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控日记 | 封控了10天后,我终于解封了!

 蓝天白云黑狗 2022-03-24

黑狗的封控日记

晚上,小区群里通知解封。与过去一张张“闭环做核酸”的通知不同的是,这次字数很少。然而,也就是这寥寥数字,引发了群里一片欢呼——点赞、撒花、表情包……大家伙为了这一天,日思夜盼,捅喉咙捅到生厌,情绪上来时还在群里破口大骂、一度气氛尴尬。好在,“春天”终究还是到了,如愿以偿地到了。

小区封控了十天,停车位上的车也同主人一起“按兵不动”,雨刮槽中落满了树叶和小野果,生动地记录着时间的堆积。

连下几场春雨之后天空放晴,我们无比盼望的“春天”在历经了短暂的“寒冬”之后缓缓到来,这是一场集体式的“过冬”,寒冷中也有别样的温暖。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带着相机来一场小区里的“晃游”,走走停停,晒晒太阳,拍拍照,不亦乐乎!一对母女走在我前面,下了楼,妈妈把怀抱中的女儿放了下来,小女孩愣了一会儿说:“妈妈,我发现一个问题——我怎么自己走路了!”那个妈妈和我一并笑了起来。“你这是什么问题啊,你看阿姨都笑了!”随后,我们一同去了小花园,我顺手给母女俩拍了张照。

当一群人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社群关系也就慢慢形成了。因为这不长不短的10天封控,人和人之间也渐渐变得熟悉,会因为共同的目标而合力,也会因为偶尔的歧义产生争执,有吵有闹,有闲聊的欢笑也有彼此的心理支持……“

刚接到封控通知时,大批人流涌入菜场,不喜欢人群的我见状望而生畏,邻居姐姐听闻后帮我带了一堆蔬菜,满满的安全感就是从这袋菜开始的。

(疯狂囤货的人群)

“远亲不如近邻”,没有任何时候比此刻更令人感受真切。纵然平日接触不多,生活圈子也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彼此却是空间距离上最触手可及的支持,物质上的,精神上的。

(满满一袋蔬菜)

另一户邻居是一对老夫妻,他们的女儿定居英国,因为疫情的关系,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国了。上了年纪的他们经常会向我咨询一些手机故障、网购等信息化的问题,而独自一人居住的我也常常受到他们的照顾。下雨了提醒我收衣服,门口的垃圾经常被他们顺手丢掉,小区的各项通知阿姨也会特意私信我……人和人之间因为这种彼此需要而建立了一种稳固且温暖的关系。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故事)

疫情封控期间,每天都要做核酸,楼里也建了单独的群用以通知核酸时间。楼里有很多独居的老人没有微信,不能及时接到消息,作为楼长的邻居阿姨委托我负责楼下住户每天的“呼叫”服务。而我也习惯了每天敲完隔壁家的门,然后下楼梯敲另一家阿姨的门。某一天早上,敲了好久的门,没人应,我猜想她应该已经下楼了。刚出电梯,迎面遇到,她热情地对着我说:“你是几零几的吗?平时你戴着口罩我都不知道长啥样,谢谢你哦,每天过来叫我。”我礼貌又不失尴尬地一笑,作为社恐的我,被大庭广众地感谢,一时脸红,但还是温暖的。

温暖别人和被别人温暖都是件很幸福的事。兴许是帮了邻居阿姨很多忙,也兴许单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阿姨家包饺子、烙饼时总会给我送点,有种小时候去邻居家吃饭的感觉,温暖且满足。

/////////

隔离空间却隔离不了爱,疫情绊住了我们外出的脚步却也让我们有充分的机会去留意身边的人。住在同一栋楼里的我们更多时候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帮忙推一下大门或者停留一下电梯已是陌生人之间最大的善意。谁能料到一场疫情,让我们迅速地成为了“命运共同体”——是做核酸时,被放进一个试管的XX楼;是楼上楼下缺啥生活用品,就群里吆喝一声的邻里;是会因为某些情绪起争执,但却依然能拧成一股绳的家家户户。

疫情让我们发现了温暖,放大了温暖,那些平日里被忽视的或者被视作习以为常的点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春风一般,吹拂过我们的眼睛,有噙泪的感动——

每天风雨无阻给我们做核酸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重复性的话语、重复性的动作,他们不厌其烦,耐心且细致;

疫情期间保证物资运送的外卖员、快递员,因为有他们才有了无忧的衣食;

24小时值班守卫、半夜搭起防疫屏障的警察、保安、志愿者,他们的负责和迅捷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垃圾站的大叔每天准时准点清理垃圾,换来了我们特殊时期依然干干净净的环境;

环卫工人耐心地清扫着草坪上每一片落叶,不让枯败的落叶遮住了盎然的春意;

小区游乐场上的孩子们戴着口罩欢快地玩耍,清脆的笑声活跃了紧张的氛围;

小花园里坐在长椅上的阿姨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择着葱,形成了一道安谧的风景;

电梯间的广告屏上循环播放着“抗疫视频”,安抚也鼓励着进进出出的每一个人;

无论风雨,始终井然有序的核酸队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渺小付出,为老师和学生特设的绿色通道,所有人都自觉让路,积极配合;

居委会间隔几天会开放一次的“家门口菜场”,成为了大家的坚实而有力的保障;

小区里的商贩想尽办法为大家供应充足的物资,满足“温饱”的基础上还能吃到新鲜的草莓,格外幸福;

这座城市在放慢了节奏的同时,也放大了无限的爱与力量,在“战疫”过程中涌现出的温暖常常抚慰着“疫情”带来的不安和焦虑,让我们有了更强大的内驱力把生活过成有限范围内最好的样子。

(一个人的封控生活)

小区的“春天”到了,上海的“春天”还会远吗?

点击下方蓝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