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尖子生”地位或将不保,教育部这一通知, 经典观点 家长群里炸开锅!

 nangongcunfu 2022-03-18

为全面落实“双减 ”政策,教育部最新政策出台,明确表示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教师资源,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和“贴标签”,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重点班”曾一度在中小学的校园里流行泛滥,学校按照学生入学的成绩进行排名分班,成绩最好的学生就是我们说的“尖子生”,会被分到“重点班”,其他学生将依次被分到“平行班”,“平行班”就是常规意义上的普通班。




“重点班”成就了“尖子生”,还是“尖子生”成就了“重点班”

我们都知道“重点班”都是年级名列前茅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比较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更扎实,也因此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重点班”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质量往往也是更好的,老师们从业时间长,职称高,通常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的老师带出过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

所以当学生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安排到“重点班”是非常开心的,这不仅仅证明学生日后能在同年级的学生里得到最好的教育,也是荣誉的象征。

“重点班”只针对“尖子生”,而“尖子生”通常出现在“重点班”里。这就是学生家长想方设法也要让孩子进“重点班”的原因。





“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差距,是真实存在的

“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差距,除了上面提到的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还有两点不可否认的区别。

学校对“重点班”和普通班的重视程度肯定不一样的。一个学校到底好不好,升学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考指标,衡量着一个学校的教学发展和质量。“重点班”的学生基础好,学习能力高,对新知识的吸收快,表现在成绩上自然要高于普遍班的学生。

每年升学的最高分通常都是“重点班”的考生得到的,学校门外挂的横幅会将本届学生最高分展示出来,既是对考生和学校的祝贺,也是对外宣称实力的表现。多年实践证明“重点班”确实对升学率和重本率有帮助。

“重点班”的教学秩序更加严格,教学进度和深度通常也要高于普通班,因为学生的基础好,对学习成绩比较在意,学习氛围非常好,一个“重点班”的教室,下课时间通常也是安静学习或者休息的状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重点班”的设置应该也有这个道理,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带动学习劲头,是学习朝着一个良性方向发展。




取消“重点班”,重新分配教育资源

取消“重点班”的政策一出,学生家长最先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的规定对学生来讲非常不公平,那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学生,处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里会更加有利于学习。


身边都是认真学习的学生,自然也更能激发自己学习的欲望,刚好“重点班”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一旦取消“重点班”,每个班级的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都变得随机组合,大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学习环境和受教质量。

但是对于原本能进入“重点班”和身在“重点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的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是下降了的,那些原本在“重点班”的学生还要重新适应新的班级新的学习环境,这也是对心理素质和适应性的考验。

我们不可否认,“重点班”和普通班在学习氛围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学习氛围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客观条件虽然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但真正能决定自己学习成绩的只有自己。

教学质量也只是一个笼统概念,并不适应每一个学生,很多时候学校和家长认为教得好的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情况并不一定能够吸引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也并不是所有名列前茅的学生都适合身处“重点班”,很多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他们不喜欢竞争的方式和压力,不习惯这样的学习氛围。

还有一些学生原本学习成绩很好,排名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当到了“重点班”之后,因为都是学习好的学生,自己的成绩已经凸显不出优势,这对他们的自尊心是一个打击。


无论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学生自身才是最关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业,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取得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