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清明少将:为建设雪枫军政大学奋斗

 哈哈狮的信箱 2022-03-18
本文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主管机构:开国将士后代联谊工作领导小组
图片

刘清明,原名海鑫,学名传淦。1914年2月9日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今汉川市)马口镇刘宗台村。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副大队长兼教育处副主任、训练部军事教育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新四军第四师九旅兼淮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华中雪枫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参谋长,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8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

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刘清明将军曾在宿迁境内战斗生活。

图片

刘清明
主持抗大四分校日常工作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刘清明历任抗大军事教员、大队主任兼军事教员、代理大队长等职。1939年1月,任抗大总校训练部军事教科长。1940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抗大总校抽调200余名教职骨干组建的第一华中派遣大队,赴豫皖苏边区抗大四分校任职,任命刘清明为大队长,李干辉为政治委员。刘清明和李干辉率领派遣大队,穿过日伪军层层封锁线,趟过阵阵弥漫风沙,从晋东南蟠龙镇行程1400多里,于6月下旬安全抵达新四军第六支队驻地新兴集。不久,刘清明任四分校教育长兼训练部长。此时,抗大四分校由第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等兼主要领导职务,因他们工作繁忙,由刘清明承担起主持日常工作的重任。

图片

在抗大四分校合影。左起:刘清明、邱一涵、方坤、孙叔平
1941年2月,路西豫皖苏边进入反顽斗争最困难的时期。刘清明奉命把四分校干部、第二期学员和后勤人员统一整编为3个工作团(梯队),分别随新四军第四师师部、第十旅和十一旅活动。在敌伪顽夹击中,抓紧进行教学。同时,配合主力扩军筹粮,一个半月动员了300多人参军,筹集军粮10万斤,胜利完成了任务。
4月底,第四师主力奉命从津浦路西转移到皖东北根据地,四分校各工作团也随师部转移到路东。5月2日晚,刘清明率领第一工作团大约300人,奉命随十一旅通过宿(县)蒙(城)公路日伪军据点封锁线,转移到蒙城北面的苗庄,待命东进。不料在3日早晨,哨兵发现国民党顽军两个骑兵团经过,便向其射击,暴露了驻地,顽骑随即调转方向朝苗庄扑来。危急关头,刘清明当机立断,令校部武器配备较好、有战斗经验的第一中队,另加一个排牵制和阻击敌骑兵团,掩护校直属队和女生队向第十一旅靠拢,待大队伍转移后,即分批掩护交替撤退,急行军60多里,终于安全地脱离了危险地带,于8日转移到皖东北根据地的鲍集一带。
由津浦路西转入路东后,刘清明按照彭雪枫师长兼校长指示,在全校组织开展了整风。干部教职员在整风基础上,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认真总结,拟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政治教学上,把整风作为必修课和主要内容,学习文件,开展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帮助他们克服各种缺点,确立革命的人生观。强调知识分子要向工农学习,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鼓励工农分子知识化,号召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强团结。刘清明还经常组织学员访贫问苦,参加诉苦会,进行现实的阶级教育;让学员走出去帮助驻地办夜校,演出文艺节目。在同群众接触中培养阶级感情和劳动观点,加快思想改造。
6月,刘清明奉命带领学校由洪泽湖以北的成子湖南渡淮河,到达淮宝县永丰镇(今属洪泽县)。一面继续整顿,一面抓紧时机完成因路西反顽斗争未完成的教学任务。8月13日,奉师部指示,刘清明带领学校由永丰镇出发西渡洪泽湖,移驻师部驻地半城西边不远处的祖姚庄。30日,刘清明组织举行了第二期学员毕业典礼,彭雪枫校长和邓子恢政委分别讲话,对毕业学员提出希望和要求。这期毕业学员共400多人,充实到第四师部队和淮北根据地地方机关工作。
10月下旬,四分校第三期在祖姚庄开学。不久,经上级批准学校成立了校政委员会,因正副校长均属兼职,日常工作由刘清明和政治部主任邱一涵(皖南事变牺牲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夫人)主持,并分别任校政委员会正、副书记。1942年7月,四分校奉淮北军区之命东渡洪泽湖到淮宝县,接替新四军第二师五旅防务任务。这样,学校不仅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承担了淮宝地区的防务工作。刘清明率领学员到达淮宝后,很快与县独立团取得了联系,共同组织对两淮(淮阴和淮安)的侦察情报网,密切配合,互通情报,拟制共同作战的预案,在县委统一领导下采取行动。由于侦察情报的建立,能及时摸清日伪据点情况,因而取得了对敌斗争主动权。当两淮日伪一部袭扰淮宝地区高良涧镇时,由于事先掌握情况,即以少数民兵武装袭击敌人,而后以独立团配合民兵打退敌人侵犯。学校一个有战斗力的连队配合九旅二十七团一个营阻击敌人取得胜利,保卫了淮宝地区人民生命财产。
1942年11月,淮阴和淮安日伪军对淮宝地区进行“扫荡”,侵占了距学校驻地曹王庄仅有20多里的高良涧镇。面临严峻形势,刘清明不顾个人安危,决定自己率一、二军事队留双沟、仁和集一带相机而动,以应对敌“扫荡”,下令学校机关和大部分学员24日晚渡过三河南岸,转移到淮南安全地带的永丰镇。当时,为了保存四分校骨干力量,第四师师部令淮宝与淮泗县的独立团利用淮宝县水网地带的大小河流纵横、湖泊密布与敌周旋,牵扯敌人。这样,刘清明带领一、二中队全部安全渡过了淮河,到达永丰镇。此后,刘清明率领四分校在洪泽湖畔水网地带与敌人周旋,边学习边战斗,并利用淮宝地区自然条件好的特点,发动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生产,种粮种菜,打鱼捞虾,养猪养鸡,改善学员生活,减轻群众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
1943年7月,刘清明调任第四师九旅兼淮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

