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经》三,觉悟与真相,客观世界里的主观世界

 崔九霄 2022-03-20

《心经》三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启示:什么是空中无色?

因为“诸法空相”(主观、意识世界的一切存在事物,都是假象、幻象),所以主观世界的本质是一种虚无形态的能量存在,并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质。

什么是受想行识?

受想行识,是五蕴除色蕴之外的其他四蕴(人体主观感知方式的集合),上次分享过,受想行识也都是由于人的主观活动,产生出的能量形态,只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象呈现,其本质和实相,是无差别的能量存在。

什么是眼耳鼻舌身意?人体的感知器官集合。

什么是色声香味触法?人体感知事物的结果集合。

什么是眼界?眼睛的能力,所见到的范围。

什么是意识界?意念所识知的范围。

乃,就是乃至,这里是描述一个区间,就是从眼界到意识界,那么这其中有多少个界呢?

有说法是: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又有说法是: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

不管哪一种说法,简单来说,就是人体的一切感知系统的集合(器官、意识)。

什么是无明?

不能见到世间真相的根本力量,是迷惑、烦恼、困苦,是不明白、不知道。

什么是无老死?

没有老和死,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什么是苦集灭道?

佛门用语,苦为生老病死,集为召集苦的原因,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解脱实现涅槃(超脱生死)境界的正道。(这些被称为佛门修行者的方法和智慧)

但是这些佛门修行的方法和智慧,也是虚幻和想象的,所以“无智亦无得”(智慧本就是主观生成的,主观的世界本来就是空虚的,也就无所谓什么智慧、什么得到了)。

所以这段话的意思应该是:

在客观的世界里,主观世界不过是一种虚无能量的存在。

所以,在因感知而起的主观(意识)世界里,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虚幻的。

没有感知的行为方式;

没有感知的器官、触角(眼、耳、鼻、舌、身、意);

没有感知的结果(颜色、声音、香气、味觉、触受、佛法);

没有眼睛所见到的范围,甚至没有意识所识知的范围;

没有迷惑(烦恼、困苦),也没有迷惑(烦恼、困苦)的尽头;

甚至没有老和死,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没有什么修行成佛的高深智慧,也没有什么得到和收获……

没有一切的概念和名相,因为本来就是空的世界,就不会有实有的存在。

也就是说,通过观照自身存在的本质(自身外在以色的形态、表象呈现,自身内在以感知系统映射出的假象集合存在,实际上都是一种能量存在),发现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本质和实相,都是虚无的。

人之所以有一切的烦恼,是因为把虚无当成了实有存在,而且很执着的当成真理(因此佛门的修行,也是一种执着,执着于放下、放空、无欲无求、超脱生死)。

心得:如果明白了一切存在的本质是虚无,就能得到一颗平常心。顺应人性,顺应自然,简单随性即可。

成佛成仙,无欲无求,对于人之为人来说,没什么意义,如果一味地执着,只会让自己陷入一半意淫、一半幻想的生活常态。

对于智慧,比较现实的意义,是用它来成全我们这一辈子的生命,如何更好的让自我顺应人性,如何更好的让自我顺应自然,如何更好的让自我简单随性、做想做的自己。

这才是真正觉悟后,得到的真理真相,是彻底的智慧。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