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42(07),536-540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 要:
干细胞具有元精属性,是元精在机体微观层面的存在形式。从胚胎发生学上看,干细胞基本符合元精所有功能特征,元精化生元气,元精体现物质结构,元气体现代谢和能量传递功能,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后能量代谢过程即为五行(即5种能量的形式)生克制化理论下元精化生元气的过程。西医利用干细胞功能特点进行组织损伤修复的技术尝试,与中医“元精-元气论”及填精养脏治法在理论上具备同一性。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干细胞直接补充先天肾精,肾精充盛,则五脏六腑之精充盈,脏腑得以濡润而恢复阴阳和合状态,促使受损组织修复,起到任何药力所不能达的效果,可谓是中医“慢病治其本”的经典范式,为中西医结合干细胞修复组织损伤的技术革新与拓展尝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李红梅,女,博士;*徐安龙,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各种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免疫基因与分子的功能与演化研究,E-mail:xuanlong@bucm.edu.cn; 收稿日期:2019-02-08 Alignment between essence-replenishing viscera-nourishing method and modern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repairing tissue damage based on “primordial essence-qi theory”Li Hongmei Wu Fenfang Xu AnlongSchool of Life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Abstract:
With the property of essence, stem cell is the existing form of essence at the micro-level of the body. From the viewpoint of embryogenesis, stem cells conform to all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ssence. Essence generates primordial qi and can reflect the material structure, while primordial qi can embody the function of metabolism and energy transfer. Besides, the procedure of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energy metabolism of stem cells after maturation is similar to the process of how essence generates primordial qi, as the generating and restraining relations described in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i.e. five forms of energy). Modern medicine attempts to repair tissue damag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tem cells, which is theoretically identical to the theory of “primordial essence-q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method of “tonifying essence to nourish viscera”. As the kidney stores the essence, stem cells directly supplement congenital kidney essence to promote the repair of damaged tissues, playing an effect beyond the reach of any drug. It is a classic paradigm of “treating the root of chronic disea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expansion of stem cell techn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tegrated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eyword:
essence and primordial qi; tonifying essence to nourish viscera; stem cells; tissue repair; theoretical identity; Author: Anlong Xu,Ph. D.,Prof./,Doctoral supervisor. School of Life Scien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2488. E-mail: xuanlong@bucm.edu.cn; Received: 2019-02-08 Conflicts of interest:None 干细胞作为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更新换代的种子细胞,以其优秀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成为医学界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干细胞的出现改变了当下诸多疾病的治疗理念,涌现出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非可再生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优势,更是成为细胞生物治疗领域跨时代的标志。“元精-元气论”作为中医精气学说的核心理论,其概述的促生长、主生殖、化血液、御外邪等功能与目前已知的干细胞基本功能特点高度吻合,而补肾填精养脏治法,又能贴切地阐释现代医学利用干细胞修复组织损伤取得理想疗效的中医理论基础。为深化中医精气学说、藏象学说等经典理论与再生医学新治法、新技术的协同创新,本文拟结合干细胞移植修复组织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中医“元精-元气论”及填精养脏治法进行学术思想和潜在技术应用的探讨,以期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进一步丰富再生医学的理论内涵。 1 从“元精-元气论”探讨干细胞的中医理论内涵元精分配五脏真精,决定脏腑组织形态结构;元气具有能量特质,体现生命进程的程序性,是推动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原动力;干细胞是元精和元气在细胞层面的统一体,既有结构又有功能,占据着生物体分化过程的主导地位。 1.1 元精-元气的生克制化与阴阳和合关系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对世界的本源有了初步认识,《素问·天元纪大论篇》载有“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生生化化,品物咸章”,从最开始的“精学说”“气学说”到概念抽象后的“气一元论”,元精和元气是构成生命物质本源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灵枢·决气》言“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先天精气禀受于父母,元阴(卵子)、元阳(精子)形成元精,封藏于肾(指中医概念的肾,不是西医概念的肾),构成人体脏腑组织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后天水谷之精不断滋养下,元精化生元气,推动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成为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能量源泉。 从五行理论分析,元精-元气是相生与相克关系的结合,两者的协同统一是维持五行之间协调与稳定的关键。元精化生元气,元精、元气构成五行(即5种能量的形式)母子关系。