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的周大爷,终于没熬到清明节就走了。 周大爷住在我们老家后面那条街道,家里阔气的欧式建筑风格的房子,在我们村里就像一颗闪亮耀眼的明珠。来我们这里游玩的城里人,看了周大爷家的房子,眼光都像给拉直了的电线一样。 周大爷家儿子老厉害了。当年考的是北大,后来去了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人家娃直接留在了英国。村里人给羡慕得,“咱们苦里吧叽得挣几百块人民币,人家娃挣的英镑——听英镑一块钱顶咱们八块钱呢。”村里人越说越眼红,简直让周大爷美美地过足了给人羡慕的瘾。 跟周大爷家隔壁的是李大爷。他们俩家邻居多年,攀比了多年。从自己娃出生就开始了“比娃”的历程:周大爷家生了个儿子,李大爷家生了个女儿。周大爷家里人脸就抻得跟个橡皮筋一样,周大爷每天抱着儿子在街道上转悠,显摆。——在我们老家那里,生个儿子是很气长的事情,是硬劳力,能立门户。 周大爷一抱娃出来,正在街道上跟邻居们开老碗会的李大爷马上就脸色一暗,拧身回家了。在这一点上,李大爷心里一直不痛快,觉得自家矮人一等。加之周大爷又那么爱阴阳怪气地显摆,简直叫李大爷肚子里窝了一肚子火。 后来呢,俩娃都上学了,虽然邻居,但从来不同路回来。——周大爷家境好些,每天骑着飞鸽牌自行车去接娃。李大爷家家境差一点儿,两口子一天忙得鬼吹火,日子也过不到人前头去,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操心娃呢?可以说,李大爷家的女子,就像沟坎上的柿子树,自己野生着长大的。 后来读高中,俩娃都是重点班,成绩也是一二名互相争。老师们都说,你们俩不愧是比邻而居,连成绩都这么好的!村里人都说,这两家人啊,看来是要比一辈子了! 高考那一年四月份,李大爷家丫头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身体不停地打拌磕,最后在医院里住了一个礼拜。高考前这一段时间,那真是太关键了,分秒必争。也许是受了点影响,李大爷家的女子高考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最终录到了上海交大。而周大爷家的儿子,如愿进了北大。 那时候,村里给考上大学的人家都要演电影,以资鼓励。意思是希望各家各户都能重视孩子念书,尽量把我们村的娃们培养成人,走出去。 李大爷家里的情况,也就那样。一场电影就让他们全家人脸上满是光彩。周大爷可不是这样的,在一场电影之后,还叫了一场大戏,唱了三天。这样的比较,村里人心里头看得明晃晃的。 后来呢,周大爷家小子就去了剑桥,留在了英国。李大爷家的丫头,考了本校的研究生,在上海工作。后来谈了上海的男朋友,在那里安了家。 周大爷家的小子多年难得回来一趟,倒是经常往家里寄钱,叫老两口想吃啥吃啥想穿啥穿啥想去哪里逛就去哪里。一句话,“不差钱儿!”没过几年,周大爷家干脆把老瓦房挖倒,盖起了欧式风格的新房子,就是一栋新式别墅。 李大爷还是那座老瓦房,翻修了一下,给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女子在上海定居后,女婿专门过来接老两口去上海,说是要他们帮忙看孩子,其实是要他们在那里好好清闲清闲。——人家上海人对小孩子,比我们这里好多了。 这样,李大爷两口这边住一阵儿,那边住一阵儿,生活的总体内容就散心。不过每年的春节期间,女儿女婿一家就会早早地回来,挤得家里头热热闹闹的。平平常常的院落里,欢快的笑声从门窗里溢出来,撒满了街道。 周大爷家的房子是最阔气的了,可是就是有点太大太空了。就他们两个老人在里面过来过去地晃荡,房子越发显得大而空洞了。村里人背地里都说,周大爷家的房子,少了点生气。是的,两个老人成年居住的房子,怎么能有生气呢?真正意义上的家,一定要有孩子们的追逐打闹。阔阔气气,干干净净,代替不了子女的笑语喧哗。尤其过春节,周大爷家里总有点冷清。——孩子在那边,多少年也回来不了一次。 人到了六十岁朝上的时候,儿女离的远近就明显了。有个头疼感冒发烧的,还真是个麻烦。 周大爷七十五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瘫痪了。儿子坐飞机回来操心了几天,那边催得很紧,只好雇个人帮忙操心,就赶忙走了。 周大爷在病床上坚持了五年,老伴都被他熬走了。大前年,周大爷终于有点撑不住了,雇工赶忙给周大爷儿子打电话,说看样子周大爷也就三两天的事情。 儿子赶忙从英国飞回来,日夜守在跟前。奇了怪了,儿子的守护好像给周大爷注入了新的活力,居然忽忽悠悠地比前一向好得多了。 咋办呢?儿子给难住了。等吧,不太现实了,已经回来待了快一个月了。看情况,周大爷还能坚持好一段时间。没办法,儿子给留了不少钱,请雇工帮忙操心,也托邻居给操心照应。 结果呢,儿子刚走了一个礼拜,周大爷就很快不行了。——儿子连返回来都来不及。 听说周大爷临终的那一刻,瘦削的手拽着过来瞧他的李大爷,眼睛里是一种复杂而又满是愧疚的神情。旁边年龄大的都读懂了周大爷的意思:人嘛,一辈子倒是比啥嘛,比来比去的,都不过是个笑话。 ![]() |
|
来自: 新用户3134eDv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