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映潮讲座:美教古诗文

 宝妞 2022-03-19

语文教师古诗文教学的六大能力:

要有较强的课文品读欣赏的能力;

要有对教学资源进行提炼的能力;

要有对文献资料细腻研读的能力;

要有较强的教学创意与设计能力;

要有很好的朗读范读教读的能力;

要有厚实的文学文言的知识背景。

  • 说说教师的朗读

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技能的,又是审美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做到较好的范读指导。朗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角度:

1.语音响亮,字音准确。如:刘禹锡的《秋词》。

2.节奏明晰,停连恰当。如杜甫的《登高》。

3.艺术停顿,点染情味。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抒情语气,起伏有致。如:李商隐的《锦瑟》。

5.语气语调,凸显心情。如:李白的《行路难》。

6.着意处理,表达韵味。如:于谦的《石灰吟》。

7.把握语速,语中含情。如:选自《诗经》的《蒹葭》。

8.作品演读,动人心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余老师示范读,缓急交替,抑扬有致。

(以上内容,余老师边讲边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

二、说说古诗文教学的设计。

古诗文在教学设计时务必遵循务实创新的原则,主要有:

  1. 1.     设计精美的训练活动;

  2. 2.     设计新美的训练活动;

  3. 3.     设计丰美的训练活动;

  4. 4.     设计深美的训练活动。

(一)           设计精美的训练活动

以《答谢中书书》为例:读背、译写、品析。

  1. 1.     读背训练。

(1)读清楚文章的层次:总说描述议论抒情。

(2)读出景物的壮美和秀美。

(3)读出作者的赞叹和陶醉。

  1. 2.     译写。

进行译写实践,师生合作写,教师写第一、三层,学生写第二层。

  1. 3.     品析。

课文美感品味,结合课后二、三题进行品析。教师小结:

结构之美——叙议结合

手法之美——模山范水

景物之美——相映成趣

语言之美——骈散结合

音韵之美——节奏明朗

意境之美——诗情画意

结语:美读、美译、美析。

(二)           设计新美的训练活动。

1.以《使至塞上》为例,活动设计:作家作品介绍,课文难句理解,朗读、翻译、背诵,千古名句欣赏。

2.以《论语十二章》中的两章为例:联读、比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教学设计:

学习第一章,话题:这里充满感情地赞美了颜回的……

教师点示:艺术的结构,深挚的情感。

学习第二章,朗读、翻译、欣赏:

此章是这样生动地表达孔子的志趣的……

教师点示:反复的手法,崇高的志趣。

综合比读:这两章都……

(二)设计丰美的训练活动。

丰美就是教学容量要饱满,要有大容量的阅读训练。

以登临诗《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为例,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登幽州台歌》:学习用八个字来评点古诗。

  1. 1.了解写作背景和诗人简介。

  2. 2.读古诗,理解诗意。

  3. 3.评点:写8个字来评点古诗。

《登飞来峰》:学习两层次评析法。

  1. 1.王安石简介,写作背景铺垫。

  2. 2.朗读、听读、学读。

  3. 3.评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后两句……

《三峡》教学创意:

第一课时:字词理解、文意把握。

第二课时:读背训练、写法品析、美段精读。

  1. 1.读背训练,读好句中的停连。

读好四字词的节奏: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读好特别之处的停顿:清荣峻茂,要一字一顿。

感受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特点。

  1. 2.品析。

话题:《三峡》的行文之妙。

学生讨论,师生对话,教师小结:

《三峡》顺序分明,先写山,再写水。写山为写水作好了铺垫。

写水的顺序表现出了景物的特点。夏天水势最大、水流最急,最有大江大河的特点,所以先写。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物秀美,景物特点相似,所以合并来。写深秋季节,水落谷空,林寒涧肃,萧瑟凄清,所以放在最后写。

教师顺势点示,文中写景突现了景物的特点:

夏季突出了三峡水势之大水流之急的特点,春冬之时突出了三峡潭清景秀、良多趣味的特点,秋天突出了水枯气寒、萧瑟凄凉的特点。

  1. 3.美段精读。话题:欣赏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

(三)   设计精美的训练活动。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教学创意:以朗读为线索教学;文言诗歌多角度阅读欣赏。

开课,背景铺垫,认字识词。

角度一:朗读,知晓内容。(读懂)

角度二:朗读,概说诗意(读清)。

用8个字批注段意,用含有“心”的词语来概括。如:

第一段:写诗人焦急的心态。

第二段:写诗人气愤的心情。

第三段:写诗人凄苦的心境。

第四段:写诗人高尚的心灵。

角度三:朗读,品评人物。(读深)

这首诗写的是:

秋风破屋的情景,

茅草被抢的叹息,

长夜沾湿的苦痛;

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中顺势渗透大量的文学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