美
1528篇

  今天讲课,忽然想起来了大佛的事,勾沉写之。

     从西安驱车西北行,大约2个小时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唐代的大佛了。

      唐代的大佛寺,是依山开凿的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城西十公里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为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所建, 原名庆寿寺。全寺共有一百零七个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个佛龛,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

  彬县大佛寺,原名“应福寺”,大规模开凿始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那些跟随他在抗击薛举薛仁杲的一次大战(彬州浅水塬)中,阵亡将士应福所建。

       浅水原之战,唐政权初建时期的一次决定的战役。李渊起兵太原后,夺取关中,定都长安。政权初建,各方势力交错复杂,而且,李渊并不是最有势力的一支。这时脚跟未稳,又迎来了薛举的大兵进攻,这就成了生死之战。李世民受命阻击,薛举父子都是英勇善战之良将,双方大战,死伤无数,李世民败退。薛举乘胜追击,不久,薛举病逝,薛仁皋继承父帅之位,但是,与老将间产生矛盾,李世民乘机进攻取得大胜,稳住了政权。

     为大唐而战死的士兵们却永远的安息在了彬州浅水塬,这也是李世民永久的痛。故而,在其登基不久,修建大佛寺,超度亡灵,祈求永福。


  到了北宋时期,仁宗皇帝为其养母刘太后举国庆寿时,改名“庆寿寺”。人们因其佛像高大雄伟,从明景泰年间俗称大佛寺并沿用。此后,历代多有重修。

    全寺因山起刹,依崖凿窟,雕石成像,共130孔洞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40米长的东西向立体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大佛,是指彬州佛寺佛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大佛窟是全寺最大的石窟,窟平面为半圆形,径约34米,高31米。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彩塑像3尊。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螺髻护顶,秀眉慈目,两耳垂肩,金面方脸,慈祥威严;左手着膝,右手端举,掌心向外,无名指微微前屈;披衣袒胸,腰系佩带,趺坐于莲花台上,整个造形肃穆端庄,雄伟传神。


  侍立大佛东西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璎珞,下系羊肠大裙,神态俊雅恬静。



  在大佛象征神圣的身后光环表面,刻着火焰纹、花卉和卷草纹图案,其中还穿插了众多的飞天伎乐和坐佛形象的浮雕,展现出一派佛国世界里和谐、欢快的气氛。这些背光间的小坐佛有着低平的肉髻、方圆的面庞,丰满而敦厚的身躯,也保留了很多北周以来的造像特征。



  这是几尊最美的佛,身姿妙曼,衣裙飘逸,使观者一下就想到世俗世界中自己心中的那个她。



这尊狮身佛像非常独特,狮子旁边还有一侍者牵着绳子,悠然自得,飘然若仙。有引人入佛道之势。


  古今路过此地者,纷纷来此观詹,留下自己的心得与墨宝,而实际上,能够真正得佛祖指引而走向人生巅峰的之人,少之又少。虽然如此,依然有众多之人向佛寺捐钱捐物捐身,在佛窟的石壁上,到处可见贡献之人。在佛面前,他们矮小又卑微。


  “路觉”二字,是李白的手记。相传,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初夏,李白由湖北安陆初入长安,欲谒王公大臣无果,仕途不遇,是年暮秋到邠州新平(今彬州市)拜访其族兄李粲。彼时李粲任新平长史(邠州刺史佐官,无实职,亦称别驾)。李白在邠州留下《登新平楼》《赠新平少年》《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诗作三首。李白本想借族兄之力获得一官半职,却让他体验到人情世故,心灰意冷的李白,受大佛寺主持之邀,游历大佛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被大佛感化,挥毫题写了“觉路”二字,被镶嵌于石上。


近日,再读《老子》,老子对于军事及行军打仗之事谈的不多,但是在《道德经》中,有两张章专门谈兵战之事。他说,“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路觉”二字,或许是李白也悟到了道的道理。其实,李世民早就悟到了,这才有了大佛寺。文人,李白,世俗之悟太低了,若其悟性太高,世间便少了一个“狂野诗人”李白。

我爱李白,也爱大佛。


来自话题

石窟壁画之美
更新于 34分钟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