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心果园主的坚持:我相信健康、好吃的产品不会被淘汰

 花果飘香 2022-03-20

美多津创始人 郑安福

郑安福(三亚芒果协会副会长)姗姗来迟,等他赶到石头芒基地的时候,客人早已散尽。我起身打了声招呼,仔细端详了一番这位几次被李文标等人提起的“美多津”的老板——瘦高个,肤色黝黑,大脑门,颧骨突出,颇有几分练家子的气势。
“去年你的'贵妃芒’价格有没有受到行情影响?”我开门见山地问道。因为李文标在谈及石头芒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就把“美多津”作为目标,能建立起自己的价格体系,从而避免大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
“有点影响吧!”郑安福介绍道:“自从2016年树上熟'贵妃芒’火起来之后,我们的出库价是一路上涨的,从最初的8元/斤涨到12元/斤。去年3月卖到14元/斤,卖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到清明后行情就降了,降到10元/斤。”

网红产品:树上熟“贵妃芒”(2021年)
“那影响不大。”
去年4月上旬,我和嘉兴水果市场档口老板王伯儒等人在海南三亚、乐东等地考察过“贵妃芒”产业。回去后王伯儒告诉我,他春节前以3.7元/斤的价格订了一批“贵妃芒”,到4月10日行情价跌到2.3元/斤,他不得不放弃押金重新订货;等到4月下旬,行情价跌到1元多/斤,可谓“一落千丈”。
“但是,”还没等我表达出涛涛如江水的敬仰之心,郑安福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去年我差不多有一半的货没有卖掉,直接倒掉的。”

王伯儒(左)在产地采购“贵妃芒”(2021年)
我愕然,望了一眼李文标,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同在三亚,从石头芒基地到郑安福的芒果园只有20多分钟的车程。沿路风景很好,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郑安福当初就是看中这番天地才从上海来到三亚,过他期望的“慢生活”,一“慢”就是9年。
他是福建漳州人,初中毕业后在家乡种过几年果树,后来到上海进入水果流通行业,在上海叶臣实业有限公司做了5年采购经理,积累了不少高端水果的市场和品牌运营方法,又带着“男人总该有自己的事业”的人生目标回到了农村。

眼下正是木棉花盛开的季节
“当初为什么会看中'贵妃芒’这个品种?”我好奇地问道。
虽然已经引进多年,但“贵妃芒”在海南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产地价徘徊在2元/斤左右,而且产量低,种植效益远不如“金煌芒”和“台农”。
“当时感觉这个品种外观好看,香味、口感各方面都很好,而且比较好管理,病虫害比较少。病虫害比较少的话用药量就会少,农药残留比较少。城市里的人最讲究什么?健康嘛!所以一开始我就有这种理念,一定要做健康、好吃的水果。”郑安福解释道。

工人们正在打药养梢
“那怎么想起来做树上熟?”我接着问道。李文标介绍他是海南做树上熟“贵妃芒”的第一人。
“也是歪打正着吧。”郑安福谦虚地说:“因为我不用膨大剂,个头比较小,结果传统市场没人要,只能留在树上熟,有客户来就多少卖掉一些。其中就有一位南京的客户跟我说,这个单品非常好,你一定要继续做……”
“好在哪里呢?”我追问道,想听听这位单品“始作俑者”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产品。

色香味俱佳的树上熟“贵妃芒”(2021年)
“它的香味浓,有芒果味,而且糖度刚刚好,14%~16%,爽口,不像'台农’和'金煌芒’糖度可以达到20%以上,容易腻。而且我可以承诺,吃了我的芒果不会过敏。这是检验一个芒果是不是真正树上熟的最高标准。”郑安福说。
我心中顿时涌起几分遗憾,由于去年采摘晚,今年郑安福的“贵妃芒”起码还得半个月后才能成熟上市,眼前只有几个空荡荡的包装盒放在桌上,上面写着“风味独具”“似蜜爽甜”“口感饱满”“回味悠长”等馋人的果语。
2016年,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美多津”树上熟“贵妃芒”首先在上海引爆,成为电商追捧的网红水果;两年后,百果园、雨露空间等精品水果连锁店开始在门店销售,“贵妃芒”才真正成为芒果界的“贵妃”,产品供不应求。郑安福也逐步扩大面积,从最初的60亩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亩。

