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唐四杰, 名声甚广, 然而每个人的结局却凄凉不幸

 史家之韵 2022-03-18

“初唐四杰”指的就是唐朝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歌以书生意气来激扬文字,结束了齐梁时期浮艳萎靡的宫廷诗,对后来璀璨夺目的唐诗大爆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诗圣杜甫曾经在名作《戏为六绝句》中这样夸赞四杰: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诗圣都如此推崇四人,可想而知在唐代,四杰的名声有多么响亮。

他们四人都富有才情而又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可惜的是四人的人生结局都比较凄凉而不幸,下面本文分别简要叙述一下。

王勃(650年—676年),位列四杰之首,也是我们最熟悉的诗人之一,其代表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少年得志,16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小的命官。不久王勃任沛王府修撰,为讨沛王李贤的欢心,作了《檄英王鸡文》,不料被唐高宗得知,怒批:“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逐出京城。”

王勃第二次受到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出狱后,王勃去探望因自己而被贬的父亲后,归途中在交趾渡海落水后受惊吓而死。这么一位优秀的诗歌天才,人生最终定格在了26岁,实在是可惜!

杨炯(650年—693年),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其诗以五言见长,气势轩昂,风格豪放,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杨炯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杨炯自幼聪敏博学,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算算杨炯年仅43岁正值壮年的时候,就死于任上,也算是很可惜。

卢照邻(约636年—约680年),有不少的佳句传颂不绝,如代表作《长安古意》中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也因其《长安古意》中的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而入狱。后来出狱不久又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药王孙思邈也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然而,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竟自投颍水而死。

宾王(约638年—684年),虽然排在四杰之末,可是他的诗文却并不逊色,其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我们熟悉的《咏鹅》据说就是此时所作: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五言绝句《于易水送人》仅仅二十字,就使全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自立为帝,李勣之孙李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在军中作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中名句众多: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可惜的是,李敬业兵败,骆宾王也在起事失败后下落不明,也有一说是兵败后被杀,总的来说也是一位文采甚高,而结局凄凉的文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