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术语及概念 科学定义安全文化术语体系,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目前对于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很多,而对安全文化相关术语的定义还较为缺乏。我们在多年来对国际研究和我国相关专家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学与安全学的角度,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实用需要,对安全文化领域涉及的诸多基本术语给出了定义。 ![]() 安全教育与安全文化宣传 安全文化:人类安全生产与生存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理念、态度、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以及安全行为方式、习惯和安全物态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和安全物态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的软实力,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动力与灵魂。 安全观念文化: 企业员工一致、高度认同的安全方针、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等精神文化形态的总和。 安全行为文化: 企业员工普遍、自觉接受的安全职责、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习惯、安全生产实践等有意识的行动与活动。 安全制度文化: 企业全员对确保安全生产的规范、制度、标准的理解、认知和自觉执行的方式和水平。 安全物态文化: 企业生产活动中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安全生产条件、安全信息环境和安全可靠度的总和。企业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的载体和表现。 ![]() 安全文化的深入宣传广泛宣传作用无限 安全理念: 企业生产经营秉持与追求的安全理想与信念。企业安全理念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是员工安全观念文化的核心。 安全价值观: 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的价值认知,它决定员工的行为取向与行动准则。 安全承诺: 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对保护员工安全健康、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所涉及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制度规范和安全生产绩效等要约的同意,以及员工对自己的安全责任的履行和安全生产制度及操作规程遵守等作出的保证。 安全意识: 员工对自身角色安全责任和安全感的认知和定位,是员工脑海里形成的安全概念、想法和思路。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个体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和安全意志的综合反映。 安全使命: 企业为实现其安全愿景而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企业安全使命是企业优秀安全行为文化的标志。 安全愿景: 企业明确的未来一段时期安全生产的志愿和前景。企业安全愿景要表达现代的安全理念,要体现先进的观念文化。 安全目标: 企业为实现其安全使命,而由必须采取的行动计划所确定的行动方向和标准。 安全态度: 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心态、想法与信心。安全态度决定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安全决策和管理行为,作用和影响员工生产过程的作业行动。 ![]() 安全行为的习惯养成与规范要求是安全的保证 安全行为习惯: 企业员工长期传承和自然形成的行为惯式。安全行为习惯包含良好的和可能不良的行为方式。 安全行为规范: 企业对员工制定的安全生产要求和标准。安全行为规范与员工岗位工作相符,通过文件化体现。 安全素养: 企业员工所具备的基本安全知识、岗位安全能力,以及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表现的总和。 安全激励: 企业采用政治荣誉、行政经济、人性心理、社会道德、家庭亲情等软实力手段,对员工安全生产行为加以肯定与促进,从而使其能够主动、自觉实施安全行为,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文化管理方式。 安全参与: 指企业员工及与其合作单位投身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改进和完善,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出贡献。 安全沟通: 指企业内部或企业与外部或上级之间用任何方法,如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进行安全生产信息、安全经验和思想的交流与传递。 安全楷模: 指安全意识强、安全态度端正、安全责任感强,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 ![]() 文章摘编自本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