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话杂谈系列

 三和行者 2022-03-20






为何柯韵伯在伤寒派中,认同的人颇多。自不必说其经方研究之深刻,析理境界之幽远了。

————
孙介夫因年幼多病,所以比较留心医道,如此二十余年了。这么多年来,见过不少医师,感觉大多都是以百姓身体来做试验来看病。听说古人诊病治病,是先望情色,形态,然后闻其声色,问饮食起居,旧病如何,今病又如何,再切脉三部九候,如此这般,才能看好病。

现在的医师,徒俱切脉之形式,处方也不讲究也君臣佐使,寒热误投,也说不清楚病。

我从春季开始出现咳血,越来越厉害,开始用些芩连剂能好,后来持续用寒凉就没效果了。

改用参芪之类的能好,再用温补也没效果了。再回过头来用寒凉剂仍然没效果,如此这般,也没有解决的办法。感叹医道真是太难了。

后来到了江苏常熟,与我的老乡柯韵伯相识,他是一个儒生,喜好诗词文学,我从未对他说起过我的病,他也从未说过他懂医道。

后来从一个叶姓朋友那里听说,柯先生精通医道,于是前去寻求诊治。

柯先生说:我这个病,治疗上是没有从本治啊。以前治疗都是寒者热之,热把阴分伤了,导致阴虚阳盛。然后热者寒之,把阳气消减了后,所以病看起来好了些。

后来又用寒凉药,又让阳分更虚了。那么再改用温补阳分,病又缓解了。

但是再继续温补,又伤阴分。最后改寒凉药治疗,又伤了阳,如此这般阴阳俱虚,就缠绵不愈,永无止境。

他给开了肾气汤方加减,一剂就咳嗽少了。他真是深明阴阳虚实的本源了。我认为只有像他这般的,才可以称的上为医了。

———

孙介夫二十余年所见种种医书,所学所见不可谓不多也。

从孙的经历看出,他对当时的中医状况也是颇不满意的。当时也是普遍存在的“徒有切脉之名,不知四诊之理…”。

然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不行改温补,温补过了,又再寒凉治之。不求治病之本源。如此治疗现状,也颇像现在的西医用药了。

怪不得有些医家常说,自从宋以后,中医学不是古中医了。已渐脱离了中医本源思维。

从金元四大家后,更是如此了。

如何治病求本,而不是热了兑冷,冷了兑热,虚了补之,实了损之的简单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