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猫眼观史 2022-03-18

1947年5月的某一天晚上,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像往常一样,让机要秘书熊向晖打开收音机。

胡宗南要听的不是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而是共产党创办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这是胡宗南进攻延安以来养成的习惯,他每天都要听敌台的新闻广播,了解战况。

洪亮有力的声音从收音机中传出,播音员慷慨激昂地朗读着社论,标题是:《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胡宗南》。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胡宗南脸色阴沉,但还是耐着性子把这篇社论听完。听完以后,胡宗南没有雷霆震怒,他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双眼无神,瘫坐在沙发上。

据熊向晖回忆,这是毛主席留下的计策,还在窑洞里写下24字提醒嘲讽他,着实让胡宗南深受打击,一言不发。

自此以后,胡宗南再也不听陕北的电台广播了。

胡宗南是国民党的高官,蒋介石的心腹,他为何不听自家的中央通讯社,反而要去听敌台的广播?

毛主席写了什么,《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胡宗南》这篇社论又说了什么,竟让胡宗南一蹶不振,再不敢收听我党的电台广播?

这一切的开端,还要从胡宗南率领几十万大军,自信狂妄地向党中央腹地延安进攻开始说起。

一、

在国民党将领序列中,胡宗南属于出身最好的那一批,他是黄埔一期学员,还是蒋校长的同乡,所以他一直自诩为“黄埔太子”。

胡宗南这个“太子”的头衔,不是空口白牙来的,他对蒋介石比对他亲爹都亲。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胡宗南发达以后,他的父亲到部队来找他,胡宗南不仅没去迎接,还跟卫兵说自己不认识此人,赶走便是。随后胡宗南找到父亲赔礼道歉,同时也放话让父亲以后不要随便来找自己。

但胡宗南对蒋校长却如子尽孝般忠诚,北伐期间,他为蒋介石南征北战,攻打各路军阀,立下不少战功。

国共决裂后,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胡宗南心甘情愿做蒋介石的爪牙,成为反共急先锋。他和康泽等人组建了臭名昭著的“复兴社”,效仿希特勒,搞起了所谓十三太保,他还是太保之首。

“围剿”红军期间,地方上的军阀多出于自保,听调不听宣,出工不出力,但胡宗南一向以嫡系太子自居,率领他的第一师四处出击,围追堵截红军,手上沾了不少鲜血。

后来张学良不愿意一直背着“只怕日本人,专打中国人”的黑锅,在西安把蒋介石一扣,逼他抗日。

得知蒋校长被扣,胡宗南大惊失色,他马上带着第一军开赴陕西,向西安施压,还让自己的同党戴笠想办法去救蒋介石。

胡宗南的努力,蒋介石看在眼里,尽管胡宗南搞了个“少壮派黄埔系”,但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蒋介石没有放在心上。只要忠于他蒋介石,搞小团体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宗南立即升任第17军团军团长,而他也是所有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做军团长的。

蒋介石对胡宗南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在淞沪会战中发挥作用,但胡宗南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胡宗南的第一军并未做好与日寇作战的准备,淞沪会战的严峻形势出乎国民党方面的预料,第一军人员和装备还没有补充完毕,就投入战场。

蒋介石的指挥本来就有问题,胡宗南的部队准备又不充分,结局可想而知,胡宗南的第17军团损失惨重,撤出淞沪战场,直接回关中休整。

这一战差点让胡宗南的老本赔了个底掉,第一军是他的嫡系,也是他确保自己地位的本钱,却在淞沪战场上折了不少。

如果说此前的胡宗南还敢和日寇打几场硬仗,那么经此一役,胡宗南彻底放弃了,他仅有的锐气荡然无存,开始保全势力,畏敌如虎。

先是开封会战没堵住土肥圆的日军14师团,随后是武汉会战中丢失重镇信阳,胡宗南的部队接连打了好几次败仗。

自此,胡宗南的军阀本性展露无遗,他率部撤回西安,再不敢亲临一线,和日寇作战。

蒋介石却不生气,因为胡宗南驻扎在关中一带,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那就是延安的党中央。

