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永武:人才发展需要打破潜规则

 新用户5331MFnj 2022-03-22

从动物适者生存,再到人类适应社会,二者都是强调“适应”的特点和规律。但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本质就在于人具有主体性,在对待环境的关系方面,人类不仅要适应环境和社会,而且是以人类特有的主体性,在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改造环境和社会。

一、人是主体性的文化存在

(一)适应社会的求真性
我们把适者生存用于人才发展适应社会方面,并不是说让人们消极被动地适应社会,因为人是主体性的文化存在,应该以主体身份,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做社会的主体,而不是社会被动的存在物。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求真性与向善性的和谐统一。
适应社会的求真性,是指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做真人,办真事,实事求是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一些潜规则,但既然是“潜”,那么必然与“显”相对而言。显规则是社会主流,而潜规则是支流,甚至是暗流,是不能摆在阳光下操作的行为。像魔鬼一样害怕阳光,潜规则也怕显规则,也怕公平正义的阳光。根据唯物辩证法,看问题时应该看本质,看主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潜规则是现象,是支流,是暗流;显规则是本质,是主流,是显流。
应该看到,我们现实中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规则,客观上阻碍人才选拔和正常工作。我们必须承认社会存在潜规则现象,但同时也需要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各种潜规则现象的存在。
潜规则有点像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面对各种潜规则的困扰,很多人既无奈,又不得不顺从。我们正确的做法是,要分清社会的现象和本质、支流和主流。一方面要承认潜规则的存在,但又要看到其不合理性,不能做潜规则的维护者;另一方面应该尽可能从大局出发,从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出发,多尊重社会的显规则,在遵纪守法中选拔人才、任用人才,促进人才的发展。
(二)适应社会的向善性
适应社会的向善性,是指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把实现个人正当利益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物降一物,但动物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动物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只能被淘汰。人是具有主体性的存在,是文化性的存在,人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等,都应该突破丛林法则的局限,而走向人文大道。所谓人文大道,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能够彼此共同认可的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各种法律。这种人文大道使人超越动物界的本能,走向了现代文明,走向了人际之间的互助与共赢,也走向了各种人才的共同发展。
丛林法则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它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受人性和社会性的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动物界的生命活动普遍体现丛林法则,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动物的社会属性实质上是成为人化的自然。人类通过本质力量对象化,能够逐渐改良自然界的物种、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动物自然的丛林法则。
从人类的本质来看,人类既然能够实现人化自然,理所当然地也能够把人类自身进行人化,即逐渐克服人的动物丛林法则的本性,使人成为文明的人,有文化的人,成为能够遵守人文大道的现代人。由此进一步推论,我们追求适应社会的向善性,必然要求人们达到真与善的统一,不仅要追求小我之善,更应该追求大我之善,实现个体与群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因为人毕竟不是屈从于丛林法则的自然动物。

二、敢于打破社会的潜规则

(一)潜规则的危害性
潜规则是一种看不见而又几乎无处不在的处事规则,其本质上与显规则相对,是潜在的规则。潜规则具有一定程度甚至较大程度的现实性,但没有显规则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客观上极大地影响了人才发展,甚至败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概括。我国2017年修订的《民法总则》第八条明文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正式确定了公序良俗原则。所谓公序,即社会一般利益,在我国现行法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良俗,即一般道德观念或良好道德风尚,包括我国现行法上所称的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倡导公序良俗,可以为促进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潜规则如果获得社会广泛承认,客观上必然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如果可以花钱买官,就必然影响德才兼备优秀干部的选拔。病人在做手术前,如果凭借给医生红包,可以得到认真治疗,就必然影响医生的医德;而当病人没钱给医生红包时,岂非意味着得不到医生正常治疗吗?潜规则具有现实性,但不具有合理性。
潜规则败坏了党风和政风,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导致了干部任用中的逆淘汰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才的正常选拔和使用。许多人一方面是潜规则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潜规则的实施者。为了维护公序良俗,创造风正气清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敢于向潜规则说“不”!
(二)自觉遵守显规则
社会虽然存在潜规则,但总体而言,还是遵守显规则的人居多。这正如对社会人群的评判一样,尽管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出现老人倒地“扶不扶”的讨论,但总体来看,社会还是好人多,见义勇为的人多。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显规则,在遵纪守法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要自觉遵守显规则,需要具备遵守规则的品德和能力。从干部选拔的角度来看,尽管有人靠潜规则得到晋升,但更多的人还是依靠扎扎实实的工作,依靠德才兼备,才能得到上级组织的认同。在企业界,凡是希望干一番事业的创业者,都希望招聘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作为合作伙伴;研究生导师在录取研究生时,都希望录取最优秀的学生。因此,虽然潜规则有时可能会发生作用,但人生不可能仅凭潜规则就获得永远的成功。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要取得事业成功,还是应该看真才实学,靠德才兼备,而不是靠潜规则投机取巧。潜规则也许可以帮助一个人获得暂时的成功,但不可能为人的一生提供永久的助力。只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才能有效地打破潜规则,获得他人、组织和社会的认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