包装盒上的果语
与其同步的是,海南三亚、乐东等芒果产区闻风而动,纷纷把“象牙芒”等老品种改接成“贵妃芒”。“贵妃芒”一跃成为海南芒果的3大主栽品种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台农”和“金煌芒”。但遗憾的是,跟海南火龙果产业一样,“贵妃芒”的市场红利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进入拐点,出现让郑安福始料不及的滞销现象。
“中国人的复制能力太强了,一个行业一旦出现红利,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扑进来,马上又进入洗牌期。”郑安福感叹道。
“假如你现在还是原来的60亩,那销售对你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仿佛又看到另一种市场怪圈:红利期时体量小,等进入洗牌期时,体量往往是最大的。

三亚一望无际的芒果园(2021年)
“对,那肯定没什么问题。”郑安福说:“现在回过头来看,不是不应该扩张,而且我当时的扩张速度偏慢了。如果我在第4年的时候就进入扩张期,那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了。”
“还是要'闪电战’,一旦看中一个行业的钱景就迅速冲上去,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在2020年提出新的果园盈利关键词——“闪电战”,正是基于眼下新品种红利期太短的现实情况而作为的“急功近利”的战术。一旦错过了红利期,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持久战”。
“你觉得靠品牌效应能撑住行情的变化吗?”我问的是进入“持久战”后的战术。尽管扩张速度偏慢,但相对于后来者,郑安福不仅经历了5年的红利期,而且为自己树立了“美多津”的品牌标杆。

“美多津”的产品包装
“有点难。”郑安福略加思考,阐述道:“现在不仅芒果泛滥,连'树上熟’的概念也泛滥。像'贵妃芒’要做到真正的树上熟,从催花到开始采摘大概需要150天,然后熟一个采一个,从采第一个果到采完最后一个果最少要30天。很多种植户不愿意等,就在采摘开始第10~20天的时候打乙烯利上去。”
“还有膨大剂。我刚来三亚时还没有膨大剂,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像我们的商品果产量只有2000多斤/亩,他们用膨大剂的可以做到6000多斤/亩。”郑安福的苦衷与十几年坚持做“良心果”、不用膨大剂的王关德一脉相承。

不用膨大剂的“贵妃芒”
“口感差别大吗?”我倒并不忌讳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但担心滥用之后对水果品质的印象。
“像我们的果子香味浓、口感好、硬度高,然后货架期长,会越放越香,越放越甜;如果用过膨大剂,这个果子放几天就变质了,口感会变得很淡,像白开水一样。”郑安福说:“其实'美多津’的品牌是靠坚决不用膨大剂支撑住的。”
“去年有没有老客户转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货?”我有此担心,因为“持久战”比拼的内核就是“性价比”。

高产园的“贵妃芒”(2021年)
“这个倒没有,但是他们的销量就被低价的产品冲击到了。”郑安福说:“像淘宝上有很多19.9元5斤装还包邮的'贵妃芒’,他们也打着树上熟的旗号,你怎么搞?”
我了解过这种商业模式,商家在产地或批发市场拿几毛钱一斤的次果,加上包装和快递费,一斤还有几毛钱的利润,因为价格便宜,销量大,也能挣个盆满钵满,所以一段时间种啥啥滞销的“滞销大爷”风靡电商圈,让产地深恶痛绝。
 
午后的阳光很毒,气温也高达30多度,给人一种盛夏的错觉。天空的一侧飘来一大片的云朵,紧贴着山上的芒果园,留下巨大的阴影。天气预报说,明天会有一股寒流越过五指山,三亚将出现一段时间的湿冷天气。

冷空气来临前的芒果园
“往后的路怎么走?”我触景生情,问郑安福。
“把销售期往前挪。以前我只做品质最好的时间段,但这个时间期太短了,哪怕我有三头六臂,销量也不会大多少,只能把销售期提前。比如从1月开始,那我可以多出整整两个月的销售期,完全可以把我现在的体量消化掉。”
郑安福的想法与李文标同出一辙,在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下,延长销售期似乎成为他们的唯一出路。但是,这条貌似无比正确的道路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我刚到三亚的第一天,正把芒果改成莲雾的冯贤就提及今年包(芒果)树做早果的老板基本上都是亏本的。

对健康、好吃产品充满信心的郑安福
“有没有考虑过换新品种?”我想起李文标的另一种思路,他曾问过我“爱文”在国内的表现。
“我不会换品种。”郑安福断然否定,“我觉得健康、好吃的产品是不会被淘汰的。即便在产业严重内卷的情况下,我相信,如果我活不下去,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出局,而且我们福建人有个特点,只要认定目标,就一直往前冲,不会半途而废的。”
我冁然一笑,想起自己经常跟人讲的一句话:只要做到一个行业的金字塔塔尖,你就有生存空间。

2022年2月1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