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三)《梦香庐闲文》(书稿初稿)

 阳关残雪 2022-03-20

(卷三)《梦香庐闲文》(书稿初稿)

           ♦丝路胜迹♦

                (9首)

              锁阳城情缘

          祁连横卧乱云飏,

          肩挑瓜沙溯汉唐。

          冥水西流平野阔,

          金风东送米粮香。

          榆林隐寺禅心静,

          千佛缘泉檐马长。

          兴会诗人歌盛世,

          豪情尽洒著华章。

    注:

       ①  瓜沙:唐代今瓜州始称瓜州,敦煌称作沙州。诗中瓜沙指瓜州和敦煌。

       ②  冥水:古时称疏勒河为冥水。这里代指疏勒河。

       ③  檐马:挂在屋檐下的风铃,风吹作响。这里指莫高窟檐角下的风铃被风吹的响声很长。

           锁阳城怀古

       乌云压暗久彷徨,

       圮塔颓城叹废亡。

       有义呢喃衔旧土,

       无情唐柳笑残阳。

       堠楼雪冷烽烟起,

       玄奘蟾轻夜色凉。

       几度玉关寻觅处,

       新田沃野绿苍苍。

           疏勒河畅怀

       祁连霁雪白云悠,

       顾恋斜阳泛急流。

       泽润平沙丰壤地,

       裕民农穑谷粮畴。

       典藩三略边关月,

       文盛五龙塞上秋。

       百转千回寄情去,

       滋胜绝域万年稠。

    注:

     ①  典藩 :意谓镇守偏远地方。 典出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朝士献诗》。

     ②  五龙:西晋时期,宿儒、著名书法家索靖才艺绝人,与邑人氾衷等人号称“敦煌五龙”,驰名海内。借指河西地区文风鼎盛,人才荟萃。

           观哈拉奇感怀

       疏勒河之终端湖哈拉奇干涸已三百年。自国家批准实施敦煌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后重现昔日碧波荡漾、群鸟翔集光景,观后甚喜,感触良多,特赋诗抒怀。

          晨𣌀驾御快乘风,

          越碛过岗行色匆。

          昔日西流穿卤泽,

          今期竭涸聚雕砻。

          双河汇水诚良策,

          一镜清波映晚红。

          野渚蒲荣鸥鹭集,

          丰年绣壤颂时通。

水龙吟·观敦煌哈拉淖尔湖有感

       祁连西北连天,乌云席卷冰花飏。北流党水,麦禾遍野,蛙鸣蛩唱。 曾几何时,欲望无节,扩张无量。致汀葭无觅,难栖凫骛,草枯萎,飞禽藏。      又遇新期盛况,绘宏图、复兴志壮。多方施策,波清山绿,政和民畅。节水开源,沃田麦熟,丰收心漾。渚洲群鸟集,膏腴赡裕,润滋丰壤。

     注:哈拉淖尔:据《重修敦煌县志(吕志)》卷二方舆志载:“旧志:在沙州西北,番名哈喇淖尔,即华言黑海子也。……党河之水自南来,以此为归宿。近年河水减少,上流分入十渠,无复余波入黑海子矣。”

        水龙吟·疏勒河咏

       巘峦云雪霞披,滥觞暖霁波轻浪。百回九转,川流千里,润滋榛旷。翠被田畴,凫鸥碧水,农桑膏壤。看玉关春早,力勤稼穑,喜秋日,琼浆飨。        孕育人文兴旺,数风流、驰名过往。伯英草圣,元瑜薤谷,鸿儒名匠。定远雄边,贰师天马,战云滔荡。正盛时舜日,清明丽景,愿人和畅。

     注:

     ①  伯英:张芝,东汉 著名书法家 ,字伯英,善章草,称为“草圣”。

     ②  元瑜:郭瑀,十六国时敦煌人,字元瑜。通经艺,多才艺,善属文。隐于临松薤谷,讲经著述,有弟子千余人。并著有《春秋墨说》、《孝经错纬》等书,当时有盛名。

     ③  定远:班超,东汉扶风人,经略西域有功,被封“定远侯”。

     ④  贰师:李广利,西汉中山人,太初元年封贰师将军,西征大宛取汗血马。后兵败降匈奴被杀。

         桂枝香·榆林窟

       南山雪霁,正暖日熏风,秀色如织。放眼平畴绿遍,草青吟翠。壑深壁立望天小,枕清流、梵宫禅寺。僻陬灵地,法相定慧,几多殊事。       观画壁、丹青绝艺。又道士传宝,元亨纾济。依旧西风吹过,宝相经世。蜿蜒曲涧听溪淌,看轻风温软亲苇。塞燕低唱,榆林晴丽,木阴澄水。

