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先秦)(八)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前621年

楚庄王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

从前632年城濮之战惨败于晋国到有资格问鼎中原,楚国如何实现快速地转变的?楚庄王当政以前,楚国的内政外交都由若敖氏把持,他们甚至对继任国君的人选也有很大的发言权。从楚庄王的爷爷开始,王室和若敖氏的权力之争就不断升级。公元前614年楚庄王登基,楚国上下都盼新任君主能给国家带来一些起色,但楚庄王似乎让大家失望了。

刚即位的时候,楚庄王终日买醉,纵情声色。朝中老臣纷纷劝谏,楚庄王却嬉皮笑脸的说:“家国大事有今尹虞丘子、公子燮打理就行,不用我操心。”楚庄王口中这两个人,都出自若敖氏。其实,楚庄王一直对卿权干扰王权的情况如鲠在喉,但他刚登基还没有能力反击,不得不隐忍。这一忍,就是三年。就在楚庄王蛰伏期间,发生了一件流传甚广的故事。有个楚国的大夫伍举,最初别的老臣纷纷进谏楚庄王时,他冷静旁观,到所有人不再过问时,他反而独自去见楚庄王。伍举给楚庄王讲了一个故事:“楚都最近发现了一只极为美丽雄健的五色大鸟,半似孔雀半似凤凰,栖于山中百年梧桐树上,三年不飞不鸣,不知在等什么。”楚庄王明白伍举的意思,回答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楚庄王苦等的时机,出现在公元前611年。这一年,楚国遇到了饥荒,戎人和庸国人先后起兵讨伐楚国。面临内忧外患,楚国内部分分为两派,一派主张逃跑,以若敖氏为首,建议迁都到阪高;一派是主战派,以楚庄王为首,提议伐庸。这样一划分,楚国朝廷内部就很微妙了。

若敖氏之所以在楚国位高权重,甚至堪比国君,就是因为之前每次楚国遇到重要困难,都是在若敖氏的帮助下挺过去的,所以国君对若敖氏非常忌惮。但是这次,面对庸国公然强取豪夺,若敖家族却从里到外选择当了缩头乌龟。楚庄王正是看准了若敖氏的这个信任危机,准备“一鸣惊人”。不过由于朝内若敖氏的反对,所以楚庄王能够调动的军队有限,只能调动地方军出战。所以刚与庸军相遇的时候,接连失利。看到楚国失利,若敖氏趁机又在朝野中宣扬避战的好处,楚庄王再度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时候,楚国内的一个主战派大臣驳斥了若敖氏的逃跑计划,并认为既然楚国已经失利,不如将计就计,继续伪装溃败,一方面可以让庸军放松警惕,二来可以积蓄我军士气,如此便能取胜。楚庄王认可了这一战略,让楚军佯装败北,连续输了七次。庸人一路打一路胜,很快就骄傲起来,认为楚国不足为惧,放松了警惕。得到消息的楚庄王,在第八次庸楚战争中亲赴前线,联合秦国对庸国发动了致命的攻击,一举灭庸。

对楚庄王来说,这一战的胜利有一石三鸟的功效。首先,战胜庸国,楚国得到了庸国的战略资源,缓解了楚国内部的饥荒;其次,楚庄王亲征灭庸,树立了王权至高无上的权威,楚国的君主权力得以集中。最重要的是,在联秦国灭庸的过程中,若敖氏一直置身事外,在楚国的这一重大危机面前,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无能,丧失了权威性。楚庄王借机,名正言顺的大举清洗了若敖氏和其他连带的公卿大族,反而将孙叔敖、伍举、苏从等贤才提拔上来。同时在楚国进行了政治经济上的一系列改革。从此,楚国大治。

理顺了大后方的楚庄王,开始心无旁骛地北上争霸。公元前606年,楚庄正向周天子问鼎;公元前597年,称霸中原,楚庄王亦成为春秋时期第三位霸主。

结论:楚国的这次内部清洗,实际上指向的是春秋时期,所有国家都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君权与卿权之间的争斗。晋国斗败了,导致三家分晋,国家灭亡的结果;楚国斗赢了,于是问鼎中原,楚庄王也成为了春秋的霸主之一。

