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上将陈士榘回忆指挥华野八兵团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兰州家长 2022-03-23

1949年4月24日清晨,毛主席在北平西山双清别墅披阅南京解放的捷报,遥望南天,百感交集。他老人家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个占领南京的部队,正是我兵团所属35军的英雄战士。他们把革命的红旗插到了伪总统府的门楼!

文章图片1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迎来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页。当时。我兵团组建仅仅三个多月,在这短暂的历程中.即赢得这无上光荣,使我终生难忘。

(一)拟定渡江作战计划’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总部移驻徐州西南大北望,陈毅找我谈话,要我担任第8兵团司令员,并就兵团领导班子组成问题征求了我的意见。1月15日,根据军委决定,我免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职务,负责组建第8兵团。兵团主要领导除我任司令员外,尚有袁仲贤任政委(我军渡江以后才到任),江渭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参谋长。兵团下属第24、第25、第26、第34军共4个军。1月31日,第8兵团部进驻徐州原刘峙公馆,正式开始办公。

文章图片2

2月4日,兵团部自徐州乘车南下,移驻蚌埠,组织部队整训。3月5日,又进驻滁县,指挥部队备战。滁县曾经是国民党军“首都卫戍区总部指挥所”所在地,当淮海战役杜聿明部被歼后,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仓惶南逃经过这里。3月下旬,我在这里欣然会见了国民党军起义将军王宴清(原45军97师师长)。他曾经是率领三个团(—个团保卫蒋介石,一个团保卫顾祝同,一个团保卫总统府)的“御林军”师长。在我军渡江前的关键时刻,毅然率部起义,走向光明。王起义后,首先同他接谈的是兵团作战科副科长金子谷,接着,我接见了他。当王宴清郑重地向我呈交“南京城防图”时,我不仅赞赏这位年轻将领的胆识和勇气,同时对渡江作战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这份“城防图”,为我兵团即将进行的“攻占两浦,炮击南京”军事目标作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月3日,兵团部离滁县,经六合、天长,于5日进驻扬州,准备指挥部队渡江。

扬州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化城市之—,时值旧历阳春三月,扬州柳绿竹青,大地披金点翠,一派盎然春色,令人赏心悦目。这使我想起了大诗人李白诗篇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但此时此刻,长江以南半壁河山,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铁蹄践踏之下,江南人民在殷切地盼望着自由和解放。一种历史的使命感,使我无暇欣赏这美景,而潜心考虑着如何夺取渡江作战的胜利。到达扬州当晚,同江渭清带领情报股长张剑,赴泰州白马庙野战军司令部开作战会议。

20日,兵团部移至大桥镇,进入渡江作战的指挥位置。由作战股长姚杰拟写了渡江作战命令,经我签署后下发各军。

(二)进行渡江准备工作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为了达到保持其江南半壁河山,以便卷土重来的目的,在玩弄“和平”阴谋的同时,加紧布置其长江防御。他们以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上海八百余公里的地段(重点在宁沪路),设一、二两道防线;并以江防舰队及第二舰队驻守长江中下游;以三百多架飞机置于汉口、南京、上海等地,协同陆军进行防御。这就是被敌人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陆海空立体防线。此外,美、英舰艇停泊江中,有干涉我军渡江征侯。

针对敌人的反革命两手,党中央、毛主席为迅速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面通过和谈,争取和平渡江,并准备随时揭露反动派的阴谋,一面指示人民解放军加紧战斗准备,以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敢于顽抗的一切国民党军;命令第2、第3野战军在总前委统一指挥和第4野战军—部协同下,准备渡江作战,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及苏南、皖南、浙江地区,以捣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窠。

根据总前委《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及第3野战军的渡江作战命令,我兵团在渡江作战序列中划入东集团,东邻第10兵团,西接第9兵团,指挥第20军、26军、34军、35军共4个军,及苏北警备第7旅、特纵炮兵第3团和炮1团1个营。兵团进攻正面西自金河口、全椒、滁县,东到扬中、埤城、丹阳一线,包括南京、镇江、浦口、马鞍山等敌人重点设防城市。守备敌军为第28、第45、第99、第51、第54、第4军等共6个军。这就是说,我兵团必须在敌人重点设防、长达28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展开渡江作战,任务十分艰巨。

