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因为它本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老易说史 2022-03-18

诸葛亮因为五次北伐均无功而返,所以在军事能力项上备受一些不明所以的人怀疑,即便诸葛亮配享文武双庙,始终位列“武庙十哲”,依然会有很多人凭借陈寿在《三国志》中一句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屡屡诋毁诸葛亮的军事水平不行!

殊不知,文学手法之中有一种叫做“欲扬先抑”,陈寿这么评价诸葛亮,并不是因为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诸葛亮在治世方面的表现实在是太过突出了,因此导致他军事方面的光芒被掩盖了而已。一个门门科目都考了100分的孩子,若是某一门科目只考了99分,却被世人嘲笑成“他这一门学科不行”,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的悲哀和一种思维的笑话吗?

在世人的认知中,失败者总是没有足够的解释空间的,因为总会有更多的失败者会臆想着自己能弥补所有的遗憾,把自己幻想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出现了一件备受争议的事情,那就是诸葛亮并没有采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后来,诸葛亮北伐失败了,众多落井下石的人终于找到了舆论的爆破点,类似“为什么不能死马当活马医呢?”、“为什么老是相信自己,不愿意相信下属一次呢?”、“为什么魏延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会被拒绝,诸葛亮北伐失败是咎由自取!”等言论甚嚣尘上。

世间自有公道,万事皆有缘由!相信每一个深谙领导逻辑、身处管理岗位的人均不会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因为它在逻辑上是不可行的,风险巨大且不可控。

因此,很多人都欠诸葛丞相一句“对不起”,这也恰恰表明了,诸葛丞相千百年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人们永世怀念他是不无道理的。

“子午谷奇谋”的诞生背景

公元227年的年底,诸葛丞相准备北伐了。

但是,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从来都不只是打打杀杀,打的是战力、经济、后勤、士气、信念、人才、政策、形势等各个方面。西楚霸王“神勇千古无二”,最后只能兵败垓下!“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所向无敌,最后只能被五马分尸;打出“直捣黄龙之势”的岳飞,最后只能屈死风波亭,就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起北伐战争,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的。

刘备夷陵惨败导致蜀国兵力空虚,原本孱弱的军事力量雪上加霜,诸葛亮必须要尽快地填上这个坑;

关羽、张飞等绝代猛将已经驾鹤仙去,蜀中大将人才断层,诸葛亮必须要逐渐学会在“矮子之间选将军”;

蜀汉短短几年内先后经历了“汉中争夺战”、“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几场打仗,国力早已不堪其负,诸葛亮必须尽快给早已千疮百孔的蜀汉续上元气;

荆益两州的士族因为自身的阶级利益纠葛,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刘备一走,诸葛亮必须保住以刘禅为核心的政体不分裂;

西南的蛮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趁着蜀汉政权病怏怏的时候,屡屡挑起事端,意欲无法无天地自由飞翔,诸葛亮必须肩负蜀汉政权“尊王攘夷”的重任;

北方的曹魏、东南的东吴层出不穷的政治博弈、虎视眈眈,诸葛亮必须要保证蜀汉政权的外交形象,确保敌人心存敬畏,不敢轻举妄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距离他主政蜀汉伊始,其实已经过去了五年,但也仅仅只过去五年,有多少人能在五年之内替一个百废待兴的政权解决上述如此之多的内忧外患?又有谁有信心在自己一无所有的基础上,用五年的时间创造敢于挑战北方霸主的能力和勇气?

诸葛亮选择公元227年年底准备北伐,不光是因为天纵奇才的他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帮助摇摇欲坠的蜀汉政权重新站稳了脚跟,更是因为这一年是一个难得的好时机,因为魏文帝曹丕去世了。

因为弱者的选择永远都是受限制的,你国力、兵力、地理等各方面都不如人家,你只能默默地寻找着最佳的时机,要么人家群龙无首,处于内乱之中(如秦末大乱);要么人家无暇分身、只能眼睁睁看你后院点火(如韩信夺三秦);要么人家心存轻视,被你扮猪吃老虎(如韩信背水一战);要么你有碾压一切的大神,一路势如破竹(如项羽的巨鹿之战)。诸葛亮没有关羽那样的大神了,曹魏政权也一直十分平稳,秦陇战局也逐渐重视蜀汉的军事动向了,所以他只能抓住曹丕去世这个可能的机会。

