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梅玲: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思维能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升?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3-19

图片

本文共5034字,仔细阅读需13分钟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孩子课后的作业量有所减少,也不再被动地接受各类补习班。相比以往,孩子课余学习时间或许有所减少,但这也同时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强的要求。

“双减”之后,不少父母都在担忧如何能够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针提出“学习效果=思维强度 x 学习时间”。可以看到,在学习时间减少的情况下,要想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必然要对孩子的思维强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思维强度的提升取决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张梅玲认为,能否解决问题是评价孩子学习的最高标准,而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思维。所以,要培养一个“能干”的孩子,最终就落实到思维这一点上。对于家长而言,我们既需要了解孩子大脑运行的机制,从理论层面了解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又要掌握一些方法,在行动上帮助孩子拥有更好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与相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

如果将一块重量大的石头和一块重量小的时候绑在一起,那么他们会以何种速度降落呢?

 按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势必得出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

一方面,绑在一起的石头的下降速度应小于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加了一块速度较慢的小石头,它会拉低大石头的下降速度;

另一方面,绑在一起的石头的下降速度应大于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重量大于大石头。

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不能同时成立,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是不合逻辑的。

以上这个过程是年轻的伽利略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的,他捕捉到了亚里士多德论断中在思维上的漏洞,而这也帮助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中的真理——物体下降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

突破定势和严谨的推理思维使得伽利略发现真理,同样的,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思维也是其解决问题的核心。

恩格斯将思维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它指导着我们的一切行为,一个孩子“能干”与否,与思维直接相关。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1

把握规律

孩子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的,我们常说“赢在起跑线”,很多家长误以为“起跑线”是指让孩子早早地接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其实不然。顺应孩子思维发展规律的培养,才是“赢在起跑线”,而逆规律的学习,让孩子过早接受不是该年龄的知识,则是“输在起跑线”

孩子思维的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刚出生,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导,主要靠摸、尝来感知事物;

2-3岁之后,开始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他们对图案、绘本尤其感兴趣;

5-6岁,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大约10-11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14岁之后,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了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

图片

家长应该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顺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导的年龄段,应该带孩子多探索,多与孩子互动,借助动态玩具刺激孩子的感官。

在孩子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要给孩子看图画和绘本,带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景物,突破固有的认知范围。

在孩子逻辑思维成长的阶段,要帮助孩子建立辩证的观点,倾听孩子的意见,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

图片

这其中,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它的培养需要时间,也并非所有孩子都可以顺利在适当的年龄段拥有这种思维能力。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进行思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静态的问题动态化,将学习的问题置于日常生活中去思考,让孩子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拥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举一反三,去学习课本中的抽象知识。

2

思维发展的核心是神经元的发展

脑科学证明,思维的发展其实质是神经元的发展。大脑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学习行为的发生是神经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健康完善的神经元是学习的必备条件。两个有趣的实验可以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到神经元发展所需要的关键因素。

加州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小白鼠分为五组,控制了活动空间大小、玩具、玩伴三个变量。

第一组:一只老鼠关在笼子里,没有玩具,没有伙伴

第二组:一只老鼠关在笼子里,有玩具,没有伙伴

第三组:十二只老鼠关在大一点的笼子里,他们有玩具,也有伙伴

第四组:十二只老鼠关在大一点的笼子里,没有玩具,但有伙伴

第五组:六个老鼠关在笼子里,没有玩具,但有伙伴

实验结果是,有伙伴、有玩具、活动空间大的小白鼠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刺激,他们大脑的神经元是最复杂、发展是最快最好的;活动空间较小、刺激较少、玩伴最多的一组次之。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大脑中使神经元发展的第一因素是是否与伙伴玩耍,第二因素是有没有刺激。

图片

科学的实验告诉我们,孩子成长阶段,尤其是六岁以前,主要做的事情应该就是玩,放开了玩。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更有利于孩子神经元的发展。

另一个实验是这样的:

加利福尼亚的解剖学家发现,日本用于做实验的小白鼠比美国的寿命要长。

经过种种因素排查后发现,日本的小白鼠在打扫笼子时总是被温柔的对待,而美国的小白鼠则往往遭受暴力的驱赶,应激反应导致小白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而使他们寿命变短。

经过解剖后发现,被轻柔对待的小白鼠的神经元也相对更复杂,发展更完善。

实验结果向我们证明,神经元发展所需要的另一重要因素——爱。这也可以说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爱不仅可以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可以促进神经元和思维的发育。

