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启示录035:为何说不凌下不援上能够无怨

 新用户17779036 2022-03-24
导读
中庸书中,为什么说不陵下、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面对逆境,君子和小人的表现差别在哪里?为什么当领导,要特别小心投你所好的下属?为什么说北方,尤其是山东,影响发展一大原因是尊重权威,不尊重常识,重人情不重规则?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今天,我们一起来精读《中庸》第14章的下半段,先读经文。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01
咱们还是用今天的家常话,来翻译一下。
自己居于上位,不会去欺负那些在自己下位的人。自己处于下位,不会去攀缘和巴结那些居于上位的人。
努力反省和修正自我,而不是处处苛求他人,挑别人毛病,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就不会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对上,不会怨苍天,对下,不会去怨他人。
所以,一个有道的君子,应该心平气和地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的到来。
而智慧不足的小人,往往会有侥幸心理,老想着铤而走险,耍一些小聪明,去投机取巧,来获得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孔子说过,一位真正的君子,立身处事就跟射箭一样,射不中靶心,是不会怪靶子摆得不正的,而是反思自己,检讨自己的箭术哪里不够好。
之所以会把第14章的这下半段单独拿出来读和讲,就是认为这一章对于今天的我们,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现代人不道的嘴脸,也可以成为我们检讨自我,修正自我的一个参照和一个指引。
02
2018年精读《中庸》第14章的时候,我写了一段心得:为什么说“不陵下,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就能够做到无怨呢?
其实,所谓的上和下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眼前的高低上下之分,都只是暂时的,一夜之间就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人若无求品自高,如果过于贪恋权位,仗势欺人,必然会在下级那里制造对立和怨恨。
你在位的时候,人家不能拿你怎么样,人家现在暂时级别低,不能跟你一般见识。
等将来你失势了,人家得势了,人家会利用他的权力、利用他的地位,找回心理平衡。
君子都知道天道好还,有作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今天仗势欺人,就等于为自己的未来种下了祸患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自己是要承担后果的。
03
还有,为了一己私利而向上攀缘,巴结权贵,即使是暂时取得了一些眼前的利益,日后也要为自己的这种不义,付出很高的代价。
所有的不当得利,都要加倍地买单,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种提前获取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实际上是盗取别人本该拥有的福报,相当于从自己的信用卡中透支金额,后面会有高额的罚息。
更关键的是,今日身居高位者很有可能一觉醒来,就变成阶下囚。
如果和这些人捆绑得过紧,虽然暂时让自己看起来高了那么一点点,但是会随着靠山的倒下而覆灭。
一个领悟了天地之道的君子,自然知道阴阳平衡的法则,随时随地保持一颗平静平和的心,不奢求分外之得,亦不担心意外之失,自然也就无求,无求自然也就无怨了。
04
我们读了这一章的《中庸》,做老板的、做高管的、做上级的,一定要重视一件事。
那就是,特别会谋人的下属,特别会来事的下属,你要万分小心。
为什么这么讲?
如果一个下级,总是有意无意地讨你喜欢,投你所好,并且刻意地表达对你的尊敬和忠诚,那么你最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按理说做下属的,你应该老老实实把事情办好,如果总是无事献殷勤,那么非奸即盗。
如果一个做下属的,不愿意多花心思去谋事,把事情办好,反而一门心思去谋人。
根据几十年的职场经验和对人的观察,这样的人十有八九是别有用心的。
当面讨好你、尊敬你、吹捧你的下属,可能一转脸就会和外人一起算计你、欺骗你,甚至坑害你,把你卖了,你可能还帮着他数钱。
05
在山东就看到过好多这样的案例,本来一家私人的公司,做经理的应该老老实实把自己的部门管好,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好。
可是逢年过节却要给总经理送礼,还经常有意无意地表达对我们这些合作单位的不满。
因为公司在困难的时期,很多宣传推广的费用我们不建议花,他就暗示我们挡了他的财路。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的经理当面做人背后做鬼,老板心目当中的忠臣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变成坑公司、害公司、吃里扒外的大坏蛋。
跟山东的公司打交道特别多,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很多经理人,都是两面人。
开会的时候,拿着个小本拼命地在记,吃饭的时候殷勤地给老板、给自己的上司端茶、倒酒、开车门、打伞。
可是一转脸,在他的下属面前,他就成了老板,要让别人给他打伞、开车门。
而且,那些在老板面前毕恭毕敬的经理,十有八九刚刚和外人一起做好了去蒙老板、骗老板的计划,甚至刚刚吃过别人的请,拿过别人的好处。
06
作为山东人的后代,又跟山东人打了近20多年的交道,我个人的体会非常深刻。
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人,他们身上有非常多的优点,比如说厚道、好客,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中庸》文中讲的很多人都喜欢“援上”和“欺下”。
尊重权威,不尊重常识,看重人情,不看重规则。吃饭喝酒的时候特别认真,到具体做事的时候,反而不够认真。
以前我总感觉到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沿海的省份,山东的港口条件更好,而且他们的GDP也不低,总感觉山东的老百姓,没有江苏和浙江的老百姓有钱。
后来我才明白,人均GDP山东只相当于江苏的2/3。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于,大家过度地尊重权威,而不尊重常识。
年轻人过度地尊重长者,长者不尊重年轻人的创造力。做事情的时候太讲人情,不讲规则。
吃饭喝酒的时候程序复杂,极度认真,做事的时候反而缺少流程的细化和精准。
07
我讲这些,没有想批评山东人的意思,我想讲的是,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有他的优势,也都有他的缺陷,应该守住自己的优势去借鉴别人的优势。
如果吃饭喝酒的时候,都在抱怨别的地方的人太精明,而不去检讨自己的不理性、不认真。那么作为孔孟之乡的人,是不是应该愧对孔孟两位圣人的。
我们应该尊重权威,但更应该尊重常识;我们应该看重人情,但首先要敬畏规则。
我们可以好客,但应该建立在做事认真的基础上,这样才是真正的符合中庸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