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纪昀行书节临《王羲之圣教序轴》(山东省博物馆藏)

 淡泊人生书苑 2022-03-17
纪昀《行书节临王羲之圣教序轴》
 
       释文: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 
       款署:绂庭制府大人正临,河间世愚弟纪昀。
 
       纪昀(1724年8月3日  -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   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一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纪晓岚为世人所瞩目的文化成就主要有两项:一是奉旨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二是在晚年写了一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的随笔杂记《阅微草堂笔记》。然而,这些作品的含金量并不高。关于《四库全书》,鲁迅、唐弢等人曾将其评价为一部阉割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至于《阅微草堂笔记》,虽然皇皇24卷,但是仔细阅读过它的人都会发现,这部明显受了蒲松龄《聊斋志异》影响的笔记体杂记,除了语言精美典雅、行文亦庄亦谐外,很少有震聋发聩的独到而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纪晓岚之所以没有尽心著述,写出真正的大书来,明显是另有隐衷。他在被清朝的统治者“阉割”了精神和思想上的创造性,变成了一个“精神上的太监”。高压的文化政策,频繁兴起的文字狱,已经使纪晓岚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并迫使他接受了精神上的“阉割”,从此不敢写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