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郎中说“上火”

 孙郎中 2022-03-21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上火”一词,凡是吃点热性的食物而出现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面红、眼红、耳中生疮、牙龈肿痛、头晕、头痛、眼眶胀痛等等,皆认为是“上火”。那么这个“火”从哪里来,要怎么去,是要消灭“它”,还是收回“它”,真是个大问题。接下来,我就详细说一说! 我们人体的火应该在哪儿?人体的真阳一定在下边,在所谓的“下丹田”【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在头顶百会穴,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然后胃这儿也得有点火,好腐化食物,叫“阳明火”。脾能运化万物的力量,叫“脾阳”。肝能代谢垃圾的能力叫“肝阳”。这些都是人体的正能量,阳气(火)在正确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就叫正气。而不在本经本位而跑到别处指手划脚的气即邪气。那么它们是因为什么离开了自己的位置而变成“邪气”的呢?因为有别的东西(寒邪)占了它们的位置,如同鸠占鹊巢,凤凰只好到别处哀鸣。比如真阳之火应该藏在丹田,肾有寒或肾收摄力不够而逼火上越,真阳之火就由正气而变成邪气。阳明胃火也是被胃寒逼出来的而上行为邪火的。心之少阴君火得肾水温熏而本应下行,既有肾寒而肾水不温,心火则无制约也易上行于舌……。故而一切“上火”皆源于正气不足,其所经之处就“发炎”、溃烂,甚至疼痛难忍。 因为是“火”,人们自然就想当然地吃些清热降火的药。确实,这种降火的方式一般起初都有效。于是药店里各种清热降火药卖得很好,甚至抗生消炎药也成了去火的家庭备用药,一觉“上火”即服一两片,方便又省事。然而,此举我并我个人认为清热解毒药物及消炎药适合热性体质的人,因为他们上火往往是上下表里都是热,那么清热药及消炎药是寒性的,到哪里都是清热,对热性体质的人来说效果非常好,按照六经就是阳明证,然而现代人的体质,实火者少之又少,临床上很难见到!事实上,那些所谓能败火的药,对于现代大多数人,只能是消灭自己人,而助长敌军势力!不信你可以多观察一下周围爱上火的亲友或自己亲自吃试试,可能吃一两次暂时管用,但是上火的情况很快还会反复出现,而且越来越严重。为啥?因为寒凉伤了脾胃!脾胃越虚,体内寒湿就会越重,气血津液也就相对不足,身体也就更容易燥热上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什么会上火,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人体阴液减少而不足了!我们知道,森林火灾最容易发生的季节不是春夏,而是秋冬。因为春夏雨水充足,点也点不着。秋冬天干物燥,水分不足,一个烟头的丁点火星就可能引发一场森林大火。可见,土壤里面缺水,木就会干燥,木一干燥,就容易燃烧上火。人也是一样,当长期熬夜或房劳过度时,耗得最厉害的当是肾精!肾水不足,则不能济上焦心火,不能涵中焦肝木,那么木就会生火亢盛,导致人心烦失眠,小便黄赤,甚至口舌生疮。这时如果只去清上火,那不久又复发,而必须要养肾水,少熬夜,才是治本之策。总之,阴阳是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当体内阴虚,则依附之阳相对亢盛而浮于上,所以表现出了“上火”;相火藏于肾水之中,肾水温升而能生木,相火只有下藏才能温肾,如果相火不安于位而上浮,即是失其位,表现为“上火”。此种原因导致的”上火”是为虚火,而非实火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所谓的“上火”,即火在上,寒在下。阳气不足于下,导致虚火上炎于头面,出现头面、耳、眼、口、鼻、咽喉的各种火热症状,如痤疮、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面红、眼红、耳中生疮、牙龈炎,口腔溃疡、头晕、头痛等等。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上火,“扶阳抑火”即可治疗!临床上大量病例证明:温阳药物可以降火,比如用温阳潜阳的方法可以治疗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脸上痤疮等等,这正是说明温阳药对应了阳虚证引起“上火”的特点。同时,顾护脾阳,慎食生冷,这也是预防“上火”的前提,也是根本。若木火过浮出现上火诸症,则需敛降木火,可服乌梅固本汤或用乌梅白糖汤敛火建中潜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