按照常理来说,诸葛亮和“兵仙”韩信同为“武庙十哲”的军事大神,韩信在四百年前能成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关中,诸葛亮如果真有韩信那样用兵如神的军事水平,他也应该北伐成功的。

但是,诸葛亮的运气远不如韩信那么好,经过了四百年的沧海桑田,从汉中进攻关中的战局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不说韩信时期刘邦在关中收买了人心、章邯等“三降将”不受待见和当时的关中注定是孤军作战等因素,单说地理条件的改变,就注定诸葛丞相只能夙夜忧叹了。

四百年前,连接汉水西游和嘉陵江上游的“天池大泽”还在,这个“两支水流的缓冲器”存在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连通汉水和嘉陵江;二是缓冲水道的缓急;三是保证嘉陵江上游的水流深度。

这是因为“天池大泽”这三个作用,所以四百年前,韩信北伐的时候,物流根本不受困扰,而且极为便利。

但是,到了诸葛丞相这个时候,从汉中入关中的这条天然的水运路线却因西汉初期的“武都大地震”而中断了。“武都大地震”把“天池大泽”给震没了,嘉陵江上游因为水流深度太浅,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汉水也从中西两个方向彻底中断了,汉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物资再也无法走汉水往西北运输了。

这一地理条件的改变,导致自兵仙之后,从未有人从汉中北伐关中取得成功过,其中最接近成功的就是诸葛亮的北伐,但丞相的运气一直不大好(这个以后有时间会细说)。

因为军事战争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战场冲杀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最重要的就是资源调配和后勤保障。这条运输线一断,基本上就宣布了“川渝之地再难组织起对关中平原很大规模的反攻了”,因为你的物流瓶颈已经限制死了。

那么,诸葛丞相准备北伐时,他要面临的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魔鬼赛道呢?

四百年前,祁山道和陈仓道实际上是可以依托西汉水和嘉陵江的,全程可通航。这也就意味着在难走的秦岭山脉,韩信的运粮渠道并不艰难,可以通过一艘艘大船使命必达。

这是此时诸葛丞相要走的河道路线却是这样的:汉水在中间断了,西汉水最终和嘉陵江源头汇入了今天的嘉陵江。粮草辎重无法再通过水路直接通到祁山道和陈仓道了。

又有人会说了,那诸葛亮不是还可以走褒斜道、倜骆道和子午道三条路吗?东汉水不是可以抵达这三个地方吗?从地图上看是没错的!但是天池大泽没有了之后,往这三条道走汉水运送物资,也需要面临两个大问题:一是水流湍急,风险和难度成几何级数增加;二是水位变浅,走不了大船,只能冒着风险走一些小皮艇。对比之下,水运的优势其实已经不明显了。

诸葛丞相后来殚精竭虑发明了著名的“木牛流马”就是为了改善蜀军的物流条件,可见这个事对他困扰有多深。其中“木牛”是针对山路运输节省体力的;“流马”是针对水急且浅的航道而发明的运粮艇。

没有足够的输入能力,哪能保障什么输出效果?项羽的垓下之败真的是被韩信一刀一枪打败的吗?不是,是因为四面楚歌,军心溃散了,是因为没有后勤供给了。只要是在军心可用、粮草充足的前提下,没有人可以围住率领十万兵将的项羽。诸葛亮也是如此,没有人围得住他,但是老天可以。

顺便插一句,有人说诸葛亮和韩信同是“武庙十哲”,诸葛亮的水平比韩信差一大截,甚至连给韩信提鞋都不配,其实两人的水平相差并不明显,他们之所以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最终战绩,很大程度上还是国运问题。

一次地震便让刘邦当年从西南还定三秦成了千古绝响,诸葛亮又能奈之如何?

本来战争其实本质上拼的就是实力,西南政权挑战关中政权,实际上就是“汉中经济体”对决“关中+河东经济体”。汉中原本就处于弱势,再加上秦岭这一道天然屏障,何其难也?

