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陈皮甲天下”在多部古今医藉名典中均有论证

 伊莎贝拉的勇气 2022-03-18

我国利用柑橘的皮作中药,约有2000年历史,只不过在旧文献中,曾以“橘皮”、“陈橘皮”等字眼出现,“陈皮”的名称是到元代以后才变得常见。

其中,主产于广东新会茶枝柑的果皮,陈化质量最好,俗称广陈皮。新会陈皮被奉为道地药材,被视为中药材广陈皮的正品。

陈皮历史道地迁移

查阅本草古籍可知,陈皮在历史的变迁中发生 了数 次 道 地 迁 移,从《神 农 本 草 经》的“生 南 山 川 谷”(秦岭一带),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云的“以东橘为好,西江亦有而不如”。

自此至元代,陈皮道地记载并无过多改变。到了清代,《药性切用》首次将新会皮独立于陈皮和广陈皮记载:

“……即新会县橘皮。性味辛温,微苦微燥,入脾胃而理 气化痰,和中快膈。久服亦能耗,橘白: 即新会白,功 专和胃进食……会皮: 古名陈皮。一种广皮,单取外 面薄皮; 即名广橘红,功理嗽散寒。连白功同陈皮, 而性稍烈,阴虚肺胃燥热者均忌”。

新会陈皮道地记载沿革

据记载,南宋时期,米氏夫人以新会青皮,治愈杨太后的乳疾,获得嘉奖。新会陈皮遂得名”广陈皮“寓意广东产柑,其丈夫黄广汉所创制皮法。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例中称:“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新会大规模种柑取皮,相传有7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新会陈皮成为朝廷贡品,药膳应用得到医家广泛挖掘,世人开始关注其道地性。

新会陈皮相关记载(摘要)

明《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 道地: 广东

明《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江西者次之

明《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产广中,陈久者良 明《本草汇言》倪朱谟 李氏曰: 今天下多以广中橘皮为胜,盖因香辛而烈故也。江西次之,台、衢又次之

明《药品化义》贾所学 用广产者佳,取其陈久

清《本经逢原》张璐 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

清《广州府志》张嗣衍等 橘皮入药以广陈皮为贵,出新会者最良

清《本草害利》凌奂 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

清《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濬 今以广东新会者为天下冠

清《新会乡土志》谭镳 柑皮之独可入药,为他地所不及,则尤其特别者也 ( 陈皮) 岭北人甚重之,盖经北方霜雪地,香倍于常

清《本草正义》张德裕其通用者,则新会所产,故通称曰新会皮

民国《药物出产辨》陈仁山 陈皮,产广东新会为最,四会、潮州、四川所产者俱不适用

总结

综上,陈皮使用历史悠久,可追溯至约两千年前。而新会陈皮,在宋元时期有种植记载,其独特的药膳功效,到明清时期,始与其他产地的陈皮所区别,作为道地药材与”广陈皮正品“,得到众多名医典籍推崇,行销四海。

部分内容引自宋叶,《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的考证》[A],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 2017“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2017YFC17011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