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与针,如何联结?

 为什么73 2022-03-22

无疾在临床上,非常强调脉诊对针灸的指导作用。不过,这部分内容,对于大多数中医爱好者,乃至针灸从业者来说,都很难建立起直观的概念。近期,会把临证中的点滴经验记录下来,方便与大家交流,探讨。

首先,仍不得不简要的回顾一下,脉诊的两条基本纲领:脉诊部位和脉象。脉诊部位,主要指诊脉时的左右、上下、深浅,等不同部位。脉象,主要指弦、滑、濡、细、弱,等脉象。在新版《零起点学中医》,和《零起点学针灸》中,已经做过详细介绍。

就其诊断价值而言,脉诊部位,主要用来判断病变的部位。脉动在左,则病在左;脉动在上,则病在上;脉动在里,则病在深层。这里的“动”,即指各种异常脉象的出现。脉象的价值,主要在判断病变的性质。脉濡则主湿,脉弦紧则主寒。有了这两点基本认识,接下来就是,如何在脉诊结果与针灸选经、选穴和手法之间,建立联系了。

大体说来,经由脉诊部位判断得出的病位信息,主要可以帮助确定针刺的部位。其中,脉象的左右,分别反映人体的左右半身;病在左则应左,病在右则应右。脉象自寸尺,反映人体从上下;病在寸,则应在上;病在关,则应在中;病在尺,则应在下。脉象的浮沉,反映正邪之气的深浅;病在浮取,则应在表;病在沉取,则应在里。

举例来看,如果左寸部中沉取出现问题,从大体来看,需要到躯体的左上部(通常背部为主,胸部为辅)按察应结;从分形来看,需要到前臂-小腿段内侧近远端处(即内关、三阴交附近)按循应结。据结而刺,针不宜过浅。也就是说,一旦从脉诊部位上,得到病变部位的信息,针刺下手处,就有里一个横向的大体范围。接下来的问题是,有了横向的范围,纵向的经脉如何选?这又需要从脉象中寻找线索。

再看脉象。每种脉象,都有所主的疾病性质。或虚或实,在书里都有介绍。比如濡象反映水湿,细象说明阴血不足。这些不同的脉象,或者说疾病性质,对选经,往往会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比如出现濡象,说明体内水湿邪气偏盛。从五脏角度看,治疗的关键在脾。病因脾不能化水,激发脾脏“化”的功能就是当务之急。从经脉考虑,与脾化功能关系最密切的,当属足太阴经。也就是说,见到濡脉,无论出现在哪个部位,足太阴经,大都是必选经。

接下来,把脉诊部位和脉象的信息结合在一起,针刺治疗的具体部位,包括针刺的基本手法,也就大体明确了继续举上面的小例子。

如果在左寸部中沉见到濡象,说明人体左上部(心脏处)受到水湿邪气的干扰。此时,疾病的性质为水湿邪盛,病位在心脏。从脉象定经,选左足太阴;从部位定纬,选左三阴交。脉在中取,湿在中,不宜过深过浅。脉象濡,水湿盛,气多不足;故针刺手法不宜过重。

提个问题:假如换个部位,濡象出现的位置,不在左寸,而在右关,穴该怎样选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