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名县志丨大名府大事记

 等着l70smp782j 2022-03-22

春秋

文章图片1

春秋五鹿城

#邯郸头条#大名县境初属卫,后属晋。

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八月,沙麓山崩。旧志谓:沙麓山在今城东北45里处。

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73年)晋公子重耳,过卫,出於五鹿(元城县东有五鹿)乞食野人。

战国

魏文侯七年(公元前439年)得邺地,改日魏,大名县境属魏。魏武侯作为别都,其公子元食邑于此。

大名境属邯郸郡东郡。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置魏郡,建元城县(今大名县),县境属魏郡。

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委粟里的王政君被封为孝元后,而后王氏家族受封有九侯五大司马,委粟里改称贵乡。

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新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为绿林起义军所杀。

新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卫河向东决口,水东流直至清河,元城无水患。

三国

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以魏郡东部划阳平郡,郡治所在元城(今大名境),县属阳平郡。

晋及十六国

后赵改阳平郡为魏郡,县属魏郡。

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以元城分出一部分建贵乡县(今大名县一部分),同时建贵乡郡,不久郡省,县属昌乐郡,后亦废。

南北朝

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公元503年),大风拔掉树木。

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复置贵乡县,县属魏尹。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魏县、元城县废,并人贵乡县(含现魏县),县属清都尹。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于县境置魏州,治所在贵乡(今大名境),县属魏州。

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元城县、魏县从贵乡县分出复置。并从元城分一部分建马陵县(今大名一部分)。县属魏州。

炀帝大业初(公元605年),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元城(今大名境),马陵县废,县属武阳郡。

文章图片2

何弘敬墓志铭

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武阳郡为魏州,州治所在元城(今大名境),县属魏州。

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元城县并人贵乡县,县属魏州。

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大水,淹死者甚众。

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攻陷冀州,河北震动,提升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契丹不敢进犯,老百姓安居乐业。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老百姓为狄仁杰立生祠,后毁。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田弘正重建祠堂及祠堂碑。祠堂早已毁,碑现为省级文物。

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魏州置魏博节度,领辖魏、博、贝、卫、澶、相六州,并置大都督府。

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私自组建万名强健兵士,号称牙军,代宗宠其军,曰天雄。

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拒绝听命唐王朝,自称魏王,并将魏州改为大名府。

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发生蝗、旱灾害,斗米1500文,百姓死者纵横相枕

压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大水淹没城郭、庐舍。

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六月,雨雹大如拳头,砸死人及牛马。

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采巨石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立德政碑。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将此碑改刻五礼之记,从此称五礼碑。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漳、卫泛滥,此碑淤埋地下。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知府顾玉柱将碑挖出,断为几块,龟头遗失。1985年将残碑运至石刻博物馆,1989年修复立起,是全国最大古石碑1982年此碑定为省级重点文物。

文章图片3

五礼记碑

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立罗让神道碑,1982年此碑定为省级文物。

昭宗光化年(公元899年),魏州城中地陷。

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魏博节度使改称天雄军节度使。

五代十国

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大名境属梁国。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李存勖建国都于魏州(今大名境),国号大唐,年号同光,都名东京,同时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治所在兴唐县(今大名境)。改元城县为兴唐县,贵乡县为广晋县,县属兴唐府。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六月,接连下雨75天,河水漫溢。

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公元936年),改兴唐府为广晋府,治所在元城县(今大名境),改兴唐县为元城县,县属广晋府。

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立马文操神道碑,1982年此碑定为省级文物。

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改广晋府为大名府,治所在元城(今大名境),广晋县为大名县。县属大名府。

宋辽金

文章图片4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十一月,契丹南侵,太宗亲自驻防大名府。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契丹南侵,真宗身穿铠甲于军中一起迎敌,并驻扎大名。

北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寇准主持天雄军,称大名为“北门锁钥”。

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三月,大风,黄尘蔽天,庄稼无法种植。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八月,漳、卫河溢,合流毁城,人多淹死。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六月,蝗蝻相继漫生,田里庄稼几乎被吃尽。

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宋仁宗采取吕夷简的意见,建大名府为陪都一一北京,称北京大名府。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置大名府路,县属大名府路。