 当父母给孩子很多的爱,孩子会觉得自己处于舒适温柔的环境,他们会给这个世界爱的回应。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不是限制,仅仅是爱。因为父母之爱的含义是丰富的,不单单是身体上和情感上的表达,它包含着家长的希冀和责任。

当孩子接收到这些爱的信号,积极地回馈也就形成了,他们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有爱的世界观,随之而来的是大脑和思维的健康发育,他们自然就会培养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

如何通过具体行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如何采取一些具体行动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张梅玲老师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1

学会思考

学习学的到底是什么?是课本上的知识吗?是应付考试的能力吗?是思考!这点早在1997年第十一届国际天才儿童大会中就有提到,我们留给下一代的,应该是教给要他们“学会思考”的能力。学会思考的关键,就是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合理设问

适当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思考。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思考的方式,孩子求解的过程既是好奇心得到满足的过程,又是大脑和思维培养的过程。当然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问,也是父母应该钻研思考的。

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去找两幅相似的图片不不同点,这时候提问的方式最好由“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改变为“请找出这两幅图的三处不同”,这样的提问方式无形中给孩子设置了“三”这样一个挑战,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也更容易产生完成挑战的满足感。

图片

(2)主动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势必是因为不解,不解一定会产生思考。当然,要想引导孩子提问,一定要先引导孩子思考,家长自己也一定要先学会提问。

比如,我们在亲子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可以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等等,再和孩子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导孩子像自己一样提出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倾听孩子,思考孩子问出每一个问题的原因,反复性的思考孩子语言中隐含的诉求。也一定要会说,主动和孩子交流,从而在反复倾听和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锻炼思维。

图片

2

有自己的感悟

孩子要想培养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感悟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感悟本身就是思考的环节,有所感悟,才能有所进步。

比如说,孩子考试成绩下来后,考了100分,他开心的和你分享,作为一个智慧的妈妈,你要如何回答?

这时候,我们不要直接夸赞孩子,考得不错,妈妈给你个奖励。你应该说,孩子,这次考的很好,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吗?孩子谈完自己对于这次考试的想法之后,我们才应该问他想要什么奖励,得到想要的奖励后再去问他加下来打算怎么安排学习,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询问,才能激发孩子如何去思考。

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在感悟中成长的,而这个感悟一定是孩子自己的感悟。经过以上的例子,那么孩子下次考砸了,父母该怎么引导孩子去自己感悟,想必家长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图片

3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做作业要关注过程,而不是停留在结果。作为父母,不要仅仅满足于结果的对,结果对并不等于思维好,并不等于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定要问孩子结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过程才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最好体现。只有这样引导孩子,才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图片

张梅玲曾经对五岁半的孩子做过一个小实验,分别向孩子们提问3 4=?,这个实验并不关注孩子得到的是否是正确答案,而是孩子们得出结论的过程

以其中的四个孩子为例:

第一个小女孩,她说“7可以分成4和3,所以3 4=7”,她运用了分解组合的思维,对于一个五岁半的孩子,这样的思维能力是很好的。

第二个是个小男孩,问他3 4等于多少,他抓耳挠腮,不会计算。我们开始引导他放松,“爸爸妈妈很爱你对不对?”“他们可爱我了!”“那爸爸给你三颗糖,妈妈给你四颗,你一共有几颗糖了?”。这样,小男孩很快就得出结论7。同样是五岁半,他还没有建立抽象思维,3和4这样的数字只有和具象的糖果结合才能得出结论。

第三个也是小男孩,他要借助手,从3开始,4-5-6-7,这是半直观的表现。

第四个,小男孩,个子高高的,他伸出两只手1-2-3-4-5-6-7,直到7他才得出结论。

图片

四个孩子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得到答案的过程却不一样。

如果我们只关注结果,就会忽略了孩子们思维上存在的差异,因此,只关注结果在孩子教育上是不够的,引导孩子在过程中去思考,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也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训练的最佳时间是儿童大脑快速发育的2-7岁,后天的思维训练可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家长应该把握孩子思维成长的规律,抓住孩子思维发育的黄金期,经过特定的思维训练,提升孩子思维能力。

图片

当然,大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保持发育成长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孩子成长的任何时期开始都不会太晚。把握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干”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