图片

抗大四分校部分干部合影,左二为刘清明
返校建设雪枫军政大学
1944年10月12日,为纪念献身革命的彭雪枫师长,中共中央决定,将抗大四分校命名为雪枫军政大学,将彭雪枫的革命事迹写成传记,作为新四军各师的教材。第四师师长张爱萍兼校长,第四师政治委员邓子恢兼政委。次年3月24日,在祖姚庄举行庆祝抗大四分校成立5周年暨雪枫军政大学(简称“雪大”)命名大会。张爱萍校长勉励大家,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来悼念彭雪枫,为建设一个新的雪枫军政大学而奋斗。
5月,刘清明调任雪枫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党委书记。尽管刘清明希望留在战斗部队带兵打仗,经受战火锤炼,但他坚持党性原则,放弃个人愿望,立即到雪枫军政大学上任。到任后,在张爱萍师长兼校长直接领导下,刘清明带领雪枫军政大学随四师师部活动,驻在洪泽湖以西的半城镇一带。他领导全体师生一边坚持教学,一边进行全面总结。在充分肯定以往成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制订教学计划,使学校走向了更加正规的新阶段。刘清明在学校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减租减息、访贫问苦,进行阶级教育;开展助民劳动,挑水种菜;帮助群众办识字班,搞宣传工作,通过这些社会政治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员与工农群众建立感情,逐步做到知识分子工农化,成长为共产党员和党的优秀干部。当年7月,雪枫军政大学一、二大队学员毕业,并在张塘附近举行毕业典礼。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企图到华中解放区“收复失地”。华中新四军部队一面迫日投降,一面对国民党军提高警惕,时刻作好一切战斗准备。刘清明根据上级指示,处理好学校现有物资,准备运输力量,随时作好转移准备。11月间,在校学生均毕业分配到部队,有一些在校干部也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分配到部队中去,大部分干部教职人员由邱一涵率领进驻淮安河下镇待命。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雪枫军政大学(包括抗大第四分校),到1945年9月共5年零8个月,先后举办7期,毕业学员近5000名,为党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人才。1946年4月,由雪枫军政大学、抗大第九分校、苏中公学和华中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合并组成华中雪枫大学。
此前的3月,刘清明调中共华中局党校任教育长。刘清明1941年起患有严重的头痛病,此时因病情加重,经华中局组织批准,前往大连治病。自此,刘清明离开曾经战斗生活近7年的华中地区,开始新的军旅生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