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惜力

 写下即永恒 2022-03-22

心理学的学习,在三月进行得不够好,“每天1-2小时的学习时间”是没有达标的。

当然也可以安慰自己说:“我在读与心理学相关的书呀,比如说《忘忧十二夜》……”

《忘忧十二夜》是心理咨询师、团体咨询师李仑的作品,这本书被归入“应用心理学”类别。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八个人在十二次团体咨询中的互动,呈现了他们之间的物理反应及化学变化。

成员尝试在团体当中进行自由的表达,八个自由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和发展,每个人的自我与外在形成共振,每个此刻都植根并受制于过往,同时也在疗愈着过往。

团体小组的治疗模式我是第一次接触。感觉暗流涌动,冲突碰撞不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疏通、厘清、连接过去和现在、协调行动、言语和内心……这是一个让人兴奋不已、感触满满、回味无穷的过程。

这十二次小组活动的场景,也与我熟悉的场景重叠在了一起——我是老师,也是班主任,作为“带领者”和团队在一起,是我工作的常态。其中有融洽激奋众人一心有所领悟的幸福,也有隔膜误解波折坎坷;但是我总是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希望——云推动云,心唤醒心,团队的力量远远超乎人的想象。

这本书带给我心智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然而,它毕竟不是如之前《心理学与生活》那一类的大部头教科书——需要边做笔记边思考和记忆的那种。再加上书中有我相对较为熟悉的场域,所以,可以说:我又一次习惯性地走着比较轻松省力的那条路。

当然也可以找借口说:“三月,我经历了重大的失去。失去乖乖的那几天,我脑子里真的什么都装不下……接下来又在进行为期十四天的隔离——和两个小屁孩24小时x14天无间断无隔断地共处狭小的酒店空间,那种日子谁过谁知道,反正绝不是可以用'平静’'祥和’'正常’来界定的……”

可是不管怎么说,没有坚持天天学习总是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与此同时,同期学员们在克服各自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不停顿地学习着。

有一位永芳学员——家中有几百本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有些书已开始重读;她的听课笔记动辄几千字,做题做到能指出题目设置的问题,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超量完成……

和她的倾情投入相比,我这样浮皮潦草的学习,算什么呢?本来起步就已经晚了,还一路走得晃晃悠悠,拈花惹草,心有旁骛——这条路又将通向哪里去呢?

现实生活就在那里,我一早知情,它并没有变得更困顿或是更颠簸。是我的心不够强大,随风摇摆震荡。

好像这辈子一直是这样,很少因什么而倾尽全力,更别提孤注一掷。

小时候刷鞋子洗袜子,爸爸就总是嫌我不肯使劲儿:“像是给日本鬼子干活儿似的,那么惜力!”

爸爸说“使力长力”,劲儿越用越有;而我直到现在还是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熬不得夜起不了早的人,懒洋洋地活着。

在教书的时候,有很多想法,收集了很多资料,想要深入钻研,撰写论文……

最终灵机一动的时候多,沉心静气的时候少,大多不了了之,像是生怕把自己累着了。

做主妇的时候,也不是不能学会烹饪,把家人的生活料理得更精心一点儿。

毕竟网络上的教程那么多,超市里的食材那么丰富,还有好多厨神级别的亲朋不吝赐教。

可是设想的时候多,实操的时候少,豹子狮子还是那么瘦,我像是生怕成了好妈妈。

每天的作文,也并没有殚精竭虑去写。

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也确实没有须),没有了解读者偏好,也没有研究细分领域……

满足于“今天我还是干了点儿什么”的假象,从来舍不得逼迫、“压榨”自己。

今天,媒体采访还原了MU5735航班上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日常轨迹那么普通,又那么美好。

死神未经选取,便将一些人的生命连根拔起,粗暴熄灭。那可能是你是我,可能是任何人。

所以我在今天,忽然想问问半辈子以来“惜力”的自己:你怕不怕有一天来不及,怪自己没尽力?

今日新增确诊病例:香港14152宗,深圳23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