蒋介石是不情不愿打的抗战,但他心中还是认同“攘外必先安内”,一直想对延安动手。胡宗南和日寇打了几仗,兵马损失惨重,不想再到抗日一线。

两个人一拍即合,丢城失地的胡宗南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军集团军司令,再次开了黄埔学生之先河。

二、

胡宗南想要攻打延安,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才有的事情,早在1940年1月,胡宗南就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出兵攻打陕甘宁边区,杀害大批抗日军民,宣称要“消灭边区”。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同年12月,新华社在延安创办了广播电台,因为是对外开放,所以不仅仅是我党人士会听,就连一些国民党军官也在收听,其中以胡宗南尤为明显,他本就喜欢听自家的广播,获取信息。

如今又觊觎陕北,所以对陕北地区战局的真实发展特别关注,对陕北地区的攻击一次比一次猛。

而我党中央为顾全大局,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稳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非同胞相残,故而一再忍让,希望以谈判解决问题,重回共同抗日的轨道。

可是胡宗南却以为是我党军民软弱可欺,继续侵犯陕甘宁边区,制造屠杀事件。党中央看出,对待胡宗南和蒋介石这种人,以和平促和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以战争促和平。

面对来犯之敌,八路军被迫自卫反击,几次战斗,打得胡宗南人仰马翻,损失不小。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胡宗南一下子面临巨大的压力,军事上他侵占的边区土地大部分被八路军收复,自八路军反击以来,他的进攻计划屡次受挫;政治上,他主动侵略陕甘宁边区,向同胞挥出屠刀,受到了全国各界抗日人士的口诛笔伐。

来自军事和政治的双重压力逼退了胡宗南,他被迫签订了停止冲突、共同抗日的协定。不过明面上胡宗南表示自己不再破坏抗日战线,实际上他的反共行动却从未停止过。

胡宗南沿着八路军的防区,修筑大量的碉堡和工事,拉起铁丝网,形成一条封锁线。他的部队还经常向八路军挑衅,意图挑起摩擦,制造争端。

蒋介石对胡宗南的反共积极性很满意,于1942年7月将胡宗南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总司令朱绍良是个空架子,没有实权,胡宗南便成了第八战区实际上的掌权人。

自此,胡宗南的野心达到了顶峰,他不加掩饰的号称“西北王”。既然自称西北王,胡宗南更加不能接受陕甘宁边区的存在,不用蒋介石催促,胡宗南的反共情绪便一天天高涨。

1943年7月,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胡宗南决定“闪击延安”,突袭党中央的腹地,“一举消灭共产党政权”。让胡宗南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布置的绝密行动竟然泄露出去,延安方面做了准备,闪击延安的计划泡汤了。

胡宗南知道自己的身边有共产党的情报人员,否则计划不会泄露,他命人调查,但没有查出任何结果。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胡宗南当然查不出来,因为他身边的情报人员,就是他完全信任的机要秘书——熊向晖。

熊向晖是胡宗南于1938年,亲自面试招募来的青年才俊,他文采盎然,行事稳重,颇得胡宗南的器重。

熊向晖担任胡宗南的秘书不久,就全权包揽胡宗南的大小事务,从胡宗南平日的行程安排,到蒋介石给胡宗南发布的密令,都由熊向晖负责。

胡宗南全军上下所有人都知道,熊向晖就是胡宗南的心腹,所以不论怎么查,也没人敢查到熊向晖的身上。

而且,熊向晖本来就是一颗“冷棋”,他奉周恩来的指示,到胡宗南身边潜伏。

只要胡宗南抗日,熊向晖一向尽心竭力的辅佐,期间几乎不与我党联系,直到胡宗南决定突袭延安以前,熊向晖一直处于静默状态。

所以,就连胡宗南本人,也从未怀疑过熊向晖。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情报人员以后将会给他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三、

抗战结束后,胡宗南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他打败陈诚,坐上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手握25个军,总兵力达到50余万人,势力范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地,就连阎锡山的地盘都被胡宗南拿去不少。

此时的胡宗南,风头之盛,黄埔之中无人出其右。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那么,战功并不算显赫的胡宗南,为何能得到蒋介石如此器重,成为“西北王”呢?