北宋神宗庆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八月,地震,声音如雷,房屋倒塌,百姓多被压死。

北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大名县并人元城县,县属大名府路。

北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复置大名县,县属大名府路。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大名府路改置河北东路,治所在大名府,县属河北东路。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讹里朵攻陷大名,残杀提刑郭永及家属。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立刘豫为儿帝,国号大齐,年号“阜昌”,建都大名府。

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置大名府路,治所在大名府,县属大名府路。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王友直结纳豪杰,聚集兵士数万,曾一鼓作气,攻克大名。

金世宗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九月,大名僧人智究等人密谋起义,被金统治者残酷杀害。

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八月,大名猛安人马和尚反抗金人统治,被杀害。

金卫绍王至宁元年(公1213年)二月,大名知府乌古论谊密谋反抗金朝统治,事泄被残杀。

金宣宗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蒙古(后建元朝)派史天倪率兵南征,攻破大名。

金宣宗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二月,蒙古木华黎攻破大名,四年四月南宋收复大名,六月蒙古又攻破大名。

金哀宗至大元年(公元1224年),南宋大名总管彭义斌与蒙古史天倪战,义斌退保大名。

南宋理宗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蒙古拖雷高言攻破大名,没有杀害老百姓,人心悦服。

元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大名路夏旱、蝗,秋雨雹。

元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元城县并人大名县,不久复置元城县。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八月,调江南新归附军队5000人,驻扎大名。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设大名路总管府,辖三州和五个县,县属大名路。

元仁宗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六月,大名路大水,淹坏民田一万八千顷。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元城等11个县水、早、饥,民饥。

文章图片5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大名路为大名府,县属大名府。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大名县并人魏县,县属大名府。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9年),复置大名县,县治所在府城内,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漳、卫河同时泛滥,大名府城毁于水,城废,同年都挥使吴成在艾家口建筑新大名府城(今大名镇)。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在府署东南南顺城街建大名府文届。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大名县治所移于府南旧治(今旧治)。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大名府所属州县,自上作冬至是年6个月未下雨,麦禾枯死

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六月,河决口,淹三百余里,坏庐舍二万余间,淹死千余人。

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大丰收,麦多两穗(指分孽),秋禾有一茎两穗三穗者。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一月,蔡元定制刻朱熹写经碑,碑文为朱熹手书《易经》一篇。1982年此碑定为省级重点文物。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自正月至三月风霾不止,三月戊子自早7点玺下午5点,红黄满空,天黑如夜,不久雨沙,数日乃止。四月壬辰,黑云起西北,化为五色,须臾日晦如夜。

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大旱,大灾荒,人相食。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九月,地震,震坏城墙和房屋。

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雨雹伤麦,其形如卵如拳,大者如碗,人畜死者其多。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黑风昼晦,著物皆火。夏连绵大雨,大水,灾荒。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漳、卫河同时决口,平地水深数尺,淹死人无数。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疫疠大作,死徙相继,又大水。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在城南门东侧建文峰塔(塔已毁)。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大名府城砌成砖石墙,里外两层,下石上砖。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三月,地震起自西北,移晷乃止。夜复大震,宿鸟齐鸣。大旱,田禾枯死。

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春大旱,灾荒,大疫,人死强半,升米值钱二百无市者。夏麦丰收,委弃在地里,无人收割。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三月,有黑风起西北,咫尺不辨,天色乍赤,行人或堕井或冻死,自上午11点至下午7点始定。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在县城道前街路北建关岳庙,后体大铁钟一个,重3.06吨,高2.49米,口径1.47米。

崇祯十三至十四年(公元1640年至1641年),大旱,飞蝗食麦,疫气盛行,斗米通千钱。灾荒,民饥互相杀食,人死大半。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特设三省总督驻扎大名,节制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出属大名府。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改直隶为直隶省,设巡抚驻扎大名,是河北省有省会之始。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在城西北建临济寺,敕赐“护国临济寺”。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七月地震,八月接连下雨四十天。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春,大风昼晦,空中有火,著铁皆明,自下午3点至夜11点始息。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漳、卫河漫溢,大名县城浸损。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魏县并人大名和元城,大名县治所移人府城。县境属大名府。