公元前597年

晋楚邲之战:趁你病要你命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率军来到郑国进行救援。楚、晋在郑国的必邲(今河南衡雍西南)展开对决,楚军打败晋国,称霸中原。

他是如何打败原本的中原霸主晋国的?前601年,执掌晋国朝政二十余年的赵盾逝世,晋国面临着权力真空和大洗牌,国内一片混乱。楚庄王看准时机,在公元前597年,以郑国再次背叛楚国归附晋国为由,亲率大军伐郑,拉开了双方决战的序幕。

晋楚争霸,关郑国啥事?这就要归咎于郑国微妙的地理位置了。郑国刚好处于晋、楚之间。晋四次伐郑,为的是敲山震虎,威慑楚国;楚国七次伐郑,同样是为了反抗晋国,展示自己称霸中原的能力和野心。如此,郑国沦落到了晋来降晋,楚来降楚的地步。所以楚国这次再度利用进兵郑国为掩护,直逼晋国。而晋国此时却早已不是那个上下一心,一致对外的强国了。对于楚国的咄咄威逼,晋国显得力不从心,接到郑国的求救后,从发兵到出兵足足花了二个多月。等到晋国大军终于来到黄河边上,郑国都已经投降楚国了。站在黄河边的晋军面临着一个问题:打,还是不打?

晋军高层就此产生了重大分歧。一派是以三军新任主帅荀林父为首的主和派。他认为,楚国风头正盛,晋国此时出兵胜负难料。更何况郑国根本就是个骑墙派,就算这次晋国把楚军赶走了,过段时间郑国也会跟楚国结盟。另一派则是以中军副将先谷、中军大夫赵括为首的主战派。先民、赵氏,掌握晋国权柄日久,这帮官三代根本不把这个新上任的荀林父放在眼里。先谷、赵括等人认为,晋国啥时候怕过楚国人,上次城濮之战不是还楚国人打得起飞?如果这次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实在丢不起这个人。最后,由于中军元帅荀林父没有足够的威信,又犹豫不定,只能眼睁睁看着先谷和赵括等人率部渡河北上,自行伐楚。荀林父见此也不得不率后部与先谷一同渡河抗拒楚国。

晋军渡过黄河后,驻至邲地。这时楚军听说晋军渡过黄河,内部也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楚庄王因为上次城濮的失利,对强大的晋国军队还是有所忌惮的。而楚庄王身边的大臣伍参却主战,他看出了晋国国内的混乱,认为晋军必败。楚庄王还是放不下心,暂将大军驻扎在管地(今河南郑州)待命。在管地,楚庄王派使者到晋营,一半为议和,一为刺探敌情。楚国使者说了一大堆好话,表达了求和的意图。荀林父看到楚国人采取了求和的姿态,便开心地也派使者回信议和。可是这边荀林父前脚刚同意,先谷后脚就派赵括跑到楚营,把楚庄王骂了个狗血淋头,扬言一定会开战。赵括这顿骂是很解气了,可那边的楚庄王却更开心了,晋国的内讧已经摆在了台面上。

很快楚军就制定了对战策略,分成左、中、右三路摆好阵势,向晋国杀来。楚庄王倾巢出动袭击晋军的时候,身为主帅的荀林父还坐在军营等着议和的好消息。由于没有充分的战前准备,晋军迅速溃败。

结论:郟之战是一场决定晋、楚两国在中原霸主地位的决定性战役,这场战役楚国把晋国从霸主的宝座上拉了下来,使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589年

晋齐鞍之战:博老母一笑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讨伐鲁国、卫国,鲁、卫两国派使者向晋国求援,晋景公派大将郤克率八百乘前往救援,两军在鞍地(今济南市西)大战,齐国战败。