一是胡宗南的忠诚。胡宗南一向以“黄埔太子”自诩,奉蒋校长的命令为最高指示,蒋介石几次受挫,胡宗南都坚定不移地支持蒋介石。故而,蒋介石很信任胡宗南。

二是胡宗南赞同反共。胡宗南是复兴社的成员,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首,和康泽是一类人,坚决贯彻蒋介石的反共路线。在老蒋这里,反共的坚定程度和他的信任程度是成正比的,愈反共他便愈信任。

三是西北和中原的复杂形势。蒋介石时任民国大总统,建立了独裁政权,但地方上的军阀都有自己的势力,蒋介石不能完全控制各路人马。西北的形势错综复杂,青海有马步芳,宁夏有马鸿逵,甘肃有马鸿宾,陕甘宁边区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山西是阎老西的地盘。

所以,西北一定要有一个蒋介石信得过的人,兵马要足够多,权势要足够大,否则就完不成蒋介石控制西北的意图。故而,“黄埔太子”,“十三太保”之首,在西北势力庞大的胡宗南,就成了最佳人选。

胡宗南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抗战一结束,他就开始“肃清”西北的各方势力,不断压缩西北军阀三马的势力范围,让他们听命于自己。

随着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胡宗南的部队开始大肆进攻陕北和中原的共产党根据地。

胡宗南想先拿陈赓的太岳兵团开刀,结果被歼灭一个半整编旅,损失惨重。

胡宗南颜面尽失,一心想要报复,正好蒋介石决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胡宗南顺势于1947年3月决定出动两个兵团,以钳形攻势“围剿”陕北解放军。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陕北解放区是党中央的腹地,但兵力并不多,只有2万余人,胡宗南部却出动20余万人,兵力是陕北解放军的十倍有余,光是攻打延安的兵力就多达14万。

此时党中央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各解放区都遭到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自顾尚且不暇,无力抽调兵力保卫延安。而仅以2万人的陕北队伍,正面对抗胡宗南的20万大军,断然没有取胜的可能。

但是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是党中央之所在,亦是革命群众心中的革命圣地。它的政治象征意义太大了,很多人都不赞同撤出延安,主张坚守延安,与胡宗南部决战,哪怕死也不能将延安拱手相让。

关键时刻,毛主席站了出来,领袖对战局把握得很清晰,他知道胡宗南进攻延安,是政治和军事的双重攻势,目的就是通过政治攻势,逼迫陕北解放军固守延安,实现决战的目标。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毛主席说出了这句著名的论断,他力排众议,决定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留下一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伟人的战略眼光,当世罕见,只是毛主席在撤走后还留下一计。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四、

不过,此时的胡宗南却不知道实情,因为他已经被陕北电台的广播内容迷惑了。

早在出兵前,胡宗南为了清晰的了解我党在延安的动向,特意让机要秘书熊向晖置备一台收音机,以供他收听共产党的电台,了解情报和战局变化。

1947年3月9日,胡宗南在洛川开完军事会议后,立即打开收音机,收听延安电台的广播。在广播中,胡宗南听到延安方面举行了保卫大会,他让下属把大会上的讲话文件都拿过来,认真地详读。

胡宗南并未从广播中听到延安方面有何准备,至于保卫大会,则正中他的下怀,他正希望与延安的解放军主力决战。

胡宗南听完广播,大喜过望,声称延安方面完全不知道他的计划,正是突袭延安的好机会。胡宗南不知道,其实他的进攻时间和兵力部署,早就被机要秘书熊向晖送到党中央了。

由于计划绝密,就连胡宗南的一些军长和师长都还不知道具体的部署,但延安的党中央却已全盘知晓。

3月19日,胡宗南的十几万大军来势汹汹地向延安杀去,但等待他们的,只是一座空城。党组织和陕北部队都已完成转移,胡宗南除了暂时得到一座空城,什么战果都没有。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但是胡宗南哪里会放过这个为自己请功的好机会,他公开宣称,自己的部队已与共军主力决战:“歼敌无数,俘敌5万”,引来大批国内外记者媒体。