元气不足,可通过补益元精来充实元气,此为“虚则补其母,补母令子实”的五行治疗大法;若元精耗损,阴阳两虚,可充分发挥“补子令母实”的治疗理念,补足元气以逆化元精,此为元精-元气相生关系的具体体现。若元精过盛,郁而化火,火性炎上,元气逆乱耗散,此为母病及子,当泻其母以安子;若元气过盛,引动相火,耗灼元精,子病犯母,当“实则泻其子”,以保证母子相合平衡,此为元精-元气在五行体系中相克关系的生动诠释。 从阴阳学说来看,元精为阴,元气为阳,阴精决定物质结构,阳气主导系统物质代谢与能量转化的功能。阴阳之间互根互用、对立制约、交感互藏、消长平衡,最终达到元精-元气阴阳和合的动态平衡。《素问》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的就是阴阳调和与否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元精与元气的平衡发展和运动,是维持人体协调稳定的内在机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道家老子亦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间接提示我们元精与元气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又对立统一的,元精和元气的性质和作用虽有所不同,甚至部分对立,但两者又是相辅相成、不能分离的,元精守持于内,元气运使于外,总以和合为要。 1.2 干细胞的功能特点及其医学应用干细胞是一类兼具自我更新能力和形成分化能力的细胞群体,也是再生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种子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细胞可逐步分化成240余种细胞类型,最后组合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最新研究发现,干细胞的功能和应用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①替代和修复作用 1.3 中医元精-元气与干细胞五行生克规律的一致性中医经典理论所描述的元精和元气之间,存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而其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功能特点恰好与干细胞的功能特点十分契合,由此我们推论,干细胞在五行关系中,具备与元精-元气一致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元精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过程就是五行相生特点的直接体现,从母代干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子代细胞,虽然子代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细胞化,但仍保留一定的分裂分化能力,同样具备元精的特点,形成元精生元精循环,从微观层面完美体现中医的五行相生关系。而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元精在形成五脏过程中,依旧遵循着五行相生规律。回顾人体的胚胎发育过程,两精相搏,肇基化元,元精(胚胎干细胞)经过不断增殖裂变,分化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最终完成生物体的构建,干细胞从启动分裂到形成不同组织器官的过程存在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而这个顺序刚好符合中医五行木(干细胞存储动员)-火(循环系统形成)-土(消化系统形成)-金(呼吸系统形成)-水(泌尿生殖系统形成)的相生关系。元精(干细胞)的存储和动员属于肝木,活化后不断分裂分化,在第3周末形成原始的心血管系统,此为肝木生心火过程;第4周早期形成原始消化系统,此为心火生脾土过程;第4周晚期形成呼吸系统,此为脾土生肺金过程;第5周开始形成泌尿生殖系统,此为“肺金生肾水”的过程。待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体细胞参与能量代谢而发挥功能时,标志着元精化生元气的过程进入高峰阶段,新生的元气将充斥并源源不断地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后期随着衰老过程的加速,五行相克关系随之凸显。五行相克关系在干细胞中主要体现在分化后期的能量代谢以及基因调控过程,成熟的体细胞存在一段时间后即启动衰老和凋亡程序,此过程由功能基因组(元气功能)调控实现,并逐步减慢能量代谢最后停滞,继而激发新一轮的新陈代谢,将相生相克的两个看似独立的环路成功衔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达阴阳和合的平衡状态,具体见图1。 ![]() 图1 元精-元气与干细胞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示意图 下载原图 Fig.1 Diagram of five-element mutual generating- restrai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imordial essence- qi and stem cells 2 中医填精养脏法与干细胞修复组织损伤的理论同一性2.1 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指导下的补肾填精养脏治法理论阐释脏腑系统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生理上,脏腑系统通过阴阳、精血、津液的互资互化,维持阴阳互助、平衡制约的动态关系,加之脏腑间经络广泛通联,气血流动交通,五脏之精沉降而伏藏于肾,肾精化气,生髓生血,不断充实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保证人体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殖,使得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五脏之本、阴阳之根 2.2 填精养脏法在干细胞移植修复组织损伤治疗中的理论发挥与求证随着干细胞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干细胞在修复损伤组织和器官方面的优势得到进一步扩大,在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视网膜病变、代谢性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治疗领域效果卓著,特别是各种原因引发的非再生器官组织损伤出现功能障碍,日久不愈进入临床终末期的患者,采用干细胞治疗亦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多项基础研究也从不同角度证实了干细胞的治疗效果 3 中西医结合启发干细胞修复组织损伤的技术革新与拓展尝试虽然当下的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对组织损伤所引发的功能障碍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干细胞的来源和体外诱导模式、移植细胞数量、移植途径和时间窗、移植后干细胞到达病变部位存活和分化的效率以及免疫排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依旧存在,且缺乏系统的质量控制标准,以上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对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如何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发挥中西医结合协同创新优势成为我们接下来所面临的难题。本团队前期结合中药诱导,已摸索出一整套自体重编程干细胞分化诱导移植方法,且优化了移植路径,直接选用外周静脉注射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在小动物模型实验中得到令人振奋的研究结果。我们接下来将以灵长类动物作为研究模型,进一步证实本团队干细胞移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后续开展一系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为干细胞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有效证据,为推动再生医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基于中西医结合思维的治疗范式。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