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谱畅谈 | 关于编修华夏张氏统谱的几点思考

 风行阁影像 2022-03-23


原创2022-03-12 18:14·

撰文:张先德

编辑:掌上张氏

来源:掌上张氏公众号

统谱畅谈 | 关于编修华夏张氏统谱的几点思考

家谱是记载家与家族历史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人眼中,家谱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记录着家族发源、生息、繁衍的全过程,是“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夫族之有谱,尤国之有史也。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也就是说,家谱具有考世系、序昭穆、辨血统、敦睦道、收宗族的特殊作用。

2009年5月,世张总会第四届恳亲大会在河北清河隆重举行。会上,有宗亲提出,应该编修一部涵盖全球的张氏统谱。2010年5月28日,庚寅年华夏张氏祖庭祭祖大典结束后,在华夏张氏祖庭召开了第一次《华夏张氏统谱》编修工作座谈会。自此,华夏张氏统谱编修工作正式启动。

统谱编修工作启动六年多来,统谱编委会办公室,在世张总会秘书处直接支持关注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在海内外张氏宗亲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一是起草了编修统谱倡议书、推荐统谱编委会成员及联络人;二是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统谱编纂委员会,协商推荐编委会人选,并取得近百名专家、学者和教授的支持。三是起草了《华夏张氏统谱·总谱》框架初步构想、关于《统谱》编委会组织架构的初步设想(草案)、编纂委员会工作规范(草案)、捐助褒奖办法(草案)等一系列文件。四是召开了特邀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并对编修工作寄予厚望。五是召开了编修工作会议。世张总会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推动各地统谱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一些省、市、县张氏宗亲机构,积极响应,扎实工作,为编纂华夏张氏统谱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毋庸置疑,从这六年多的实践看,统谱编修工作难度确实很大。不少地方费了很大的劲,效果却不理想,尤其在建立编修组织上,进度同样不理想。如果按现行的进度,恐怕十年、二十年也难以完成!

所为者何?个人以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资金缺乏二是专门编修人才不足三是资料搜集难度大四是诸如世系、字辈、电子族谱、血缘认祖与文化认祖等技术性难题一时无法统一等等。鉴于此,本人根据自身的思考,谈谈个人的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统谱畅谈 | 关于编修华夏张氏统谱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资金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古人总结的一条真理。实践证明,今天依旧正确无比。编纂华夏张氏统谱,与做其他任何一件事,是同一个道理。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金的问题。对于一级政府而言,这个很好解决:领导指示,财政安排。而对于民间机构或组织来说,没有“财政安排”这个优势条件。怎么办?自己想办法筹集。好在大家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一个家族编纂家谱,筹资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收取丁费,二是要求家族中的老板和热心家族事务的族人捐献。除此之外,那就是家谱编修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售谱收入。今天,我们编纂华夏张氏统谱,本人认为,筹措资金同样有两个途径:一是华夏张氏祖庭或祖庭所在地政府或有关宗亲机构,从历年通过祖庭施行招商引资的项目中,先拔出一部分资金垫底,作为开办经费使用;二是发动海内外张氏宗亲和张氏企业家捐赠。从过往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海内外张氏宗亲和张氏企业家们为祖庭建设、为统谱编修作出了奉献,捐赠了不少的资金,这种敬宗爱族的义举应该充分肯定。但是,现实很骨感,目前统谱编修经费还有很大缺口,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么办?进一步发动、鼓励张氏宗亲和张氏企业家捐款。2016年5月,经世张总会秘书处张文彪秘书长审定同意,统谱办发布了“关于设立《华夏张氏统谱》捐资账号的公告”,要求我们张氏宗亲进一步广泛宣传,动员有奉献精神的宗亲积极为编修统谱继续捐款。现在统谱编修工作已经到了没钱不能推动的阶段,希望各地宗亲积极奉献。统谱办也将在世张总会秘书处的直接领导和监督下,建立规范的管理办法,严格加强管理,严格资金的开支范围,让所有的捐款都用到统谱编修工作刀刃上。

二、关于人才问题

100多年前,龚自珍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纵观历史,无不说明,得人才者得天下。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哪里人才聚集得多,哪里就会兴隆,哪个行业人才竞争激烈,哪个行业就充满活力。

