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操视频|O-Z皮瓣修复创面案例

 创骨英文 2022-03-20

视频链接:(复制下方链接然后搜索即可查看)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34465?fpap=1

示意图:

 O-Z皮瓣:是旋转皮瓣的一种变化形式,通常用于修复圆形或椭圆形的创面。经典的O-Z皮瓣的设计如图1-2-48所示,两个旋转皮瓣分别设计在创面两侧,方向相反。因为创面呈“O”形,创面闭合后切口线呈"Z”形,故有O-Z皮瓣之称。从本质上讲, O-Z皮瓣即是两个旋转皮瓣的组合,它与前述的双旋转皮瓣的不同之处在于,O-Z皮瓣两个瓣的蒂位于缺损的两侧,而后者两个瓣的蒂位于缺损的同侧。

类似双旋转皮瓣,由于两侧皮肤组织的条件差异及不同的要求,O-Z皮瓣两个瓣转移的幅度不一定相同,闭合后线AB也不一定处于原来缺损的中央,两侧形成的继发缺损的大小也会不同,常需要不同的技术来闭合。

皮瓣的旋转运动常会使皮瓣缩短,O-Z皮瓣也不例外。在经典的O-Z皮瓣设计中,闭合缺损时皮瓣的尖端常需承受一定的张力。为了减少张力,可以改进O-Z皮瓣的设计(图1-2-49), A、B两皮瓣均比经典设计中的两皮瓣向前延伸,不但使皮瓣延长,同时也增加了皮瓣尖端的宽度。这种设计使皮瓣运动中纯旋转的成分增加,而推进的成分减少,但皮瓣的尖端常需要做必要的修剪,切口缝合后,Z字的中间臂更趋于水平。 

皮瓣设计好以后,沿设计线切开,按示意图所示的范围进行潜行剥离,掀起皮瓣,将皮瓣的引导边拉拢进行试验性闭合,无明显张力后,先在引导边上缝合几针定位,使皮瓣转移至合适位置,有时皮瓣的尖端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使其更加适应缺损区形状的需要。在最易于隐藏的位置修去一个Burow三角,用以纠正皮瓣转移造成的梭形继发缺损两边的不等长。最后采用整形外科的技术细致缝合其余伤口。

有时皮瓣尖端承受一定的张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的张力在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结果,如在眼脸等皮肤薄而柔韧的部位,虽有张力皮瓣成活得很好,而在四肢等部位,同样的张力却可导致皮瓣坏死。在头皮或前额部,皮瓣承受很大的张力也能存活得很好,但6个月后,局部会产生明显疲痕。皮瓣不能承受任何张力的想法或皮瓣可以任意牵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究竟一个皮瓣可以承受多大的张力却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只能依靠经验来判断。

旋转皮瓣及其各种变化形式的优点是它可以借用距伤口较远部位的皮肤来修复缺损,当没有足够松弛的皮肤来做推进或易位皮瓣时,常常选用旋转皮瓣。其辅加切口可以隐藏在发际线、表情线或皱纹线之中。Burow三角也可藏于某些解剖结构之中或之后。头皮的弹性小,因此头皮的缺损常选用旋转皮瓣来修复,如缺损较大,O-Z皮瓣或双旋转皮瓣也常被采用。颞区和额部缺损也适于用旋转皮瓣来修复,可以把辅加切口设计在发际线处。面频中部的缺损用旋转皮瓣修复时,切口线可沿鼻唇沟或下脸频交界线设计,沿鼻唇沟设计时, Burow三角可隐藏于鼻翼基部或唇红缘处,沿下脸-频交界线设计时, Burow三角可隐藏于外眦鱼尾纹中或鬓角处。上唇部的皮肤缺损也适合使用旋转皮瓣,辅助切口可沿鼻唇沟设计, Burow三角可置于唇红缘处,

图片来源:皮瓣移植实例彩色图谱

点击下方指引关注 创骨英文 后回复 皮瓣移植 即可免费下载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