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设限,是打造与“熊孩子”轻松相处的妙招儿

 偶然间的菲菲 2022-03-22

前段时间带孩子去动物园,走到散养区域,一下就被遍地的可爱羊驼给迷住了。它们是如此憨态可掬忍不住想要上前去投喂抚摸。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很多大小朋友的这个愿望基本都实现了。我们也不例外。

当我们正陶醉在与这些可爱的精灵们“交流感情”的时候,被一阵刺耳的哭闹声给吓了一跳。孩子也顺势朝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一对母子。

虽然母亲抱着孩子,还是被孩子抡胳膊乱打........目测孩子得上3,4年级的样子,顿时感觉妈妈太吃力了,旁边的老人可能是姥姥亦或是奶奶,也是满脸的无奈,对于旁边的客人也是充满了抱歉。

因为离得不算太远,我们正在喂着的羊驼一下子跑了。于是我下意识一边时不时回头看看那对母子, 一边被孩子拉着朝别的区域走去。最后看到那孩子被母亲半拖着,虽然不像之前那么哭闹,但貌似状态也好不了多少,感觉那位母亲要哭了。

这样的画面不知道你是不是似曾相识,或许是在超市,或许是公园,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一般这样的孩子也很容易被贴上“熊孩子”“不懂事”的标签。

我觉得这种现象也可以套用郭德纲说过的一句话:你不知道孩子经历了什么,就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如果我们搞清楚内在原因,比如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作为家长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再这么做。

在《叛逆期关键养育》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因为这本书恰恰解答了为什么我们所认为的“熊孩子”的行为会那么快地让家长怒火万丈........根本原因是因为家长犯拧了。

01 学会观察发现孩子怒气的来源

有一次去朋友家玩,朋友的宝贝4岁半,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小小年纪的他被称为“暖男”,可见他的性格是十分好的。但就在那一次我也遇见了他如火山般地“怒气爆发”。

本来我们约好吃完玩写完字就去海边,但是字写得半截半,他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要知道这个时候我们都在等他写好字,这个孩子有个习惯就是吃完饭要写一张字。

问他为什么哭他也不说话,自顾自一面用橡皮擦,一面哭。后来妈妈抱住他安抚道:“不要着急,我们等着你呢。”

慢慢不哭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他自己写的错了,但是总擦不干净总有印子,自己又着急出去玩,就哭了起来。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呢?作者认为,孩子的大脑很特别,我们成年人很多时候可以做到理性控制感性,但是孩子因为其特殊的脑结构总是感性占据上风。

这个感性是由情感脑控制的,而理性则是被认知脑控制。在婴幼儿以及儿童身上,情感脑发挥主导作用。

情感脑会让孩子做出本能的、下意识地和突发的决定,这使得孩子幼童成为了解读人类的表情和身体姿态的专家,但是它同时又让孩子做出比较感性的的反应。通过家长拥抱等身体接触,大脑会产生催产素使孩子渐渐平静下来。

02 在有限里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以防养成“小暴君”

我们知道孩子从小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方式,所以家长要努力成为榜样。同时家长越少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意志,就能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和愿望,孩子也越愿意满足家长的愿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少给孩子设限。如果认为孩子“只是”小屁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就会导致大人与孩子之间长期的不和谐。这时孩子会觉得,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愿望进行强烈的斗争。甚至还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所谓的小暴君。

很多时候,家长把握不好这个度,对于界限设定的模糊是造成孩子怒气发作的主要原因。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吃饭,而将手机放在宝宝面前给孩子看,这样显然也是不可取的。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找出了界限的六个标准:

1. 是不是有生命危险 2. 如果坏了,会有问题吗?3. 会不会打破别人的界限?4. 说“不”是为了省事吗?5. 从发展心理学来说,孩子有没有能力执行这个“不”?6. 说“是”的话家长会难受吗?

03 家长的压力调节,学会安抚自己

很多情况下,我们由于孩子的一个行为怒不可遏,比如孩子吃饭总是吃得满身满桌子都是,或者将画笔涂的沙发上,家长这个时候很容易不假思索说出事后让自己后悔不已的话。

我们充满爱意的自我本来是想毫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的所作所为违反了自己的本心。

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控制不住这股怒火,其根本原因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在童年时的自我价值受到伤害。这些伤害后来被压抑或者遗忘了,尤其是2岁之前发生的伤害。

成年人经常回忆起的美好大都是正常的童年,所以在看到自己孩子毫不克制地发脾气,自己也会觉得很奇怪。

作者认为在人脑的攻击性记忆中,聚集着痛苦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会在许多年之后被激发,像浴火的凤凰一样重生。这个时候,一个人就会以无比激烈的方式做出反应,但他其实并不是引发熊熊怒火的真正原因。

所以作为家长要意识到这一点,就可能会减少不受控制地爆发的次数,因为孩子本就不应该承受大人的怒气。

其实孩子越大,他们越能够在发怒的时刻采取控制自己的措施,只是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措施还很有限,因为如果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年龄的孩子可以具体掌握哪些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在最后

对于孩子的叛逆期,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而不应该把它视为一件可怕的事情。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施以正确的方法终将给我们带来最美的奇迹,那就是自力,优秀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