      水调歌头·锁阳城遐思

     祁连映霁雪,日暖水汤汤。润滋田野平畴,新绿喜农桑。东傍潺潺疏勒,西看榆林潋滟,城里夕烟飏。又闻西凉乐,丝路舞霓裳。        曾几时,狼烟起,战火戕。西蕃侵扰,都督智退美名扬。求法披榛筚路,德化舍身生死,夜渡冥流凉。过往如云散,古柳沐斜阳。

     注:

     ①  疏勒:词中指流经锁阳城东边的疏勒河。

     ②  榆林:词中指锁阳城西边的榆林河。

     ③  都督:词中“都督”指张守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三》【唐纪二十九】:“开元十六年秋,七月,吐蕃大将悉末郎寇瓜州,都督张守珪击走之。开元十七年三月,瓜州都督张守珪、沙州刺史贾师顺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开元十八年五月,吐蕃遣使致书于境上求和。”

    ④  冥流:即冥水,专家考证即今天的疏勒河。

         沁园春·锁阳城咏怀

      柽柳轻摇,碛蒿翠被,金风抚柔。看祁连映雪,层峦叠嶂;水滋疏勒,润泽平畴。烽燧孤伶,古城茕寂,嗟慨千年空郁悠。怅过事,叹青山依旧,岁月春秋。        昔初唐燧烟稠,恰虎将封侯挂箭钩。有大夫执印,恤民堞固,空城巧计,智退蕃酋;长史威名,天山箭定,兵困孤城酣战犹。塞风劲,正残阳夕照,鸣燕啁啾。

       注:

       ①  大夫执印:指唐代名将张守珪。唐代诗人高适诗《宋中送族侄式颜》有:“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赞颂了张守珪征胡的丰功伟绩。

      ②  长史威名:指唐代著名大将薛仁贵。唐高宗时,薛仁贵曾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为唐王朝拓土固边立下不朽功劳。民间广泛流传他的“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兵困锁阳城”等传奇故事。

              ♦群英赞歌♦

              (10首)

               张议潮赞

                 (一)

          才闻胡马乱长安,

          又报边陲起堠烟。

          滚滚乌云城压黑,

          凄凄塞雪骥难前。

          唐音变作西戎调,

          汉域却将蕃服穿。

          故土东望思国礼,

          关山隔远断鸿单。

                (二)

          神将逐虏举云幡,

          归阙降旗蕃字卷。

          玉角斫营几战死,

          鸣鍭策马凯歌传。

          鏖兵十载金瓯齐,

          进表三年御殿前。

          润泽丰穰锄麦菽,

          勤民社鼓乐尧天。

      注:  张议潮:(799—872),唐沙州(今甘肃敦煌)人。安史之乱后,吐蕃乘乱占领河西、陇右之地,建中二年(781)沙州失陷。大中二年(848)张议潮乘吐蕃内乱,率沙州士民起义,驱逐吐蕃统治者,先后收复沙州等河西、陇右十一州,遣使十路绕道历经艰辛到长安献表归唐。被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咸通八年征召入朝,授右神武统军,南阳郡开国公。咸通十三年,卒于长安。

               张芝咏

         将门后嗣大司农,

         免胄头盔意管锋。

         拂帛多勤清彩素,

         临池累岁染缁秾。

         笺田墨稼挥椽笔,

         飞白传神掠舞龙。

         把酒朝天名草圣,

         英风吟啸有书宗。

        注:  张芝,(?~约192),字伯英。汉族,敦煌渊泉人。东汉书法家,出身官宦家庭。张芝擅长草书,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索靖歌咏

       明经览史峻鸿猷,

       荡寇平戎遂赠侯。

       参悟伯英工善草,

       独新章体洒清遒。

       灵蛇笔砚尊宗法,

       彩凤丹笺婉玉钩。

       二妙一台成美誉,

       五龙塞外册春秋。

       注:   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人。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索靖学识广泛,博通经史,称为“敦煌五龙”之一。晋惠帝时封关内侯,以荡寇将军之职平定西羌叛乱 ,年六十五因伤卒。累赠司空、安乐亭侯,谥号“庄”。索靖善章草,传东汉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自成一家。他和另一大书法家卫瓘同在尚书台供职。卫瓘为尚书令,索靖为尚书郎。由于二人在书法艺术上独具风格,当时被人们誉为“一台二妙”。著有《草书状》等。

