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传奇及其它

 木下客 2022-03-19

明清传奇及其它

文/木下客

    戏曲是综合艺术,是在舞台上演出的,观众的好恶,是剧团生存的前提。传奇也是戏曲,当也不会例外。

    侯方域写过一篇人物传记,名字叫《马伶传》。我所感兴趣的,不是马伶如何向生活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一代名伶的苦痛经历,而是文章里传递出的有关清代传奇演出的信息。

    马伶是当时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应该是男主角。当时出名的戏班子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一次,当地的有钱人闲极无聊,便“合两部为大会”,“皆奏《鸣凤》”。一开始,两部的演出都很正常,可到了一半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按剧情,应该到了相国严嵩出场的时候,坐客们开始骚动。兴化部在东肆演出,扮演严蒿的演员叫马伶;化林部在西肆演出,扮演严蒿的演员叫李伶。坐客们“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兴化部没了观众,演出也只好半途而废,结果,扮演严蒿的马伶羞愧不已,便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了。

    三年之后,马伶回来了。在他的邀请下,还是原来的两部剧团,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也还是原来的那些观众,也还是演出同样的《鸣凤》。但当兴化部扮演严蒿的马伶出场之后,西肆扮演严蒿的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呢?原来,马伶跑到当时言谈举止颇似严蒿的相国昆山顾秉谦的家里,“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马伶的行为,我们现在叫做“深入生活”。其不甘心屈于人下,求技之工,自然令人叹服。

    然而,观众是上帝。三年前马伶的观众之所以“西顾而叹”乃至“首不复东”,其原因非常简单:演技不行。后来马伶为什么让李伶拜服在脚下,原因也很简单:技艺高超。可见,演员演技的高低,是决定能否留住观众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从田汉先生的《关汉卿》里也可以得到佐证。

    作为综合艺术的戏曲,当然首先要有剧本,但光有剧本却不可能成为戏曲,所以,其它的手段便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想,戏曲的核心,一定是演员而不是剧本。

    黄宗羲的《柳敬亭传》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说书艺人,他拜云间的儒生莫后光为师,学习说书艺术。几个月之后,他的说书艺术迅速提高,莫生评价说,“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莫生的评价里有两点让人关注:一是“言未发”,一是“进乎技”。言未发,应该就是无声胜有声吧,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融入到情境之中,这个时候,是语言所无能为力的。进乎技,是超出了技艺,也就是说,不是技艺所能表现出来的,就如同《庄子·养生主》里的庖丁一样,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很像我们现在讲的“综合素质”很高。

    所以,我们看到,后来的柳先生,“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央视版的《射雕英雄传》之所以被人诟病,并不是因为在它之前早就有了八三版,而主要是因为那几个主角的演技太糟糕了。这和金先生的原作没有任何关系。

    有一段时间,我十分虔诚地集中听了很多周杰伦的歌,企图喜欢他。可惜,那些美妙的歌词并不适合他,或者,其实他不适合那美妙的歌词。周杰伦的歌飘不进成年人的耳里,而只能引诱那些未成年人,和他的演绎有关。

古今应该是相同的。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是明清传奇的剧本,而剧本之外,还有服装,道具,舞台,布景,音乐,当然,还有演员。剧本不是明清传奇的全部,我想,也不可能仅仅是明清传奇的艺术核心。元杂剧应该也是如此吧。

    如果有人喜欢中国古代的戏曲,我一定会刮目相看的。但很遗憾,我们看到的只是文字。戏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它只能存在于舞台上,而绝不可能存在于文字中。

    词以曲传,曲以人传;人和曲都不在了,词是孤独的。

2009-5-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