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38篇|减少情绪消耗,你会感受到生活如此简单美好

 成长印记 2022-03-23
【1】
 
进步事件经过:早上很早醒了,挣扎了一下还是起来了,起来后写文章,写到一半姐姐醒了在房间大声叫我,于是赶紧进房间去看。她说也要起来,我说好啊,妈妈在写文章,你自己穿一下衣服哦。

说完继续回到电脑边码字,姐姐穿好衣服出来,我说刷牙吧,姐姐自己刷了牙洗了脸,看我还在打字,自己在沙发上看起了书。我觉得太棒了,我赶紧对她的行为进行了表扬。

我说,姐姐,你今天起的比以前早了半个小时,起的比爸爸还早呢,你今天自己完成穿衣洗漱,哇,你做到了,妈妈真的觉得你很棒!姐姐听了好开心,动力十足说明天还要继续早起,甚至要和我比谁起的更早。
 
过去处理方式:有时自己起的不早,有时自己起来了,还得帮孩子们穿衣,很费精力。
 
前后对比反思: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风向标,如果自己起的早一些,而且真诚地和孩子沟通自己在做的事情,孩子也会表示理解,就会自己独立地完成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这样就解放了父母的双手。当她靠自己完成后,及时给予她正向反馈,她会更有动力。
 
【2】
 
进步事件经过:妹妹起的比姐姐晚,听到我夸奖姐姐,妹妹就不乐意了,叫她起床时有点耍性子不配合,我没有生气。

我知道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妹妹看到我表扬了姐姐,自然也想得到我的表扬和认可,这是完全符合孩子的天性。我心里理解后,就没有说那些没用的,而是直接和妹妹说,妹妹比姐姐小一些,比姐姐起的晚一点很正常,现在妹妹睡够了,配合妈妈一起穿衣服吧,我看看妹妹是不是穿衣服也很快。于是把妹妹抱过来穿衣服,果然妹妹听了之后,很配合,稍微帮助一下她很快就穿好了。

因为没有说教,我们三个全程都很开心,乐呵呵地,早餐妹妹也吃的很主动吃了不少。
 
过去处理方式:妹妹起的晚,还耍性子,免不了来一顿说教。
 
前后对比反思:少一些大人思维,少一些大道理,走进孩子的心理,想她所想,合理范围内给她所需,及时回应她的情绪,那么一切都变得很简单。

【3】
 
进步事件经过:晚上到家很饿,姐姐已经吃好饭了,妹妹还没吃完饭,而且一见我回来又开始撒欢了,马上离开了饭桌没有要吃饭的意识,说要跳舞给我看,叫我不要走开站在旁边看。

我看到她饭还没怎么吃,不想看她跳舞,于是说,妹妹先吃完饭,妈妈再看你跳舞吧。然后就去厨房做了吃的了。妹妹见状不高兴,在房间哼哼唧唧,不愿意出来吃饭,叫她来吃饭也不出来。

我没有生气,我想到妹妹最近上了舞蹈课,她兴趣正浓,她一天没见到妈妈了,她只是很急迫地想要和我分享她的舞蹈,在她眼里跳舞比吃饭更有意思,这不是她的错。

我这样一想时,她在房间耍赖也没有激发我的不满情绪,而是走过去抱起她说,妹妹,妈妈很想看你跳舞,不过妈妈现在肚子很饿,我们先一起吃饭,吃饱了再看你跳舞好吗?妹妹听我这么说,而且我拥抱了她,她马上没有了情绪,笑起来说好的。于是,我们俩一起吃饭,妹妹很快吃完了。

过去处理方式:又不好好吃饭,一吃饭就到处乱跑,跳什么舞啊,赶紧过来吃饭。这些话肯定不经脑子先冒出来了。妹妹听了只会越发觉得委屈,大哭大闹,而我听到后又会烦躁发脾气,最终以我发脾气,妹妹被迫接受或者不吃饭结束。
 
前后对比思考:理解孩子的心情,理解她的所作所为,适当引导她,说出你的感受,真诚沟通商量,孩子会理解和配合你的。
 
【4】
 
进步事件经过:今晚不到8点就到家了,比较早,吃完晚饭陪妹妹玩,看妹妹跳舞,时不时看手机,看了几次,妹妹说,妈妈,你不要看手机,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我听了一惊,这句话就是我对她说的,她经常吃饭的时候跑去玩别的,我就这么对她说的。没想到她活学活用了,看来她的不专注有可能是源于日常我们陪伴她的时候不专注,时不时看一下手机,彷佛会错过什么,有时确实有工作,陪伴心不在焉的。听妹妹这么一说,我说,妈妈把手机放旁边,专心看妹妹跳舞。

投入进去陪伴姐姐妹妹时,自己也很快乐,姐姐妹妹分别给我唱了学的歌曲,又给我看她们学习的舞蹈动作,妹妹看了芭蕾舞后,一直给我看她立足尖。虽然妹妹立起来站不稳,但我还是不断给她鼓励,称赞她做得不错。我们一起相处的很开心。

玩了很久,妹妹不舍得去洗漱,还要玩,终于沟通好完成了洗漱。妹妹洗漱完又说肚子饿了,估计刚才运动了很久消耗掉了,我耐心跟她说刷了牙不吃东西了,抱着她和姐姐坐在床上看绘本,转移了注意力,她没再说吃东西了,一起看得哈哈大笑。

看完绘本,我看时间差不多了,让她们睡觉,姐姐比较配合,还说明天继续早起,妹妹开始闹不想睡觉还想玩,坚定关灯,耐心安抚,终于都躺下睡了。
 
过去处理方式:确实很多时候陪孩子,心不在焉,经常看手机。妹妹洗漱完吵闹要吃东西,要么说教要么顶不住给她吃了。睡觉也是,总是很难控制好时间,孩子们很晚睡觉。
 
前后对比反思: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她们的行为很多是从我们这习得,包括怎么说话,怎么化解自己的情绪,怎么沟通合作,耐心讲解温和坚定。尽量早点回家陪孩子,到家尽量专注陪孩子,孩子得到的高质量陪伴够了时,她就不会再缠着闹情绪或不睡觉。尽量安排好时间,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作息。
 
当不再消耗情绪时,你会发现生活如此简单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