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白莲教教徒段文经、徐克俭夜杀兵备道熊恩。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冬大雪,自11月至12月每雪数日不止,平地深三四尺,冻死人畜、井泉结冻、多不能取水。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一月,南庄(旧志谓从善楼村)村赵金声率众抗粮,打死县令、九月被斩。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春,山东濮、范间白莲教起义军进攻大名。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秋,烈风暴雨,漳、卫河同时泛滥,平地水深4至8尺。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春,在城隍庙召开加征拆毁教堂的赔款大会,老百姓抗捐造反,冲散大会。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在天雄书院旧址建大名府官立中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夏,雨雹,有大如鸡卵者,自西北至东南长40里,宽15里,麦禾尽毁。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十五岁的郭隆真在金滩镇创办元城县第一女子小学堂。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九月,成立大名县议事会。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在县城内宏济桥北建县立女子小学校。

民国2年(1913年)冀南观察使驻大名,辖三府、二州、三十八个县。

民国3年(1914年)改冀南观察使为大名道。元城并人大名。大名分东、中、西三区,县属大名道。天主教会创办法文中学,1937年改称四维中学。

民国5年(1916年)大名府官立中学堂改为省立大名中学校,后改称直隶省立第十一中学校。

民国6年(1917年)在尊经阁建通俗图书馆。

民国7年(1918年)夏蝻生,漳河决口,秋大疫,死者枕藉,甚有一家尽亡者。7月,在县城内东街路南建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

民国9年(1920年)耶教新派宣圣会由美国教士孔彼德传人大名。耶教新派清洁会由美国教士北福德从濮阳传人大名。

4月,成立劝业所,民国14年9月(1925年)改为实业局。

王洪钓移居大名,将南宫碑书法艺术传人大名县。

大名镇守使王怀庆,将临济寺门前一对石狮运到北京临时大总统府门外(现存北京市中山公园中山堂门外)。

民国10年(1921年)修大邯汽车路。

6月,官绅集股组织汽车公司,取名为“大邯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11年(1922年)冯品毅加人中国共产党,他是大名县第一个共产党员。

民国12年(1923年)7月,成立“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谢台臣为首任校长,学校暂借大名县立一间临时校址,于1924年7月1日迁至北关。1928年改为“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郭隆真在法国由周恩来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是河北省第一个女共产党员

直隶省长壇县贾家庄贾云路老拳师来大名访友,从此佛汉拳传人大名。

民国13年(1924年)春,改“大名女子师范讲习所”为“省立第五女子师范学校”。

大水。城西南漳河西岸数十村田庐漂没,龙王庙屋舍倒塌十之六七。

民国14年(1925年)3月,在旧府文庙内设大名师范讲习所一处。

10月,七师、十一中、五女师及各小学组成联合会,组织纠察队,开展反帝宣传,到各商号检查日货。

民国15年(1926年)2月,鲁军攻城,激战十余日。

10月,冯品毅在七师发展五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随后建起了党团两个特别支部,直属中央领导,是大名县最早的党组织。

民国16年(1927年)4月,红枪会首领刘希贤人称刘小辫)被冀南镇守使谢玉田骗人城内杀害,激起数县红枪会联合围攻大名城。5月,谢玉田弃城逃跑,红枪会占领大名城。

民国17年(1928年)春,儒家寨成立杆子会,实行穷人互助,与地主斗争。

4月,国民党北伐军刘镇华率部进驻大名。随后建立国民党的大名县政府及县党部。

大名共产党的跨党党员退出国民党。

改大名道为大名专区,县属大名专区。

民国18年(1929年)3月,城北十里铺组成九宫中方道,成员穿黄马褂,该会欲攻县城,旅长孟宪吉诱其至城附近,枪炮打死500多人,生擒百余人,该会随散。

11月,国民党当局以一个营兵力包围七师,搜査五昼夜,逮捕有共产党“嫌疑”的学生十几名,后保释。当局妄想一网打尽共产党的阴谋落空。

冬,五女师爆发了学生反对校长成仰渊封建统治的斗争,县学联会组织各校进行支援,坚持3个月,赶跑了校长。

民国19年(1930年)

1月,开展反华洋义赈会斗争。

2月,七师爆发学潮,反对张达夫统治。

5月,各校学生张贴标语,集会游行,纪念“五卅”惨案5周年。

民国20年(1931年)

