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贾浩义老师——马林

 收藏推荐 2022-03-22

每逢春节,我都会去看望贾浩义老师。今年是与朋友开车去的,很快就到了老师的艺术馆。只见贾老师拖着疲惫的身子,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出来。望着他的身影,我的心酸了。我望着老师那斑白的头发,深深意识到他老了。不,他是为艺术,为了“非常大写意”拼命的开拓,累成这样的。

我认识贾浩义老师,是在67年京密引水的工地上。我是兴修水利的民工,他是负责编辑朝阳区战地小报的美术干部。我听很多人说,他画画很棒,我便找到他说:“听说您画画很棒,您教教我画画吧?”他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第二次是在69年,王四营乡成立了美术小组,通知我去,一进场我愣了,几位老师中竟然有贾老师,我请求他们常来辅导我们,贾老师还是没有说话。有一位老师给我们背诵了毛主席语录,让我们在斗争中去学,斗争中去用。从那时起,我开始画速写了。

我们这个美术小组最后只剩了三个人。我们每星期活动半天。我好像记得大概是71年,贾老师到我们乡把那两个调去画“艳阳天”连环画去了,一去就是半年,我当时都傻了,因为我怕掉队,我暗下决心玩命地画速写。我只能利用劳动休息时间画,中午、晚上挨家挨户的画,为了提高绘画水平,只有拼命地画了。一年后,我拿着我的速写作业去贾浩义老师的家里。他一边看一边说:“你一直在画?”我点了点头。“我家你可以常来,你搞创作吧,想想你身边好人好事,画一张。”

我回来后,用了几天的时间,认真的创作了人物画“小保管”的草图。后来我拿着草图去了朝阳区文化馆,贾老师走到我身边问:“你带草图了吗?”我忙说:“带了!”我万万没想到,我的草图通过了,我被调到了文化馆国画创作组。从此以后,贾老师每天耐心的辅导我们如何创作、打草稿、下乡采集形象、收集素材,最后如何落墨完成。他衣着朴素,谦慎寡言,和我们吃住在一起。为了我们创作他付出太多了,我是第一次搞创作,通过这次创作,使我明白很多、懂了很多。他虽说话不多,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为了提高我们绘画认识,他常挥墨示范,学生们都争抢着要他的画。有一张我非常喜欢,我却不好意思,但落款时他竟然写到“马林存之,浩義画”。我当时惊喜万分,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保存着,时常拿出来看看。我们时常外出写生,别的学生都背着写生夹子,他见我一直用着我自己用纸板做的速写夹,忙把自己写生夹送给了我,我当时非常感动,那个写生夹我也一直用了许多年,非常珍惜它。

贾老师那张“长城脚下机声吼”和我创作的“小保管”那张人物画,被市美展选中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看的人很多,我十分欣赏他那张作品,久久不忍离去。他的笔墨磅礴大气,冲撞我心,使人振奋。那时贾老师已经展露出了他那过硬的传统中国画笔墨深厚功底。后来我们还一起参加了市创作经验谈。回来后,为了培养我,他让我到文化馆参加“艳阳天连环画创作组”,一去就是半年。那半年里,我几乎不要命了,每天就是拼命的画。我进步了,我深知,点滴进步都是与贾老师的培养分不开的,是他使我从一个农民走上了绘画之路。

1974年我被北京师范学校点名录取,上了美术专业班。贾老师时常来看我。我在创作人物画“种子”时又遇到了难题。他几次不辞辛苦出现在了我面前,认真指出了不足之处,帮我顺利的完成了这幅画的创作。他讲:“画画要情注于物,意蕴于胸,以心运笔。”他的这些教导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几十年过去了,至今难忘。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学任教。我一边教书,一边坚持创作,假期我来学校创作了人物画“山里人”,这时学校食堂没有开伙,贾老师来学校见我正架火煮玉米面粥喝。忙说:“吃这个怎么行!”急忙回家给我拿了几个包子。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吃着。他告诉我他马上要调到北京画院了,我高兴极了。他早就该去画院了,将来肯定大有作为,有大成就,成为大艺术家。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他都做到了。他成功了,我们从心底为他祝福为他高兴。多年来也时常想起七十年代我们常一起外出写生,骑着自行车去密云、延庆、房山等地。90年代11月份去了蒙古草原到鄂尔多斯,陕北到延安跨黄河深入生活。我们之间无话不说,论艺术人生,谈美好未来。他的各方面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在绘画这条路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贾浩义老师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谨以此文悼念恩师贾浩义先生

学生马林

我与贾浩义老师——马林

我与贾浩义老师——马林

我与贾浩义老师——马林

老甲艺术馆开馆时间:周六、日及节假日

上午: 9:00--11:30 下午: 13:30--17:00

老甲艺术馆:北京市昌平区霍营华龙苑中里入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