在中国大陆,许多姓氏都编纂了本姓氏族谱,我也亲眼见过不少的族谱,其编修质量可谓参差不齐。一般而言,族谱主修者素质越高,其族谱编修质量就越高。反之,则质量低劣,不忍卒读!编修华夏张氏统谱,人才,理所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没有高素质的统谱编修人才,那么,编修统谱就是一句空话!经过数年的努力,统谱办虽然物色、招募了一批统谱编修人才,同时他们为编修统谱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统谱编纂工作还缺少一批能独当一面的领军人才。另外,各省、市、县所属的统谱机构也短缺编修人员。目前,辽宁、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没有牵头人。从县(市)级来说,还有一半以上的县(市)没有联系人,更没有牵头人。因此,继续物色统谱办编纂人员和各省、市、县编修工作牵头人和联系人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除此之外,还需要继续发现、聘请有关族谱学研究专家和学者,充任审定组成员,继续物色张氏贤达担当统谱总谱各卷的起草和编辑工作。

三、关于资料搜集问题

收集资料,是编修统谱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无穷尽的工作。截止到目前,华夏张氏祖庭征集了一批族谱,统谱办收集了一些海内外张氏提供的相关资料,这为编修统谱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据2016年5月河北省清河县“丙申年华夏张氏祖庭祭祖大典”期间举办的《海内外张氏族谱展》所展出的情况来看,共展示各地各支系珍藏的老族谱和新编族谱近500部,计1100多册。通过集中展示族谱资料,交流修谱经验,同时为搜集更多的资料,为各地宗亲查找、对接世系提供帮助,创造条件。祖庭族谱馆珍藏的族谱也参加这次展出。这次谱展,除马来西亚、台湾等海外族谱外,共涉及中国大陆22个省份的族谱。其中,唐宋时期族谱16部,民国时期族谱96部,编修次数最多的达18次。另外,还有通过二维码展出的数字化族谱和电子版族谱。

下一步,统谱办将采取措施,继续鼓励各地各支脉张氏宗亲积极捐赠族谱,为丰富华夏张氏祖庭族谱馆充实资料,继续为统谱办提供资料。同时,要发动各地张氏宗亲,联系督促还没有编修族谱的张氏家族,确定专人把本支脉开基祖及其世系下的基本情况搞清楚,把文字资料报送祖庭族谱资料库,以保证统谱编修工作的需要(关于各支脉提供资料的要求,可参考华夏张氏统谱网(网址:
http:///index.php/index/content.html?id=174)。如若某一支脉不提供自己开基祖及基本文字资料,统谱中就必然会没有这一支的记载!这一点,务必请各地各支脉宗亲和相关宗亲组织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按要求尽快报送资料。

现阶段,大家都在说统谱的事,特别是在一些张氏家族或张氏宗亲组织的各类会议上(如晒谱会,族谱交流大会等等),“统谱”一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是,统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许多宗亲莫衷一是,说法不一,以致造成一些混乱。本人认为,所谓统谱,我们必须以世张总会认可的说法为准。即“统谱,就是涵盖全球张氏的一部族谱”!关于统谱的内容,世张总会统谱编委会认为,《华夏张氏统谱》分为总谱和分谱两大部分。总谱部分,由统谱编委会组织编修。总谱分为《综合卷》、《综合世系卷》、《各地旧谱序卷》、《各地开基祖和后裔聚居地卷》、《古今人物卷》、《历代文翰卷》、《祠墓文物卷》、《张氏重大事件卷》、《功德卷》等。分谱部分,由各地各支脉自己组织编修

我们能为统谱编修做点什么?根据个人的理解,每一支张氏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编纂好本支族的张氏族谱,并给华夏张氏祖庭或统谱办寄送1—2部(套)族谱;二是写好一篇文章。即根据统谱办的要求,按照《各地支派世系源流及分布情况调查统计内容》的规定,写好本支派世系源流及分布情况这篇文章,并及时将文章报送到统谱办。本人于2014年底,编纂好《牌口张氏族谱》,并于2015年初寄赠一套给华夏张氏祖庭。2015年元月,由本人起草的《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张氏贵文裔世系源流及分布情况概述》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统谱办。2016年6月,统谱办相关负责人经过审定,认为本人撰写的《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张氏贵文裔世系源流及分布情况概述》一文,内容全面,层次清楚,行文规范,值得各地参考。并在四川省遂宁市召开的第三届川渝张氏谱祠文化交流大会上予以推介。