在战役编组上,原属我兵团建制的第24、第25军分别转隶给第7、第8兵团的作战序列;原属第7兵团的35军和第9兵团的20军则划归我兵团的作战序列。这是粟裕同志考虑到这几个军的历史沿革和作战特点而决定的。第24军抗战时期曾长期在江南战斗,善于山地战;第25军原系新四军淮南、皖江的部队,对那—带民情、地形都很熟悉;第20军是苏中部队,也在江南打过仗,第35军最先进入南京、浦口对面的阵地。

我军向南进军的最大障碍自然是素称天堑的长江。守敌战斗力较弱,缺乏纵深配备,但有海空军支援;我军则没有现代渡江工具,只能以木帆船为主要运载工具实施渡江,渡江后后勤支援可能一时跟不上。面对这些现实困难,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充分做好战前准备。为此,2月底3月初,我兵团各军便进至沿江一线,先后拔除江北岸多处敌前哨据点,展开了紧张的渡江作战准备工作。

第—,把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摆在首位。依据党中央、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和1949年任务的指示,结合传达贾汪会议精神,在部队中广泛开展了形势任务教育和新区政策、城市政策的学习,树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加强组织纪律和政策观念,从而为我军渡江南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大力从事船只收集和管理工作。至4月初,第一梯队渡江各军,平均收集各种类型的木船五百至六百只,加上一部分自制的,用以运送火炮、车辆、骡马的竹筏、木排和机帆船等。指挥部按战斗需要提前分配到各部队,基本上满足了渡江第一梯队师、团的乘载问题,解决了我军渡江的航运工具。

第三,进行渡江训练。渡江作战成功的关键,在于顺利航渡,成功突破敌人的滩头阵地。为此,各部队组织指战员练习游泳、划船和使用各种自制救生器材;介绍长江水性特点,反复练习上下船、航渡、水上射击、滩头爆破、登陆冲击等动作;组织黑夜江中航行。按“每条船都成为—个独立的战斗单位”的原则,配备了战士、船工、水手,调整了火器,进行了战斗编组。从而解决了渡江作战的战术、技术问题。

第四,组织渡江侦察。20军在军参谋长廖政国指挥下,组织了一支八百余人的渡江侦察支队,同苏北第二军分区和该区江南工作委员会,共同组成侦察指挥所。侦察人员在人民群众掩护下,勇敢机智,灵活果断,潜入南岸敌纵深,以明查暗访、捕捉俘虏等方法,查明了扬中以东沙头嘴至龙稍港段,长江南北两岸四十公里的敌情、工事、兵力部署等等,为渡江作战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

第五,做好船工工作。水手和船只是实施渡江作战的先决条件。各部队团以上机关分别成立了船只管理机构,并从部队中抽出一批优秀战士担任水手,同船工编组在—起。在政治上作为船工的骨干,在技术上拜船工为师,互帮互学,教学相长,提高了船工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军民团结和共同完成渡江作战任务的决心。

第六,充分做好后勤准备工作。华东支前委员会,对渡江作战,解放南京的支前供应工作,作了统—部署和安排,动员广大人民进行筑路、修桥,疏河、开渠、架设长途电话线路、筹集、运送粮草军需用品等,并给我兵团各军配属了民工团,随军服务。

经过政治、军事、后勤等一系列的充分准备,我军上下士气高昂,信心十足。战士们纷纷在毛巾、挂包、碗袋上的绣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字样,表示自己的决心。

(三)奋勇突破长江防线

由于国共两党正在“和谈”,因此渡江作战的军事斗争必须紧密配合“和平谈判”的政治斗争,为此,我兵团的作战方案几经变化。2月25日,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促成有利寸:人民的谈判,我们曾受命拟定了“攻占浦口,炮击南京”的作战计划。军委指出,我党与国民党的谈判大约在3月20日后举行,炮击准备应在3月20日前完成。