齐顷公为什么会对鲁、卫两国开战?从鲁宣公开始,鲁国一直依附于齐国。但鲁国国内许多有志之士看不惯鲁宣公的做法,伺机推翻鲁宣公,摆脱齐国的控制。公元前591年,鲁宣公逝世,国内的反齐派当权。齐国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附庸国的人造反?前589年,齐顷公举兵伐鲁。在当时,鲁国和卫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两个小国在大国林立的春秋时代,向来是抱团取暖的。这时候卫国看到齐国大举入侵鲁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立刻派兵伐齐救鲁。齐国也不含糊,来一个揍一个,转而攻卫,在新筑(今河北省大名县)大败卫军。卫、鲁两国显然都不是齐国的对手,两国不约而同派使者向晋国求救。

为何要向晋国求救?说起来又是一笔陈年旧账了。公元前592年,晋景公派郤克出使齐国,邀请齐国参加晋国组织的盟会。这是一次很正常的外交活动,郤克在路上碰见了同样去齐国的鲁、卫、曹三国大夫,四人结伴去齐国。这四人到了齐国,一起参见齐顷公并递交国书。郤克是个驼背,鲁国大夫是个瘸子,卫国来的是个独眼龙,而曹国的使臣是个秃顶(我一度怀疑这段史料的真实性,后来一琢磨,这大概就是他们四个人能同路的原因吧,历史有时候真的很逗比),这样四个人站在一起,看起来就有些滑稽了。齐顷公也觉得很好笑,于是在四位使臣正式觐见的时候,特意安排母亲萧太后站在使臣的必经之路上观看。女眷的笑声传入耳朵,郤克当下就愤怒得拂袖而去,并发下毒誓,一定要向齐国报仇。可惜郤克回国后,晋景公为了保护两国关系,迟迟不让郤克出兵。就在郤克苦等的第三年,鲁、卫两国的求援使臣到了。此时伐齐名正言顺,连晋景公都不好再拦着郤克,给了他八百乘晋军,联军鲁、卫、曹三国组成联军,一路追击齐军。

联军一路追击,与齐军在莘地(山东莘县)狭路相逢,大战一触即发。为保此战完胜,晋军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鞍地。此时,齐顷公因为连胜两国,看到晋军撤退,愈发趾高气昂。一开始,齐军的士气确实很盛,晋国军队被压制在阵内,根本冲不上去。

后来就是春秋历史中著名的乌龙事件了:见此情景,郤克亲自站在战车上擂鼓助威。鼓声大作,极大鼓舞了晋军战士的士气。就在这时,一支箭射中郤克手上。郤克手臂疼痛难忍,向车上另外两人喊道:“我受伤了!”车夫却说:“你忍忍吧!我比您早中箭,箭射穿了我的左手,我把箭折断了继续为您驾车,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朱红色了,可是我却不敢说我受伤。”车右(古代执兵器立于车子右边的武士)也说:“我也一样!从战斗一开始,只要遇到危险车子开不动时,我就下车推着走,我不说,您又怎么知道?不过看样子您真是受重伤了!”车夫又道:“旗帜和战鼓都在我们车上,全军都在看着我们!哪怕是死,也要完成国君交给我们的任务!您让开,我来!”说着就用受伤的左手把缰绳并拢,右手夺过卻克手中的鼓槌,继续擂鼓。由于马缰绳被强行并在了一起,而车夫的左手伤重无力,战马顿时失去了控制,朝齐军阵营狂奔。后面晋军不知道主帅车上这个情况,都以为是齐军撤退,主帅在追击齐军。于是撵着帅车向齐军冲去。齐军一看这个阵势,顿时乱了阵脚,溃不成军,竟然绕着华山一连转了三圈。最后,齐顷公假扮车夫逃过一劫。

结论:晋鲁卫联军在鞍之战中大胜齐军。战后,齐顷公重礼贿赂晋国,并归还了从鲁国和卫国侵占的土地,顺利与晋鲁卫结了盟,晋国的霸主地位又得到了恢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