胡宗南为了糊弄这些记者,从各处村庄抓来青年壮丁,并从部队中抽调数百人,让他们穿上解放军的衣服,伪装成俘虏,供记者参观拍照。

其实很多记者都看出了漏洞,有的俘虏连续出现在几个集中营里,岂非演戏?不过这些记者心知肚明,谎报战功是国民党的老把戏,迫于胡宗南的权势,大家都假装看不出来,配合胡宗南演戏。

就这样,一幕“全歼陕北共军主力”的大戏在全国各地上演,报纸头版头条纷纷刊登胡宗南大军势如破竹,拿下延安。

胡宗南此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进抵延安后,惊讶的发现,延安的电台竟然还在工作。在听到“党中央将继续留在陕北,指导全国的爱国自卫斗争”以后,胡宗南忧心忡忡。

胡宗南想到了毛泽东在土窑洞里给他留下的24字: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这既是提醒,也是嘲讽,更是实事。

一语成谶,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攻占延安以后,不仅没能进一步取得战果,反而呈骑虎之势,进退维谷,后果然被彭德怀打败。

胡宗南有自己和西北三马军阀共计数十万大军不假,但陕北是我党的最为稳固的根据地之一,胡宗南部一入陕北,便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中。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彭帅以“蘑菇战术”,即毛主席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利用有利的地形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周旋。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胡宗南部急于和陕北解放军主力决战,彭德怀便利用敌人急于求成的心理,不断转移部队主力位置,在敌人的包围圈里闪转腾挪,让敌人找不到主力的位置,把敌人拖得精疲力尽。

而且由于熊向晖屡次送出重要的军事情报,陕北主力得以从胡宗南大军的眼皮子底下安然撤离。

在陕北高原,胡宗南的机械化大军发挥不了作用,很快显露疲态。彭帅抓住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围攻敌人突出的部队,接连取得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的胜利。

三战三捷,歼灭国民党军一万四千余人,陕北根据地军民士气大振,大败后的胡宗南部则士气萎靡,全无进攻之初的狂妄。

五、

胡宗南屡战屡败,却依旧保持着每日收听延安电台的习惯。胡宗南自己都谎报瞒报,他知道手下人的秉性,看他们的战报,还不如听敌台的广播。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从3月25日开始,胡宗南接连从广播听到自己部队的数次大败,他的脸色愈发的阴沉,话也越来越少。

毛主席不仅写字嘲讽胡宗南,还安排新华社广播《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胡宗南》这篇社论,胡宗南听后直接破防了,他也再不复往日风轻云淡的姿态,不再听延安方面的电台,也不再看新华社的文章,好几天没有说话,只是一个人低着头来回踱步。

胡宗南经受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那么,《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胡宗南》里到底说了什么,让胡宗南如此破防呢?

由于全文较长,本文只节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句:

事实证明蒋介石所依靠的胡宗南,实在是一个“志大才疏”的饭桶。

胡宗南在内战和抗战中却总是打败仗,是有名的“常败将军”。

胡宗南随红军转战数千里,一直以红军手下一员败将的资格充当红军的运输队。

胡宗南“西北王”的幻梦必将破灭在西北,命运注定,这位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其一生恶迹必在这次的军事冒险中得到清算。

无需全文,便是这几句,就揭露了胡宗南的丑恶嘴脸和狂妄野心,并展现他屡战屡败的可笑形象。

1947年,胡宗南攻入延安,毛泽东写24字提醒,后果然被彭德怀应验

这篇社论作者不详,但很多人认为,如此辛辣精彩,句句切中要害之文章,极有可能出自教员之手。

其实,胡宗南戎马二十余年,如果光是一篇文章,便是再辛辣,也不足以让他破防,但问题是,这篇文章中所写句句是事实。

胡宗南野心很大,想要做西北王,但他一入陕北,三战全败,未取得任何战果,却给解放军“送”去不少枪支弹药,正是“红军的运输队”。

胡宗南从此不听延安的电台广播,但此举只是掩耳盗铃,半点挽回不了他的颓势。

在随后的作战中,胡宗南连战连败,退出了延安。而等待他和国民党军的,将是一连串的失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