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蕊其人

 淮阴语文 2022-03-22

严蕊其人

王铁功 

 严蕊,好陌生的名字,如果不是和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扯上关系,后人就不会知道有这么个人了。

 严蕊,何许人也?

 严蕊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与大儒朱熹为同时代人而略晚。严蕊出身低微,是浙江天台的后沦为营妓,古代军中的官妓,为人放达,聪明美丽,才思敏捷,擅长弈棋、歌舞、丝竹、诗词书画,色艺冠绝一时。

 一次台州太守唐与正(字仲友)闻严蕊之名,命她前来歌舞侍宴,也想试试她的才情。当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唐与正邀请了许多名人学士入席,席间大谈风雅、赋诗填词,太守随即向大家介绍了严蕊,说她擅长作诗填词,并让她以“红白桃花”为题,填词一阙。此题出的太过刁钻,须知桃花都是红的,何来“红白桃花”?

 这就让人单咏红桃花还不行,单咏白桃花也不行,必须把红白桃花都咏出来,方才符合题意。这岂不是有意刁难么?

 但是,聪明的严蕊并没有被难倒,但见严蕊略加思索便填了一阙《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应当说这首《如梦令》写很是出色,花虽白但不是梨花,虽红但不是杏花,到底是什么花呢?词本身并未在字面上说它是桃花,但却点出那是令武陵人见陶渊明《桃花源记》微醉的“落英缤纷之花”。大家都知道,那当然就是桃花了,那怎么又会有“红白桃花”呢?严蕊说那是东风“别有情味”的结果,你看,她写得何等婉转,何等富有诗意呀!真是妙绝!

 因为她的聪慧与敏捷,又因为他这首词很有新意,得到了唐与正等人的赞赏与器重,赠给她缣帛两匹从此,严蕊的名声更大,更快地传扬出去了,因为严蕊在席间曾向太守表示,厌弃这种侑酒劝觞的生活,唐与正同意考虑在适当的时机,让她脱去乐籍,成为一名自由人。

 谁知厄运却由此而起。

 原来唐与正根据上级要求,在台州打击豪强奸恶很有政绩,却也得罪了一些人,其中就包括朱熹和台州府通判高炳如。因为唐与正除了打击豪强奸恶之外,还反对朱嘉的道学理论,说他的“存天理、灭人欲”只是说给别人听的,是假道学。他既然要求大家“灭人欲”,而自己却又讨了小老婆,以此便把朱熹彻底得罪了。后来朱熹升官,做了浙江提举。提举顾名思义有权向朝廷提携推举某些官员,使他们得到重用升迁,反之当然也有权利向朝廷弹劾、贬抑、打压某些官员,使他们受到处罚。而台州正好就在朱熹的巡察范围之内。听说朱熹今日驾临台州,高炳如一大早就到接官亭恭候,见面之后,高炳如私下呈报了唐与正与严蕊的事情,夸大和捏造了许多具体事项,说严蕊仅身穿内衣服侍唐与正洗澡擦身,甚而诬指唐与正与严蕊同居。说什么“堂堂太守,竟然和一个伎胡闹到如此地步,实在有伤官体,实属大逆不道”。

 朱熹本就对唐与正反对他的道统理论且嗤之以鼻的态度恨之入骨。现在做了提举,有了生杀予夺之权,但苦于抓不到唐与正的把柄,也是拿他无可奈何,正好高炳如向自己提供了收拾唐与正的炮弹,便如获至宝、偏听偏信、不做调查便向朝廷上了六道奏疏,弹劾唐与正。并令唐与正交出州印待勘。发签捉拿严蕊。严蕊捕到后,朱熹亲自坐堂审讯,从中午一直审到夜半,也没有得到一句自己想要的话。

 原来宋朝有个规定,凡官府举办的酒宴,可以召官妓歌舞侑酒,但不得留宿侍寝,违者按律处置。朱熹为达到打倒唐与正的目的,便抓捕严蕊,严刑逼取口供,要她承认与唐与正同居或侍寝的事实,将她关押在狱中长达一个多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朱熹没有料到,以严蕊纤弱的身体,细嫩的皮肉却能顶住严刑拷打。无奈之下,只好将严蕊移交绍兴府,严令其太守,必须取得她与唐与正同居侍寝的口供。绍兴府太守领命,继续动用大刑逼供。但严蕊依然不肯屈招害人。在多次酷刑之下,严蕊伤势危重,几至惨死狱中。

严蕊,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何能够忍辱含垢,不惧酷刑呢?南宋的周密在他所著的《齐东野语》中有这样一段有关严蕊的记载:狱吏劝他说:“你干嘛那么傻?早些承认了也不受这杖刑”严蕊道:“我是个低贱的女,纵与太守有些私情,料亦罪不致死,只因是非黑白,不容颠倒,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而去侮辱士大夫,这等事我虽死不为。”字字句句掷地作金石声,她虽身为下贱,却心如磐石。高压之下不诬陷他人,严刑面前不混淆是非,犹如傲雪凌霜的红梅,迎风挺拔的青松。

 后来事情一直闹到孝宗皇帝那里,经由宰相王淮调解,最终以“秀才争闲气”作结,朱熹调走唐与正平调,仍为知府,严蕊仍然身陷图圄。

 新任浙江提举岳霖(系岳飞第三个儿子),当他得知严蕊无辜被诬十分同情,于是召严蕊到堂前,问严蕊作何打算要他作一首词自陈,严蕊加思索便作了一首《卜算子》呈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词意婉切,表现了自己虽落风尘却向往自由的可贵志气。的这首《卜算子》是以自己的血泪凝成的,至今读来还很有感人的力量。

 岳霖看了严蕊这《卜算子》之后,深受感动,当场宣布无罪释放,并且为严蕊脱去乐籍,严蕊拜谢而去。

 宋朝皇帝的一个宗室丧了正配纳严蕊做妾,该宗室因感严蕊的侠义之心,刚正不阿,娇弱可人也就不复娶正妻了,对严蕊来说能有这么一个结果也算无憾了。

 然而朱熹的官却不敢恭维,首先,他整治打倒唐与正,并不是因为唐与正怎么坏,而是因为唐与正反对他的道统理论,说他是假道学,因而怀恨在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偏听偏信高炳如的无端捏造,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便轻率出手;其次严蕊本是无罪之人,偏偏成了朱熹打击的对象如此官员应当受到谴责!

其实,那个时候朱熹并没有后来那么崇高的地位,他虽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统理论,也做了《四书集注》,但在社会上并没有多大影响力,更没有得到当时朝廷的认可和推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