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 学则不固

 古典读书治学 2022-03-22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重,就是自重,用中庸里的话就是“戒慎恐惧”,按照曾子的话就是“如履薄冰”,用我们现在人的话就是要注重自己的形象,注意言谈举止,不能随随便便的。重,也是厚重之意,敦厚,厚德载物。威严,不是狐假虎威,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泰山现于前,其威严自显。这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也有例外情况,魏晋时候的那些贤达们,放浪形骸之外啊。禅门的有些大修行者,比如济公,也是疯疯癫癫。但是其内心深处,是极为庄重的,有一颗赤子之心在,所以,根子还是在内在。

回到自己,我穿衣服很随便,说话很多时候,喜欢开玩笑,这就是不重。却没有嵇康、济公这些人心中的那种庄重,真诚,这是个人需要改过之处。

学则不固。孔子说:“意勿必勿固勿我”。固呢,就是固执,固守,墨守成规。不固,就是不那么执拗。特别是和人相处的时候,能够聆听对方,能够接纳他人的好的建议,有过则改。在学问上,能够对话,是一个敞开的生命,是一个能被兴发感动的生命,也是能够感动他人。生命是流动的,鲜活的,是能够与物、与人、与自己的内心相感通的。不固,就是不麻木不仁,是可以不断地学而上达。

如果说,学则不固,和上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是顺承关系的话,因为君子不重,不自重,轻浮。他没有威严。其所学的学问,也不可能根深固蒂。随随便便就动摇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按照这种管理理解的话,也是行的通的。

这样就带来一种悖论,我们到底要不要“固”呢?这就是中道啊,不到位呢,就是不及。过头了,过于执拗,自我,那就是过。中道就是无过无不及。你看这就是经典比较有意思的地方——道可道,非常道。没法对象化,固定化,逻辑化,教条化。一旦变成一种教条了,问题就大了。

这对于一个爱看书的人来书,是一个大的提醒。我们的所学,是否坚固?是否到位,很多时候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在回到我们的定课精神,是否做到了择善固执呢?每到周末,各种事情干扰,有时候就想,停一次吧,也没有什么关系吧,我们总会给自己找理由。

主忠信。主,以某某为主。为人处世,以忠信为主。这就是曾子反思的时候所说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中于心。信,信于人。

其实,我们顺承上两句文意。主忠信,就是持重,就是坚固其心。言而有信,就是择善固执之啊。中于心,也是择善固执。

无友不如己者。不和在各方面上都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句话乍听之下有些伤人,这人是不是太势利了啊,是不是看不起人啊。我们来抠字眼,什么是友呢?

并不是任何一个人过来,都会成为朋友。两个人相感,先交,莫逆于心,这样才成为朋友,可以说是相互欣赏。什么叫相互欣赏,就是对方有值得自己学习、心慕的地方。友是很珍贵的,不是在酒桌上,喝了一顿酒就是朋友了,酒肉朋友,算不上真正的朋友。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谦逊的人,他总是能够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学习。可以说,一个擅长学习的人,时时刻刻,无处不是学习之所在。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夫子的学问之道的绵密,持续,无所不在。

在交友上,无友不如己者,也是君子持重之法,是君子固守道义之法啊。你看这就是一脉相承的。

另一解。如己,就是诚实第面对自己。不如己,就是自欺欺人之辈,不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即便做成了朋友,发现他是这样的人,就和他断交。不诚无物,诚在孔门是一个极为核心的思想。

还有一解,就是“不如己”,就是不类于己,就是道不同,不相与谋。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如果没有相同的志向,就没有必要做友。

过则勿惮改。孔子对颜回最大的评价就是“不迁怒,不贰过。”人的一生,不可能不踩坑,不犯错。关键是犯了之后,是不是及时承认,及时改正。这是很重要的,过,其实是认识上不足,觉知上不足,也可能是准备上不到位,及时调整,及时改正,行于正道,可谓善莫大焉。佛教里也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俗语也有浪子回头金不换。改过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是很精微的,需要学人克己省察的工夫在里面。

惮,是我们需要留意的一个字,很要紧的。人性在某些方面,有不够诚实的地方,就是很容易遮掩自己的过错,很多时候输不起,错不起。特别是一些有名位的人,更不敢犯错,怕犯错。

同样,这也是一种持重和择善固执,坚守道义,不怕失去了面子,个人的形象什么的。犯错了就犯错了,毫不遮掩。勇于承认,改正,反而能获得人的尊重和信赖。

我在交友上,其实是很模糊的,到底那些人是我的知己好友呢?是可以交心的,是有着共同的志向的呢?这样一反思,真的是怵然而惊啊!

君子不是那么好当啊,要自给自足。自重,威仪才足;不学习不上进成了个老顽固,就不再是个君子了。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他人,诚诚恳恳。君子呀,天在评,身边人在评,自己也在评,有一处不过关,都不能成为君子。不过,也不是一点错也不能犯,知错即改,又回到君子。如果明知故犯,明知道不对还去做,怎么办?伪君子自己清楚自己是伪君子,如果没有彻底的改变,那就永远和君子绝缘了。忠,首先是心的中正,行中道,正道,自然就有了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