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去职,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却因就职地搞出一场“兵谏”

 史家之韵 2022-03-18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就任临时大总统,改用民国纪年,民国成立这年称为民国元年。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革命军与北方的袁世凯曾密切接触过,待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之后,袁世凯正式宣布赞同共和制时,革命军就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因此,孙中山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那一天,就通电向袁世凯表示“暂时承乏,以待贤者”。就职后,又补发了一个准备“推贤让能”的电报,保证总统一职随时可以让给袁世凯。

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太后以清帝宣统溥仪的名义发表退位诏书,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也结束了,象征民主共和的革命终于成功了。

此时,孙中山为实现他对袁世凯的诺言,于次日,即2月13日,他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但是,鉴于袁世凯是一个推行武力统治而不肯尊重法治的军事强人,所以,他在辞职报告中提出了三个附带条件:一、临时政府设于南京,不得更改;二、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日,本总统及国务员始行解职;三、临时参议院所制定之临时约法,新总统必须遵守。

如果袁世凯能接受这三个附带条件,就可以把袁世凯调离封建势力依然根深蒂固的北京,来到革命军控制下的南京,使他不能再玩弄实力政治与政治阴谋;同时,把临时约法作为一道紧箍咒套在袁世凯的头上,依靠约法的约束力,使其独裁的统治走上法治的轨道。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举行总统选举会,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在通告袁世凯的电文中歌颂其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孙中山在选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时,17省代表只有16票选孙中山,另一票投给了黄兴)。

临时参议院通过孙中山提出的三个附带条件。于是,新总统必须南下就职的问题成为了孙中山与袁世凯争执的主要焦点。

孙中山认为袁世凯如不肯南下就职,就是缺少拥护共和、尊重法治的诚意,而袁世凯一天不南下,他就一天不解职。为了促使袁世凯能南下就任总统,孙中山派蔡元培、汪精卫等人为北上特使,专为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

可是袁世凯却认为孙中山让他南下是南方革命党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他如果到南京将成为一个无权无兵的空头总统,因此,他坚决不肯南下。

然而,南京的民国政府迎接他的专使马上就要到北京了,他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坚持不肯南下,将有“失礼”。他身边的谋士也认为如果坚持不肯南下就职,对他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袁世凯决定改变策略,不再与南京民国政府进行交涉讨论,而是让他的部下对他实行“兵谏”。

2月25日,袁世凯用隆重的礼节,欢迎南方派来的几位专使,他不再提自己不肯南下的话,而是很诚恳地说:“现在北方局势不稳,内讧外患互牵,让我南下,北方军民意见尚多分歧。容我略做准备后,我们共同由京汉路南下,先到武昌与黎副总统见一面,然后换乘轮船到南京就职。”几位迎袁专使也为袁世凯表现出来的诚意所感动。

然而,29日夜,几位专使在迎宾馆准备休息的时候,外面枪声大作,不久就得知是北京的驻军因为反对他们的“袁宫保”离开北京而哗变了,枪声还越来越近。随后,袁世凯的手下来告知,说变乱的士兵把袁世凯南下的“罪名”归咎于几位专使,因为怀恨专使们要抢走他的“衣食父母”,准备杀进迎宾馆找他们算账。

通过这次突如其来的兵变,好像完全证实了袁世凯所讲的“北方局势不易维持”、“北方军民意见尚多分歧”的话不是骗人的。在以后的几天内,兵变在北方竟成为一种急性流行病,靠近北京的天津、保定、通州等地都发生过。北方各地当局也都纷纷电阻“袁宫保”离京南下。

3月2日,面对北方之乱情,几位迎袁专使致电南京临时政府,认为:“速建统一政府为今日最要问题,余尽可迁就,以定大局。”

当初孙中山提出的三个附带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会坚持下去了。因此,在3月6日,临时参议院决议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南方革命党人设计的“调虎离山”计划完全破产。对此,袁世凯事后也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猫玩老鼠的小把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