据此,我们拟定了包括狮子山炮台、飞机场、几个兵营和伪总统府等军事目标为重点的炮击方案。鉴于南京是六朝古都,中央军委明确规定,如谈判顺利解决,则不攻浦口;如不顺利,须施加军事压力,则应及时攻占浦口。攻击时间,应在南京代表团到达北京的那一天或后一天,不要过早。至于攻占浦口、浦镇后,是否炮击南京.则要看谈判进展情况如何,再行决定。直至3月27日,中央军委经缜密考虑后,又决定取消了“攻占浦口,炮击南京”的汁划。

我兵团渡江作战实施,主要由左翼两个军(20军、26军)担任突破江防;右翼两个军(34军、35军)首先担任监视南京、镇1工之守敌,尔后视情况渡江。第20军在第26军一部配合下,为渡江作战第一梯队,自三江营至龙稍港段强渡长江,登陆扬中,尔后渡夹江,经埤城、辛丰、上塘等地向镇江、丹阳地区进攻,截断沪,广铁路线。当面之敌为扬中三茅镇第41师师部率123团;镇江周围第4军;孟河51军军部。我第26军主力和第34军为渡江第二梯队。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谈协定上签字,我军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进军命令,千帆竞渡,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当晚,中集团第7、第9兵团首先在裕溪口至棕阳镇段展开渡江作战。21日晚,东集团第8、第10兵团,在江阴至三江营段同时扬帆渡江,我第20军之第—梯队以58师为右翼,以59师为左翼,第60师为军二梯队。各梯队均以强大炮火封锁江面,拦截敌舰,掩护我军渡江。21日晚18时正当我部按既定部署集结,准备发起战斗之际,风向突变,东北风骤起。我58师船只被风浪所阻,59师第—梯队第177团船只被大风吹散。其中2、3营与师、团失去联系。但我各级指挥员迎着风浪,沉着指挥。2、3营奋力登陆时,遭敌猛烈反击,情况紧急。当时5连指导员周文江振臂高呼“只有前进,不能后退!”全连顽强战斗,固守滩头,打退敌人一个营的多次反击。175团2营于东兴滩附近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奋勇前进,连续夺取6个碉堡并插上红旗。第5连2班的船桅杆被狂风吹断,船身中弹漏水。在一位掌舵船工牺牲的关键时刻,另—位鬓发斑白的老船工,勇立艄位,摇橹前进,并鼓励战士们沉着应战,但他又不幸中弹牺牲。全班只剩4人,弃船泅渡,冲向敌阵,终于夺取了滩头阵地。我军民就这样协力迎敌,劈风斩浪,终于按预定计划登陆扬中,敌人纷纷渡夹江南逃。这时26军和34军亦相继渡过长江。

4月23日晚,,我各部队先后进至丹阳、吕城,与攻占镇江、常州的兄弟部队会合,然后截断连接:南京、 上海的交通大动脉沪宁铁路,并对溃逃之敌展开猛烈追击。根据野司的指示,第20军和第26军均转归第10兵团统一指挥,参加追击、围歼逃入郎、广山区之敌重兵集团。

(四)把红旗插上南京伪总统府

就在南京东西两线我军大举渡江的同时,为及时解放南京、保护古城,中央军委改变厂暂时“不攻两浦’’的计划,,野司命令我兵团立即以35军向三浦(江浦、浦镇、浦口)进攻,肃清江北桥头堡,直取南京。这就是渡江作战中的“三浦战役”。任务下达后,我第35军广大官兵群情激昂,感到无比自豪,决心要在最后推翻蒋家王朝的战斗中立功。