4月5日,共产党早期活动家,妇运、工运、学运杰出领导人郭隆真在济南被军残酷杀害。

夏,贫苦农民开展抢割麦、吃大户斗争。

7月,前陆军第六旅刘桂堂占据大名,国民党军队与其激战十余日,刘弃城而逃。

12月,中共大名县委创办机关报一﹣《工农小报》。

冬,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清查。

民国21年(1932年)

5月,郭鸣鹤任七师校长,7月爆发反郭学潮。成立民众教育馆。

9月,盐民赶走盐巡,捣毁硝磺局。

民国22年(1933年)

国民党政府从天津调一个骑兵营到大名,枪杀盐民20多人。夏,漳河水溢,全县十分之六受灾。

冬,县城北街路西成立戒烟(海洛因)所。

民国23年(1934年)

3月1日,大名县政府设立广播收音室。

国民党县党部在知识分子中搞自首运动。

民国24年(1935年)

冀南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大名第七师范学校举行,大名十一中学生侯培根夺得5000米长跑冠军。

民国25年(1936年)初,七师驱走校长郭鸣鹤,王振华任校长。

大名十一中在冀南学生篮球比赛中夺得冠军。

民国26年(1937年)

7月,为谢台臣校长立纪念碑。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观看了此碑,称谢台臣同志为革命教育家。

“七.七事变”后,七师流亡到河南舞阳县北五渡村。

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城西遭国民党一七九师抵抗,经激战,一七九师撤离。11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大名。

12月,成立大名抗日救国会.

民国27年(1938年)

1月,日本侵略军建立伪县政府。

1月,中共直南特委在清丰梁村成立清(丰)、南(乐)、大(名)抗日救国会。

3月,建立抗日武装一一大名县第四区抗日游击大队。4月,大名县第四区抗日政府成立。

4月10日,日本侵略军火烧旧治,杀死无辜村民13人,烧毁房屋九百余间。5月,筹建国民党大名县抗日政府。

民国28年(1939年)

3月,抗日话剧团成立。

秋,大名四区建3处抗日高小。

12月,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在大名县善乐营(营镇)召开会议,分析当时形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民国29年(1940年)

2月,共产党成立大名县抗日民主政府。

3月,大名县(四区)青救会组织武装小队﹣一青年连。

6月,原大名县划分为大名、魏县、元城三个县。大名、元城属冀南一专署。

6月25日粉碎日伪军3千余人对大名以北地区“六.二五”大扫荡,共毙敌500余人,八路军二十三团政委史钦深及12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10月,沙圪塔建大名抗日师范,1942年春与冀鲁中学合并。

11月,元城县青救会组建青年连。

元城县先后建三处抗日高小。

民国30年(1941年)

春,宋任穷在束馆召开县、区干部会议,分析当时形势。

8月,八路军夜袭康堤口据点,击毙日伪军7人,生俘10余人。

民国31年(1942年)

春,大名、元城发生旱灾,出现饥荒。

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指挥元城战役,8月16日袭击南李庄据点,毙伤伪军280名。30日强攻金滩镇,歼灭伪军一个团,生俘汉奸朱利轩。

8月16日南李庄据点遭袭后,日伪军烧毁南李庄房屋百余间,杀死8名无辜村民。

中秋,从善楼建起小型兵工厂。

9月,大名、元城县为统一领导,实行精兵简政,农、青、妇、文救国会,合并为抗联合会(简称抗联)。

民国32年(1943年)

春,出现百年未见的旱、风、虫、病大灾荒,群众外出逃生、卖儿卖女不计其数,饿死病死甚多,出现无人村。

3月,开展藏粮、护粮斗争。

3月中旬,土匪起,偷物、盗粮、杀人。

8月,蝗虫如乌云遮日,收成大减。

9月,连降7天大雨,漳河漫溢,造成水灾。

10月,霍乱病流行,人多相继病死。

民国33年(1944年)

