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诗人】王伟光|鸡毛掸子

 况味如歌 2022-03-19

【诗人简介】


王伟光(网名:海阔天空)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机关退休干部。喜爱文学,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海外文摘》《党的生活》《北大荒作家》《农垦工人》“黑龙江省电台”,知名网刊《浓情黑土地》。


鸡毛掸子

作者/王伟光(黑龙江)

我生长在东北农村,从骨子里爱田野、爱泥草房、爱袅袅炊烟,更爱童年生活的老物件。它们是古老民族的图腾,更是华夏儿女智慧的象征。取材简单、漂亮耐用的鸡毛掸子就极具代表性,掸去灰尘,留下洁净,每一天都给平淡的生活点缀一缕温暖的阳光。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对富裕的农村家庭,一进卧室,迎面都会摆着一口大柜,红漆立面上有“丹凤朝阳”、“富贵牡丹”等吉祥图案。柜子的上面通常挂着一面大镜子,镜面上方有红太阳光芒四射的图案或伟人的头像。镜子的两边对称挂着照片镜框,里面贴的照片艺术排列,或单人或双人或集体,大多黑白照,偶尔有一两张上颜色的照片十分耀眼。柜子上摆放一架“三五”牌座钟,外加暖水瓶、茶杯等,柜子的两侧则是两个瓷花瓶,鸡毛掸子插在其中。
 

百度一下相关资料,鸡毛掸子看似简单,身价还真不可小觑,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有它的雏形,足能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当时有一个叫少康的人,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行,所过之处灰尘皆无。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也是鸡毛掸子的由来,跟苹果砸在老科学家的头异曲同工,后来普通人家都用家养公鸡毛来做掸子。鸡毛分尾巴毛,脖子毛和后背毛。尾巴毛做的掸子最多,洒脱、大气。脖子毛扎成的掸子显得比较敦实、厚重。后背的毛则比较柔软,用的比较少。鸡毛的颜色有白、红、黄、黑、紫色、芦花等很多种,天然的白尾巴毛、芦花尾巴毛最为稀少。农村有句歇后语:“攒鸡毛,凑掸(胆)子”。虽有调侃、警告的味道,同时也说明做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的确不容易,需要很多色泽鲜艳的公鸡毛。
扎(做)鸡毛掸子,首先要选一根小拇指粗细的竹竿儿,长一米左右。第一步把几根鸡尾毛翎抹上浆糊粘到竹竿的顶部,鸡尾毛绕着竹竿正好一圈,用细麻线绑结实固定好。然后将鸡毛按不同的颜色分成小绺儿,在竹竿儿上依次将根部粘好、绑牢,一层层往下粘,直到竹竿儿剩下半尺左右就不再粘了,用带浆糊的布条将鸡毛根部缠两圈,用手攥一会压实即可,等到浆糊凝固干透,就可使用了。
 
鸡毛掸子主要用途掸灰尘,尤其掸除易碎瓷器上的灰尘效果极佳,没有投鼠忌器的担忧。直至今日,吸尘器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怀旧老人还会珍藏一把鸡毛掸子,留住一份乡愁。
 
在久远的年代,鸡毛掸子还有戒尺的功能,孩子淘气不听话,鸡毛掸子招呼,竹竿儿隔着裤子抽在屁股上,一样疼痛钻心,每一下都是红肿的“檩子”(道子),足以铭记终身。另外,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也令人不寒而栗。青楼的老鸨为惩治不听话的妓女,将狸猫塞进她的裤子里,扎紧腰带,用鸡毛掸子杆儿狠劲抽打狸猫,狸猫无处躲藏,只有拼命抓挠,寻求挣脱。妓女身上被抓挠的血肉模糊,发出瘆人的惨叫,直到告饶为止!
 
鸡毛掸子的颜色都有它的寓意:红色——红火驹,财源滚滚,红红火火。黑墨龙——镇宅辟邪;白色——玉兔,健康长寿,祛病消灾;孔雀蓝——福滚平安,招财纳福;丹凤——大展鸿图,招财纳福;还有彩凤,黄边龙等都有她美好的寓意在里面。鸡毛掸子还是百姓口头文学的素材:《子不语》中曾记载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姓徐的人在家里洗澡的时候身边的鸡毛掸子产生了异动,徐某洗完澡抓住鸡毛掸子才知道有一个瘟疫鬼附在上面,瘟疫鬼以药方求饶,徐某为了平民百姓把鬼封了起来。清朝《浇愁集》中的故事更为精彩:番僧把九五百斤铁鱼放在柜台,少年用鸡毛掸子轻轻扫掉,可谓四两拨千斤。有关鸡毛掸子的歇后语,幽默、通俗、形象、富有哲理:“电线杆子上扎(捆)鸡毛,你好大的掸(胆)子”;鸡毛掸子,尽招灰;老鹰捕鸡毛掸子,一场空;癞蛤蟆插鸡毛掸子,冒充大尾巴狼;鸡毛掸沾水,时髦(湿毛);掉光毛的掸子,就剩一根棍儿(豪横)!从中不难看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巧妙地利用谐音,鲜活了语言,调节了农村生活的枯燥。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点点滴滴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鸡毛掸子的岁月只是全豹的一斑。虽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字里行间,老物件的日子都是抹不去的辉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