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至笋鲜

 zhb学习阅览室 2022-03-19

作者:鲍旭明

当冬日的风失去了凛冽的劲道,空气中多了若有若无的一丝暖意,春就近了。

在我们南方老家,春天历来是吃春笋的好季节。“春风吹,春雨浇,雷公催笋响云霄。顶石破土千斤力,尖尖笋头看着高。”唱着歌谣的孩子们一如鲜笋般地成长,一天天地见着拔高。

家乡老屋的后面就是山,山的深处家里人是不让去的。山前是一大片竹林,每年到了春季三月左右,挖笋就是山里人家的大事,也是孩子们最欢喜的事,玩上大半天,回来吃上一顿。知道大人要去挖笋了,再调皮的孩子也会暂时安静下来,眼巴巴地候着,唯恐被选中待在家里。挖笋是个细致活,一般由母亲带着半大不大的孩子与临近的几户人家一起去,相互有个照应。

母亲挎着竹篮,装上用具,再把一个竹篓子背在我身后,扎好结,笑着用力紧了紧,她知道我那一身的虎劲。到了竹林,几户人家按片分散开去。眼尖的我很快就发现了情况,那地底冒出的淡棕色的“桩子”,头上顶着几缕绒绿色的叶子,露水在透进来的阳光照耀下晶晶亮,透着那股新鲜劲。母亲那时年轻手巧,也有着一把力气,很快一个鲜笋就挖好放在了竹篮子里。她知道我看得眼馋,就教我挖笋。挖笋时不能离笋子太近,要离开半米左右,先往深处挖,挖到半米左右再斜里往笋子靠近,看到笋的根部后,清除周围的土,挖断笋根,用手整个提起来。我终于挖好一个,累得气喘吁吁,才知道挖笋远没有看着那么容易。母亲告诉我笋不可滥挖,只能挖高度在三十厘米左右的笋,这样的笋嫩,同时保留一些笔直长势好的笋做苗,成长为竹子,来年竹林就一样茂盛。

十来个笋子挖好,母亲就没让挖了。食材有了,回到家就该做好吃的了,鲜笋烧肉。

母亲处理起笋子不是一层层地剥去笋壳,而是直接一刀把笋子竖向切开,这样从里到外笋壳一下就可以剥好几层。切好后放入大锅里的冷水中,撒上一小把生米,母亲说笋子要在水里煮开先过一过,米的味道会融入笋中,平添了米香,鲜笋吃起来更脆而且不涩。父亲从集市上买好的五花肉早早地切成了片,山里人家熬制的猪油简直是一味催泪剂,锅热下油,爆起的香味让我直吞口水,眼睛都湿润起来。母亲在锅里翻炒着猪油,加入五花肉和一些我说不上名字的调料,加水烧开后放入半熟的笋子合在一起煮,汤汁快收干的时候放了几小块冰糖,这个我认识,还偷吃过呢。

笋子烧肉出锅了,香气四溢,飘满了整个厨房。母亲盛了第一碗,每逢有好吃的,母亲都会先给住在旁边屋子的爷爷奶奶送去。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利索的时候,都是我送饭菜到屋里去。我踮着脚小心翼翼,乐呵呵地端去,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奶奶站起来的时候整个人都轻快了些,还把平时攒着的几颗糖悄悄塞进我的口袋。

一碗笋子烧肉,把母亲的孝顺和家的团圆都装了进去。爷爷奶奶一边尝着,一边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话,躲在门外的我还没有走,闻着那肉香悄悄看着,他们脸上的皱纹舒展了,那种开心,温暖,后来我才知道鲜味入心。

如今,住在大城市里,每当春季看到有卖笋子的,我都会买一些,模仿着母亲的烧法。看着孩子们爱吃的样子,总是想起母亲的样子,那是永远的记忆,是抹不掉的乡愁。无论何时想起母亲的那一碗鲜笋,满胸的温暖腾然而来,那天的香气,那天的鲜味入心我从不曾忘怀。

(原载于2022年3月8日《楚天都市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