当时控制南京长江北岸三浦一线的,是敌李延年兵团之主力第28军。敌军以江浦、浦镇、浦口互为犄角,利田地形构筑坚固防线,企图阻止我军逼近江岸。4月20日16时,35军在34军和其他兄弟部队及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涉过滁河,跨过老山,跑步向浦镇、 十里桥、江浦县城等作战地区接近。21日零时,我军强大的炮火先后向江浦、浦镇发起轰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我103师全歼江浦守敌,占领江浦县城;104师扫清了浦口前沿阵地,子敌重创;105师越过乌衣东南大片水网地带,沿东葛至浦镇的公路两侧直插浦镇。这时,我中路大军强渡长江成功的胜利捷报使战士们倍受鼓舞。他们越战越勇,先后占领了浦镇以西的大顶山、二顶山(即定山)制高点,接着与敌展开了逐个山头、逐个碉堡的争夺战。两浦守敌大部被歼,残敌仓惶过江,逃回南京。22日清晨,浦镇、浦口全部解放。遥望南京城内,只见一片混乱。’

浦口对岸下关—带,敌特残匪大肆烧杀抢掠;下关车站和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为了早日解放南京,保护古城,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我军必须尽快渡江。而江北的船只均已被敌人掠夺到南岸。4月23日黎明,104师即派人四处寻找船只。这天下午,他们终于在三河乡桥北村的江滩芦苇丛中找到一条载重一百二三十担的木船及船主童达兴。师参谋长张绍安请他帮助解放军渡江。老船工一听便笑了,他一不收洋元,二讲条件,欣然答应,并到老江口找—位贫苦的船工当助手。黄昏后,便载上侦察连指导员杨绍津和6位战士,自南京石油公司浦口储蓄所(即南京造纸厂所在地)出发,军民合作,撑篙摇櫓,逆水而上。船到南岸石油公司码头附近被国民党警察发现,战士们当即开枪将其击毙,随后便在下关煤港顺利登岸。童达兴不顾个人安危,往返大江南北6趟,渡送了—个连安全过江,使第35军的侦察干部和先遣分队,与南京地下党组织及时接上关系。他的英雄行为受到我军指战员的高度赞扬。南京解放后,第3野战军政治部和华东支前委员会为童达兴颁发了“功劳船”证书。

恰在这时,由南京地下党组织下关电厂工人机智地保护下来的“京电”号火轮正在等待迎接我军。当北岸群众用木船将我侦察人员送上南岸取得联系后,电厂工人立即升火,驶往北岸。与此同时,机务段轮渡所工人在反搬迁斗争中保存下来的火车轮渡和“凌平”号、“港平'号拖轮也相继升火启动。北岸栈桥修复后,“浦口”号也及时投入渡运。24日拂晓,下关水上警运会共产党员林大宗,与敌警察头目斗智斗勇,组织起一百多人的“水上挺进队”,将8艘巡逻艇从护城河开出,浩浩荡荡,开往浦口迎渡解放军.地下党员和工人群众,这时也四处奔走收集船只。上江、下江、内河的木船,民生、福记两个轮船公司,和招商局、铁路轮渡所等处的大小船只,也投入迎渡我军的行列。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在敌机轮番轰炸、扫射的情况下,无所畏惧,驾驶各种船只破浪往返,终于使我方35军顺利渡江,完成了解放南京的光荣任务。

4月23日午夜,第35军103师312团的勇士们高举红旗,跨越国府路(今长江路),直下伪总统府,把革命的红旗牢牢插在总统府门楼上。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在—片嘘声中降落下来,淹没在人群里。霎时间,南京一片欢呼,—支支由南京地下党员带领的欢迎队伍,涌向总统府附近,争睹插在南京的第—面红旗和护旗的解放军。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这支解放南京的队伍,就是8个月前济南战役中吴化文军长率领起义的部队同鲁中南纵队合编而成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编后新生的原国民党部队在这里参与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与此同时,我35军104师从南京左侧直下紫金山、中山陵,从东侧控制了南京城;103师从右侧直插清凉山、五台山等制高点,从西侧控制了下关江面;105师直向南京市中心,占领新街口、中山门一线市区。当朝阳的金辉撒满钟山时,南京换了人间。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90年5月,我专程来到浦口,踏着当年渡江英雄们的足迹,寻找老船工童达兴。可惜他已于1982年去世,这使我深感遗憾。令人欣慰的是,南京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些渡江的功臣和英雄。1979年落成的下关渡江纪念碑,已成为渡江英雄们永立在南京人民心中的历史丰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