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丞相北伐,理想与现实之间隔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

 碧血黄沙66 2023-05-25 发布于上海
从汉中到长安,一共有四条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故道。
然而,蜀国丞相诸葛亮一条都没选,他走了更往西的陇西道。
蜀汉北伐,意指何处?
陇西道的去向,不是关中,是凉州。

在《三国风云》里,碧血黄沙带我们一起复盘——
丞相首先派赵云和邓芝率疑兵牵制魏国主力,主攻魏兵必救之处,使凉州空虚;自己亲率大军出祁山,经略此处。诸葛亮算准了魏国能出凉州的只会是魏军的偏师,故而街亭成了关键当口。
这里至关重要!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个人的失误导致局面完全翻转,诸葛亮回天乏术,黯然撤离。下一次大举北伐,已是三年后的事情了。
想当年,一篇“隆中对”针砭天下,三分格局蓝图绘就。然而,首次北伐全然不对“隆中对”目的所指,不由得让人怀疑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太灵光。我们就拿街亭来说——
街亭,在这条路线上无比重要。只要蜀军守住了这里,就能抵挡住魏军的支援路线,就能给诸葛亮赢得慢慢消化凉州诸郡的时间。
马谡,让一切成为不可能。
马谡,字幼常,侍中马良之弟,蒋琬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为邰所破,士卒离散。”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就街亭一战的过程来看,其实副将王平的表现更加突出:“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三国志·王平传》)
然而,既然街亭这么重要,为什么丞相不用魏延、吴懿,而是用没有带兵打仗经验的马谡?
再或者为什么不让王平为主马谡为副?
街亭的位置,这一战的性质,究竟是怎样的?
由史料中窥见真相,在《三国风云》中,听碧血黄沙详细解读,看诸葛丞相运筹帷幄,用人策略、事后奖惩,体会丞相经略之良苦、谋略之深远,看关键人物带动起来的蝴蝶效应可以有多大。

“子午谷奇谋”,丞相谨慎了?
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唱空城计”“星陨五丈原”,人们唏嘘间不免要问:“与其如此,为何不用子午谷奇谋?还是丞相谨慎了啊!”
按照魏延的计划——
“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夏侯懋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
“剩下些太守、御史之流,可轻易拿下!
丞相带兵经斜谷入关中,不过二十余日。到时候,长安以西唾手可得!”
诸葛丞相对此计策评价曰:“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
若是按照魏延的计谋行动,如何保证“十日必到长安”?
夏侯懋如果没有弃城而走呢?
若夏侯懋逃走了,但魏军的增援到了,反攻长安,魏延怎么守住城池?
如果诸葛丞相没有按时赶到,那么魏延的孤军奋战,是否能撑得住?
如果上述环节有一环脱节,丞相与蜀汉能否承担起由此来带的后果?
所以数千年后,毛爷爷都对此发出感叹——“此计太悬危也”。

在《三国风云》里,听碧血黄沙详细解读丞相北伐,看“子午谷奇谋”悬危所在,悟丞相决断合理与否。
结局已定,往事成尘,即便亲历,大概也很难决断取舍与进退。作为后人,只能感叹《出师表》有多慷慨,五丈原就有多悲壮,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之大,大概也超不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维度吧。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趋势,似有定律又似充满偶然,各种确定与不确定交织,构成了值得人们传颂的一部部故事。
鞠躬尽瘁成往事,唯留遗韵在人间。一步三国,多少血泪,每一件往事中都是有趣的灵魂,每一个灵魂都是值得琢磨的珍品。历史珍贵,检史不辍,在《三国风云》里,找到合脾合胃的那款灵魂,来次神游,来次荡气回肠。
——文:晓琴(kyr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