             李暠歌赞

        博涉经纶自远筹,

        胸怀鸿业逐沙州。

        著功塞上仁声懿,

        偏据西凉阊阖秋。

        内举贤才勤稼穑,

        外除强虏挂吴钩。

        常吟槐颂抒雄志,

        可叹壮心终未酬。

        注: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唐高祖李渊是其六世孙。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今甘肃敦煌西北)令,后升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李暠割据西凉只有短短的21年,但在治理上却颇有建树。他内修仁政,执法宽简,赏罚有信;重视农商,兴修水利,“敦劝稼穑,”“故年谷频熟,百姓乐业;”在文化上,尊崇儒道,延揽人才,兴学授经,著书立说之风大兴,使西凉成为五凉文化的中心。义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竺法护颂

       仙诞月支羁异乡,

       移居僻郡座禅堂。

       八龄始度师高释,

       七品融通诵戒章。

       遍访圣僧明义理,

       穷研佛旨渡慈航。

       精臻大藏承经籍,

       菩萨敦煌美誉扬。

       注:  竺法护,(231~308)又称昙摩罗刹(梵Dharmaraksa ,意为法护), 月氏国人,世居敦煌郡,八岁出家,礼印度高僧为师,随师姓“竺”,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读经能日诵万言。当时中原地区虽然礼拜寺庙、佛像,然而大乘经典未备,法护立志西行,不辞辛劳,万里寻师,不但精通六经,且涉猎百家之说,遍通西域三十六国语文。泰始元年,携带大批经典返回东土,居于长安、洛阳,专事译经,精勤行道,广布德化,时称敦煌菩萨。 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就是竺法护。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即竺法护以《正法华经》为题译出,而流布于世。罗什以前,到中国的译经师虽然很多,但以译经部数来看,竺法护是翻译佛经最多的一个,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常书鸿歌赞

        西湖妩媚毓才灵,

        旗族宧门耀宠荣。

        笃系丹青传画韵,

        研精远渡有芳名。

        只为理想终期愿,

        决弃繁华筑梦行。

        守护多难经九劫,

        舍身饲虎慰平生。

      注: 常书鸿 (1904年—1994年),现代油画大师、敦煌艺术研究家。满族。1904年4月6日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一个世代官宧之家。他自幼喜欢绘画艺术,1927年曾远洋到法国专攻西洋油画,考入里昂中法大学,后转到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留学十年间,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许多油画作品获金奖或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虽然拥有了令人羡慕的荣誉和美满的家庭及良好的生活条件,但他始终忘不了报效祖国。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决然抛弃拥有的一切优裕条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选择了敦煌,终其一生,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和磨难,把他的全部身心和艺术才华,奉献给了敦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

            段文杰歌赞

        邹鲁蜀中名梓东,

        西陲佛窟艺无穷。

        髯公妙品穿心魄,

        才俊魂神入梵宫。

        影壁三毫曹衣水,

        墨笺八格带吴风。

        大成集众称宏擘,

        画作鼎扛著等丰。

      浣溪沙·忆文杰先生

      ——写在段文杰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川蜀竹松节劲生,沧桑高俊百年庚,凌风傲雨任枯荣。

      妙笔绘描宏志愿,丹青晕彩铸真诚。一词诗赋悼才英。

      注:段文杰(1917年8月23日—2011年1月21日),著名敦煌学研究专家,国画家。四川省蓬溪县人,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是敦煌学研究的领军学者。他临摹壁画340多幅,技艺精湛,形象准确,代表了敦煌壁画临摹的最高水平;在探讨敦煌艺术诸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见解独到,造诣精深,成为敦煌艺术研究的集大成者;一生研究著作等身,许多著作堪称敦煌学的扛鼎之作。著有《敦煌彩塑艺术》、《敦煌壁画概述》、《段文杰敦煌艺术研究文集》、《段文杰敦煌壁画临摹集》等。一生热爱敦煌,矢志不渝。他扎根大漠60多年,为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奉献了毕生心血和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悼袁隆平院士

         大地金禾如露泪,

         青山滴翠似含悲。

         高天颂德云舒卷,

         厚土承恩水蹙眉。

         一世粮谋万民饱,

         千仓廪实九州治。

         而今禹甸丰衣食,

         四海稻香皆口碑。

      注: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