春,一万名民工修治漳河大堤。

共产党组织群众开展大生产互助自救运动。

4月,大名、广平千余名日伪军合击大名县北部元寨一带,抓去大名公安局长等三名干部及数十名群众,掠走大批牲畜物资。

6月,大名、元城改属冀南三专署。

8月,大名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群众开展赎地运动。

冬,大部分农村成立了农会,建立了“三三制”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

3月,元城县与山东省朝城的张鲁、王奉两个区合并,改为元朝县,县政府在北峰,属冀南一地委。

3月,八路军十支队强攻龙王庙中心据点,一举攻破。

5月14日,在八路军二十三团配合下,原日伪“东亚同盟自治军”军长王天祥策动旧部突击团,在大名起义。

5月1日,日伪军向安阳逃窜,大名、元朝县全部解放。春、夏之间,县成立治漳指挥部。

7月7日成立大名市(县级市),县市分开。7月,农村开展减租减息。7月,大名、元朝县出担架、车畜支援邯郸战役。

8月,建立“大名抗日中学”,后改为“冀南公立台臣中学”,1949年9月30日改为“河北省立大名中学”,1955年改为“河北大名第一中学”。

民国35年(1946年)

1月上旬,大名市改为县直辖市。

1月12日,动员数万名民工拆掉城墙。2月,元朝县开展民生民主运动。

2月9日,大名县开展的以减租增佃、增资倒粮为内容的雇佃运动基本结束。

2月,大名市开展以增资、査资和阶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工人运动。

4月5日,全县推选535名人民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5月12日,漳河泛滥,部分村庄房屋淹没,庄稼无收,上级发粮款救济灾民。

5月16日,大名市反奸诉苦运动基本结束。

7月1日,中共大名县委召开反内战动员大会。

7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陇海路,在龙王庙短暂停留。

9月、10月,大名、元朝全面进行土地改革。

10月14日,大名县抗日民主政府改名为“大名县政府”。

10月15日,开展群众性的反特工作。

11月4日,国民党11架飞机轰炸大名县城。

民国36年(1947年)

1月1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大名县城及周围20华里以内村庄。地主组织还乡团进行反攻倒算,抓捕共产党员、村干部。

1、2月间,八路军某部在东门口附近,埋伏阻击国民党军队。

2月6日,国民党军队弃城逃窜前,用活埋、枪杀等手段杀害共产党员、村干部和无辜群众42人。之后大名城再次解放。

3月中旬,元朝县政府机关干部开展节约活动。

3月22日,大名、元朝两县出动1200余副担架支援豫北反攻战役。

4月30日,元朝县3万名民工开挖马颊河。

6月底,大名、元朝县抽调第一批干部,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7月1日,元朝县选出20名人民功臣。

7月初、大名县医院正式成立并开始营业。

11月,掀起参军热潮,大名县参军470名,元朝县参军300名,大名市参军336名、其中南关回民130名组成了一个“回民连”。

11月下旬,元朝县第二批干部南下。

民国37年(1948年)

1月,大名、元朝两县干部分别在肥乡、柳林参加整党会议。

3月,元朝县全体干部学习贯彻土地法大纲。

4月,三地委组织干部、台臣中学师生在大名县搞土改复査试点。

4月,大名县第二批48名干部南下,赴桐柏地区。

6月,大名县培训土改工作队,全面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6月8日,大名市退还私营工商业者房产。

7月21日,大名连降3天暴雨,受淹村庄过半,部分房屋被冲塌。

8月,大名县严厉缉查白银黑市。

10月,元朝县全面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11月下旬,专署拨给大名县45万斤救济粮。

民国38年(1949年)

2月,大名、元朝两县抽调第三批干部南下。

2月,大名县“黑热病”流行严重。

初,给农民颁发土地证,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成为劳动者个体所有。

3月,发放粮种、花生种和贷款。

5月21日,下拨贷款1000万元,支持农民增殖牲畜。 8月

5月25日,全县71个村发生蝗虫灾害,135000亩田地受灾。

8月7日,大名市改为城关区。

8月,大名、元朝两县合并。元朝县除王奉、张鲁两个区划归山东省外,其余皆并人大名县。县属邯郸行署。

9月11日,在县政府号召下,全县开展互相借贷、购买、借换麦种工作。

9月,县委号召抗灾渡荒,全县机关干部、学校教师、商店职工掀起了节粮捐款运动。

摄取于《大名县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