寄赠一套族谱,写好一篇文章。本人在有关会议上,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现在将这些情况记载在这篇论文中,看似多余,实则不然,敬请各位明察。

统谱畅谈 | 关于编修华夏张氏统谱的几点思考

四、关于统谱编纂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下面我要说说统谱编修中的几个技术性问题。只是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限于篇幅,不作详尽的论述,只作简约的说明,权作一家之言吧。

1.关于世系的问题

何谓世系?世系,亦称“世次”、“世统”,专指某一姓氏世代相承的系统,或指某一家族世代相传的系统。其由家族中男丁按世次排列而成,也叫世系表。世系是家族血缘传承的直接表述,是族谱的重要内容。家族世系表,一般采用“吊线图”或“垂丝图”的方式。世系内部,以第一代(始迁祖或开派祖)为准,之后的结构分为直系、旁系(支系)等。

编修华夏张氏统谱,其世系怎么弄?有人提出,要从得姓祖挥公开始,一代一代排列出来,直至当今。这个想法是好的,问题是有没有这种可能?本人认为,这个想法是理想主义者的“空想”!我以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世系来说明。西汉高祖皇帝刘邦的大谋臣张良,他是挥公的几世孙?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第74世,一说是第80世,相差了6世。谁的说法正确?不知道!2016年3月,湖南省张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崇华先生领队,对湖南省郴州市、永州市、衡阳市、益阳市张氏宗亲会进行走访、对谱时发现,唐玄宗朝一代名相张九龄的世系,在各地各支的族谱中,记载五花八门。郴州市宜章、汝城族谱记为第103世(以挥公为第一世),桂阳族谱记为第108世,衡阳、江永族谱记为第115世(据说浏阳市张化孙公裔谱记为第122世)。究竟是多少世?谁也说不清!据悉,湖南省各地张氏宗亲强烈要求省总会做出定论,怎么做?没办法做!谁也不敢做这个定论。因此,从挥公开始,一代一代准确排列世系表的事,只是个伪命题。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实事求是,从自己所在支系的可考始祖、始迁祖开始,编列世系表,这才是唯一可行之举!那种动辄就要从自己开始,往上追溯到挥公的“完美世系”是根本不存在的、是自欺欺人的水月镜花!

2.关于字辈的问题

字辈,又称派语,是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记载宗族世系人名的派语,又称昭穆、班辈、班次、辈份、排行等。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邦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派语通常是一些寓意深刻的四言、五言或七言类诗。它在研究族姓群落聚居、家族繁衍、迁徙流转、世系辨析、伦理道德、寻根问祖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修华夏张氏统谱,有人建议,要统一全世界张氏派辈。初听,似乎有道理,加之建议者能说出各种理由,因此,跟风者不少。本人认为,统一全世界张氏的派语,同样不可行!其一,正如准确排列自挥公始的世系一样,只是一些人的良好愿望罢了,现实中根本就是行不通的。因为世系的不确定,那字辈就跟着“漏洞百出”了;其二,假若统一派语成功,那如何区别你的支系?一些地方,编修通谱,统一派语,貌似做得很好很完善,意义深远。只要你我双方说出自己的字派,就能知道双方各是第几世,差距有几代,情况好像很明了,查找似乎很方便。其实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很难区别双方各属哪支哪系,这是一个很易造成混乱的做法。比如:你是A派,我也是A派。那就是说,你我是同一辈份,但是,你是甲支族,而我却是丙支族。如果时代久远,说不定两支族人就会“混为一谈”!现在,就以本人所在的湖南省张栻南轩裔为例说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湖南省宁乡县南轩裔孙张铣、张而昌编纂《张氏通谱》(共8卷)。该谱以张栻(字南轩)为开派第一世祖。从第23派始,统一派语为: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畅,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俗称“宁乡官山通派”或“南轩通派”)。也就是说,第23派为“德”字派,第24派为“茂”字派,余类推。编者号召南轩后裔采而用之。但是,情况并非如编者所愿,至今仍有许多南轩后裔使用本支系的派语(俗称“私派”),而没有采用南轩通派。本人分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以后造成混乱!