以弱战强,你只能依靠上天帮忙,要么人家没有注意,被你偷袭成功,然后你能迅速稳定局面;要么你只能指望人家内部混乱,没空搭理你,任由你大摇大摆地去浑水摸鱼;要么你就得有项羽那样横扫一切的战神。遗憾的是,这些条件,诸葛亮一条都挨不上边。

哀莫大于心死,苦不过于绝望。诸葛亮这样的通天大才难道在如此恶劣形势下看不出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吗?但是,他为什么非要北伐呢?这恰恰是诸葛亮北伐虽败犹荣的地方,也是诸葛亮人格魅力光芒四射的原因。

因为他诸葛亮可以认天命,但是肩膀上的蜀汉政权不能认命,不北伐,待到北魏调整好状态、集结好力量,蜀汉迟早是一个死。尽管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条路终究是要有人去踩的,何不自己亲自去为国家去探路呢?如果有希望,大家奋起而为之;如果真的是一条绝路,大家今后好自为之。

诸葛丞相的北伐既是蜀汉的最后一剂强心针,同样也是蜀汉自知天命的最后一道休止符!

诸葛亮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条件下,毅然决然地发起了第一次北伐,毕竟,曹丕去世,对于北伐来说,是为数不多的利好消息。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是在这次北伐中提出来的!(这一点很重要,需要谨记!)

“子午谷奇谋”的逻辑分析

诸葛亮北伐之前,例行公事要召开班子成员的内部讨论会,要问问大家有什么好意见、金点子,咱诸葛丞相是很讲民主的。

于是,大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之谋”,后世人觉得魏延这个点子创意十足,所以也称之为“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的具体内容就是:魏延觉得镇守长安的夏侯楙就是一个绣花枕头,丞相您只要给我五千精兵和五千抗粮食的民兵,我走子午谷用不了十天就能神兵天降到达长安。夏侯楙那个草包听说我突然杀到,肯定会弃城逃跑,长安城中就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这样的文官了,瞬间丧失了抵抗能力。进城后,长安城中的粮食够我们吃的了。等到魏国再调大军来,时间上最少需要二十多天,到时您也接应过来了,这样,咱一口气就把咸阳以西拿下来了。

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的这个提案,成为了千百年来众多军事爱好者讨论的一个大课题,因为魏延说得似乎挺有道理的。不是兵行险招吗?倜骆道和子午道因为又险又窄,不适合大军行走,这样不正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吗?再结合诸葛亮后来北伐了那么多次却全都失败了,为什么当初不赌一把呢?很多人都想不通为什么诸葛亮不接受这个方案。

那么,我们就设身处地地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上来分析和思考一下,看看诸葛丞相为什么不想去冒这个风险?

第一、即使算上抗粮食的民兵,魏延满打满算就只有一万兵力,万一夏侯懋他不跑呢?魏延这一万人能攻占四百年古都长安吗?无异于做梦!举个例子来说,后世的蒙古铁骑马踏天下,却被南宋守住襄阳城几十年!攻城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对魏延这种急行军部队来说,要啥没啥。

你要实施一个重要的计划,却把最关键的成功因素绑在对别人的猜测上,这绝对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案,只能是一个赌博式的尝试,成与不成都靠运气。诸葛丞相会干这事吗?

第二、就算魏延的运气特别好,顺利占领了长安。但是谁能保证诸葛亮能及时翻过恐怖的秦岭,出现在长安城下来支援呢?若是诸葛亮没能及时赶到,魏延就变成了一支孤军,他们又能支撑多久?

第一个环节的成功就已经需要极大的运气来支撑了,第二个环节还是需要理想状态来实现,这种连环冒险在干大事的人身上基本上是不可能接受的。这是诸葛亮不接受“子午谷奇谋”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就算前面两步都实现了,后面又能干什么?坚守长安城,以长安城为据点跟曹魏政权进行大决战?这特别不现实!因为关中平原的门户在黄河与潼关(看看安禄山叛变,潼关一破,无险可守,长安就沦陷了),长安城周围实际上无险可守,这样一来基本上就变成了曹魏一个固定的军事靶子了,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调兵来围剿你们。诸葛丞相就算再神,也没有把握率领孤军在客场和强大的曹魏硬碰硬。

也有人会为魏延开脱,在占领长安后,迅速派兵堵住潼关不就行了吗?一来魏延本人并没有这么说;二来魏延那5000兵力根本不够使;三来就算潼关堵住了,曹魏在关中还有其他驻军,还可以跨越黄河往关中增兵。

即便运气一直站在自己这边,到最后却还是一条没有退路的绝路,这样的计划你会去赌吗?诸葛丞相肯定不会!

