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沈艳| 阅读教学,鼓励多向思维

 凌哥英语 2022-03-22

阅读教学,鼓励多向思维

桐乡市石门路学校 方沈艳

德谟克利特说:“应当尽力于思想得许多,而不是晓得良多。”具体表现为思维不受点、线、面的限制,不局限于一种模式,尽可能多地多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从同一思维起点出发,让思路呈辐射状。在阅读教学中,设置情节、问题和任务,来鼓励学生多向思维。

一、设置情节,假设结局
     

在这篇PEP 6A Recycle 2的教学中,教师围绕When,who,where,what happens来开展语篇教学,并配置了相应的图片、人物、单词来串联语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复述课文,一层一层地剥开语篇的面纱,帮助学生理清语篇的思路,完成语篇教学的目标。但是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所以可以假设故事情节,例如:如果这是一个好的种子,那么factory worker和fisherman最后都可以得到money吗?假如这个坏的种子在主人的照料下突然开花结果了呢?假如商人给每一个人的种子都是不一样的呢?假设商人不是要鉴别谁更诚信,而是要看谁更可以快速地把种子照顾得开花结果呢?……种种假设,使得故事会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得到不一样的答案,这样才是真正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设置问题,抓住细节


这是PEP 6B Unit 3 Where did you go? Read and Write,让学生先找出这篇文章的主题句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教师提问:问题一:What’s bad? 问题二:What’s good?根据bad和good来完成图二的练习。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根据文段中找到答案的,但是我们可以追问一些语篇中没有提到的细节,例如:根据countryside和city进行比较,发散学生的思维,找到在乡村和城市里,各自可以拍到什么样的景色,什么样的景色是乡村或者城市独有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辨别城市和乡村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依托语篇中出现的一个单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多问一个为什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语篇不再是单独的语篇,而是一个可以发散思维的中心点。

三、设置任务,抓住主题

[案例一]
    

这是PEP 6A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Read and Write,本单元主要把地点和方位放在一起教学,所以在学习这篇语篇时可以设置几个任务,任务一:让学生划出文章当中的地点,任务二:让学生划出文章中的方位词,任务三:叫学生画出路径图,老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路径图,教师提问学生还可以画出其它的路径图吗?任务四:提问学生Q1:How many places did they pass by? Q2:What is Robin’s new feature?Q3:Which word under the fourth picture means“奏效,起作用”?任务五根据路径图Retell the story。

[案例二]


这是PEP 6A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Read and Write,这篇文章和上一篇文章类似,设置任务进行教学,任务一:划出文章中的地点和交通工具,任务二:在图二中完成连线,任务三: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kids,运用You must…和Don’t…的句型,任务四:Retell the story。

以上两个案例都设置任务,抓住语篇主题词来串联语篇,使学生可以构建一个有关联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头脑中形成了分类的思维能力。同时,案例一中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画出其它路径图。案例二中让学生根据已知的课外知识,还有哪些城市也是用这些交通工具去上学的,让学生多方面的思考语篇内容,抓住语篇的主题词开设更多的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凌哥编著的《小学英语渐进式书写训练(PEP)》基于循序渐进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从规范书写进阶到流畅书写。

让孩子的书写从端正到流畅逐级提升,最终在第四级时接近人教社教材上使用的字体

词汇组块训练

三年级上册的小幽默语篇


三年级的书写训练都这么优秀,随后几册同样精彩啊!比如,每一册的开头几页,会将字母书写的要领再回顾一遍。下图是五年级下的字母回顾,除了指出要领,还再次强调了易错的笔顺(d和E)。

因为凌哥编写的是《书写训练》,也就是常说的“字帖”,所以语篇类内容没有配上阅读理解题。可是,老师您完全可以自己配上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啊!

观察一下上图(五下Recycle 1)中的词汇复现量,就知道凌哥的用心良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