叙说了世系、派语,再回头说说个人对“统谱”二字的理解。上文中本人提出:“统谱,就是涵盖全球张氏的一部族谱”。这并不是说,要把海内外所有张氏宗亲,全部清晰的连接到以“挥公”为根基的这棵大树上。这既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司马迁作《史记》,记载了自三皇五帝至汉武帝共数千年的历史。他只是以看不见的时间为主线,分朝代、分类别、分帝王将相等分而记之。我们编纂华夏张氏统谱,应当学习司马迁的作法,把我们能够收集到的张氏家族资料,按地区、按支系而分门别类的详尽记于统谱中,而不是生硬的将天下张氏这些单个的“瓜”,强挂在挥公这棵“大树”上。

统谱畅谈 | 关于编修华夏张氏统谱的几点思考

3.关于电子族谱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今天的我们跑步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电脑的推广和普及应用,给当今的国人带了极大的方便。现今,无论哪个地区,无论哪个机构,更无论是哪个机构的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大都能熟练使用电脑。这是形势所需,更是形势所逼。就如全民炒股、全民开车一样,成为了一种生活技能。因此,在一些家族编纂族谱时,编修电子族谱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更有一批张氏电脑方面的年轻人,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开发出一些编修家谱的软件,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据介绍,编修电子家谱好处多多,特别是电子家谱还能上传网络,让居于海内外的张氏宗亲,还能就近很方便的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家谱,补充完善自己的家谱,修改家谱中的错误,的确是善莫大焉。华夏张氏统谱办也认可了这一做法,还准备将其引入统谱的编修中来,本人也是赞同的。但是,编修电子族谱也有局限性。尽管电脑、网络已经普及,但是,对一些老年人,特别是一些乡村的老者,电脑和网络还是遥不可及的新兴事物,学习和使用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其次,对于普通的大众,要把自己的族谱上传网络,也是困难重重。这一点,本人就深有体会。无论是“13亿家谱网”,或者“千亿家谱网”,本人都做过尝试,均是半途而废。究其原因,一是一般的人,都非专业人员,对电脑、软件大都是一知半解,根本就无法弄懂那些繁琐的电脑程序。二是一些电脑软件还不完美,功能还有缺陷。某家谱网站的客服说,必须先建字辈,后建家庭。如果建好了家庭,则只能在后面添加字辈,而不能在前面再作任何改动。这是因为往上再添加辈份,家庭却不能跟着辈份前移,这样辈份就乱了。如果要往上修改电子家谱,那比重建要多3-5倍工作量!客服解释说,因为每一款软件都有他的逻辑关系。虽然我们在开发这款软件之前也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那也是没有办法,只能请您重建!因此,本人认为,电子家谱是新兴事物,须加大培训力度,须大力推广普及,使大家爱用、会用电子族谱。同时,依然要以纸质家谱为主。两者相互相存,不可偏废

4.关于血缘认祖与文化认祖的问题

一般而言,家谱具有辨别血统的作用,但由于早期家谱大多没能保存下来,现存家谱大都是明清以后,特别是民国时期所修,而所述先祖事迹都远在明清以前,甚至上溯到受姓始祖,其间相距数千年,要做到真实可靠并非易事。因此,过去修谱者在追述先祖源流、先人事迹时,往往张冠李戴,混淆事实。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民间修谱之风颇为盛行,情况相当复杂,其中沿袭者有之,攀附冒认名门者有之,含糊其事、胡编乱造者有之。真假相间,不一而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称是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之后,认为白公胜在楚国被杀害后,子孙逃亡秦国,世代为将,白乙丙即是其中一个。白乙丙裔孙白起为秦国立过大功,受封为武安君,白氏从此兴盛。事实上,白居易的这些自述完全是无稽之谈。因此,后来有人针对家谱的这种妄相攀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出于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苟引先贤,妄相假托,无所取信,宁足据乎”。我国古代许多家族拉名人作祖先,并把他们记录在家谱中,其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众所周知,我国姓氏的来源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发展过程中又经过离合演化,情况十分复杂。今天使用同一姓氏的人,历史上不一定同宗同姓。尤其是一些大姓,来源更为复杂。在不少民间编修的家谱上,还常常可以看到自己与历史上某位名人联系在一起,确信自己是某位名人的多少代孙,自己的血统纯正。其实,这种说法也是难以成立的。因此,在我国流传很广的“万代一宗”的观念,其实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

所以说,要想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找出一个千百年来一直是百分之百纯正血统的姓氏,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同姓一家”、“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都不过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而已,仅仅具有思想观念上的凝聚力,并不能认为历史上真的如此。因此,尊重历史、注重实际,坚持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缜密、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才是我们编修华夏张氏统谱应有的工作态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张氏微信群,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