综上所述,魏延的这一方案要真实施起来,基本上去多少次死多少次!后世的闯王同志就身体力行地验证了。

那为什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看起来又似乎无懈可击呢?那是因为魏延在设计这一方案的逻辑上进入了一种理想主义,就是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理想状态,并且不需要考虑后果。这种理想主义逻辑的伤害性和误导性是比比皆是且害人匪浅的。

“子午谷奇谋”的现实反思

相信行文至此,依然会有很多朋友不服气,诸葛亮没采用“子午谷奇谋”最后不也是没成功吗?为什么不赌一把呢?万一成功了呢?这就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的赌徒心理在作祟了!一层一层地来剖析吧!

首先,大家对于理想、梦想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实现不了的理想那就是幻想,把握不住的梦想那就是空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现实生活之中,即便是最最渺小的弱者,他们也会有大大的梦想,但是我们实事求是地说,弱者的想法往往是很难被尊重的,因为自己不够强大的前提下,我们很多想法都是空想和幻想。

诸葛亮做梦都想北伐成功,都想北定中原,但是人家是一个实干家,再迫切地想实现梦想,也不会不切实际地好高骛远。

其次,当我们面临两种选择的时候,并不代表这种选择没有成功,那一种选择就一定会成功!现实永远不可能是“非对即错”的判断题,否则,同一件事,就算是一个傻子,试了两遍也就成功了。

诸葛亮最终走褒斜道,一路势如破竹,却被自己寄予厚望的马谡毁掉了一切机缘,这是天不帮蜀汉。但是,他如果真的选择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那就是自己在给自己挖坑。

一道题,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结果都是错的,你会去相信你已经发现明显漏洞的选项吗?

然后,我们在进行赌博式尝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去权衡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花无关紧要的成本去博取惊天动地的收益,这说得过去;花伤筋动骨的代价最后去凑了一个于事无补的热闹,那就难以理解了。

“子午谷奇谋”的最终收益前面已经说了,最终结局就是一个死,顶多是打出了点威风和名气,关中迟早会得而复失。所以就侧重介绍一下它的成本!

有些人会说,不就一万个人嘛,《三国演义》中不是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吗?这点人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真实的历史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宏伟,蜀汉当时所有的武装力量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万!

拿10%的家底子去敌人的地盘送死,这种事情诸葛丞相会干吗?这一万人是夷陵之战后,诸葛亮费了多大劲才积攒起来的呀!

再说,就算这一万兵士可以再慢慢积攒!那么,魏延这员大将呢?什么时候都是人才最宝贵!蜀中人才凋零,好一点的将军本就是凤毛麟角了,谁舍得再白搭一个现成的呢?

有些事情,看起来投入很小,但极有可能就是加速你的现实溃败的重要诱因,所以我们在进行某种尝试时,一定要进行成本估算,要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

如果所付出的代价对你来说无所谓,那尝试一下就尝试一下,没什么大不了,成功本来就是不停地试错嘛!

如果所付出的代价会伤及筋骨,那就一定要慎之又慎,伤筋动骨一百天,冲动的时候你觉得意气风发,慢慢恢复元气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是什么度日如年了。这就是冲动的惩罚!

诸葛一生唯谨慎,很多人都说诸葛亮没有血性、没有激情,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军事家。事实上,好的军事家都是先为不可胜,再求胜人。什么意思呢?先规避风险,再追求回报的意思;先力求不败,再创造大胜的意思。

真正干大事的人,一定是稳中取胜的人。谁见过那些大企业家,今天大笔一挥,几百万就出去了;明天脑袋一拍,上千万就当作实验经费了?如果有,那也一定是人家经过反复评估和测算,经过不断调研和分析之后,才做出的自己认为很有把握的决定。

“子午谷奇谋”其实就是一种赌博式逻辑,将受益放大,将风险虚化。拥有这种逻辑的人很多,也有微乎其微的成功个例,但是总体上是不可取的。

总之,一句话: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奇迹,但是不能老是幻想奇迹一定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