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放性”是大五人格中最不好理解的,怎么能把他说明白?

 天下无双 2022-03-20

一、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全称是“对经验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开放性较高的人,好奇心强,愿意接受新鲜的观念与事物,它的反面就是保守。但其实开放性还包含了重视审美和艺术、喜欢思辨、感受和想象力丰富这些特质,反过来说,开放性低的人更务实、从众、不喜欢复杂或抽象的事物。

二、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尽责性、开放性)中,“开放性”被认为是跨文化的普遍性最不好的一个维度。

到目前为止,关于开放性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西方国家做的,其它文化是否也存在这个维度,还有争议。比如,有国内学者用词汇学的方法构建了中国人的人格维度体系,发现大五中的其他四个维度都出现了,唯有开放性没有出现,而是被另一个与人际敏感性有关的维度取代。基于此,有人提出,开放性这一维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东方文化中,开放性所代表的那些心理特质没那么重要,因此也体现在了我们的人格结构中。

三、开放性的影响,最明显体现在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中。

开放性高的人一般都有一些文艺方面的兴趣,在政治上也比较倾向于自由主义,较少偏见与歧视。

四、有很多人误以为“神经质”这个特质和创造力相关,实际上,“开放性”才是可以可靠预测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创新成就的人格特质。

像作家、科学家、设计师这些职业中,开放性得分整体会比较高。同时,开放性跟智商也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

五、开放性较低的人同样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这样的人往往比较脚踏实地、循规蹈矩,更习惯于遵从传统,而非探索性的领域,因此适宜从事警察、会计、护士等需要严格遵循既有规范的职业——在这些职业中,“不走寻常路”反而会带来麻烦。

六、开放性对心理健康影响不强。

高开放性的人更容易出现药物滥用的问题,这可能与他们追求新鲜刺激的倾向有关。

七、为什么人们的开放性有高有低?

有一种理论认为,开放性与大脑对熟悉信息的抑制有关。我们每天都要接受海量的外部信息,大脑会自动对其筛选,将那些已经熟悉的信息排除在外。这种抑制对于节省大脑资源是必须的,不过也有可能出错,扔掉实际上很重要的新信息。开放性高的人,抑制的力度相对低一些,因此即使是熟悉的事物,也能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复杂性;开放性低的人,抑制的力度则比较强,导致他们固有的认知系统难以被挑战和改变。不过这个理论有很多猜想的成分,还需更多研究。

八、青少年时期的开放性最高,成年期后比较稳定。

有一种常见的观念认为,老年人的思维比较保守、固步自封,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研究数据确实支持这种印象: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的开放性最高,成年期后比较稳定,到老年期之后,则会随着年龄逐步下降。

来自得到锦囊

【大五人格理论】

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胜任、公正、条理、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外倾性(extroversion):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性(neuroticism):难以平衡焦虑、敌对、压抑、冲动、脆弱等情绪的特质。

建议完成五人格测试:

http://www./bigfive/index.asp?language=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