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共和国传奇名将——张国华将军

 兰州家长 2022-03-24

他是共和国一代名将、开国中将,他出生入死,骁勇善战,曾被毛主席亲切称之为“井冈山”,他是和平解放西藏第一将军,有“佛光将军”之美誉,他担任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前线总指挥,有力打击了印度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他就是张国华将军。

文章图片1

张国华将军

临危受命勇当先锋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际反华势力插手中国西藏问题,毛主席对我军进藏问题十分关注,明确指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越早越有利,否则夜长梦多。

1950年1月5日深夜,重庆曾家岩,在二野司令部,刘邓首长正研究着进藏的人选问题。进军西藏事关重大,无论如何都要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部队。刘邓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麾下部队18军。

“司令员,进军西藏你看谁去最合适?”邓小平首先提问。

“让张国华去,你看咋样?”刘伯承扶了扶眼镜,反问道。

“好啊!我也觉得他最合适。一是有年龄优势,二是作战经验丰富!”邓小平眼睛一亮,兴奋地站了起来。

此时,张国华已经在赶往川南就任行署主任的路上,半道上就被刘邓一纸命令召了回来。

邓小平把毛主席的回复电报递给了张国华。看完后,刘伯承拍着张国华的肩膀,郑重地说:“我们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怎么样?”

张国华双脚一并,立正大声答道:“坚决服从命令!”

部队要从气候湿润、物阜民丰的川南转战到高原缺氧、土地贫瘠的西藏,各种困难可想而知。于是,张国华与政委谭冠三召开紧急会议,随后到部队作战斗动员。

文章图片2

刚刚经历了解放战争的18军将士,对进军西藏反应并不热烈,大家心里都清楚去贫寒的西藏意味着什么。动员会上,军长张国华抱着3岁的女儿难难,给部队作动员,他高声说道,“我带着我的夫人,背着我的女儿进藏!”

西南局当年给张国华的命令:“入藏兵力限3万人,补给线投入1万人。”

率部开拔雪域高原

1950年7月25日,18军进藏先遣支队由300多名藏、汉战士组成,司令员兼政委王其梅,参谋长陈竞波。随行的还有西藏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和夫人阿沛·才旦卓噶。他们从昌都出发,向拉萨进军,历时40余天,行程2000多公里,9月9日,先遣队到达拉萨。

8月28日,张国华、谭冠三率军指和西藏工委机关、入藏地方干部及军直各分队共2500余人,由昌都出发。9月7日,军部、工委机关第一梯队进驻丁青,部队在此作休整补给。

丁青位于唐古拉山南麓,是三十九族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张国华与谭冠三他们到达丁青后,分别拜访当地大小头人,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宣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与上层头人协商,动员当地群众组织畜力运输队支援部队。

进军拉萨,征途是极为艰险,最艰难的路程是,从怒江、边坝到太昭与拉萨河谷之间,山高水急,尤其是通过“穷八站”这一段路程,连续翻越丹达拉、鲁公拉、冷拉山等4座5000米以上雪山。此时,骡马因草料不足又极度疲劳,死亡数量近三分之二,随军运输的牦牛队赶不上前方部队,后勤补给一时接济不上,部队官兵节衣缩食在半饥饿的状态下行军,体力急剧下降,加之疲劳、饥饿、缺氧高原反应等问题,时刻威胁着将士们的生命安全。

张国华的4岁大女儿难难,因为年龄太小,出现了高原反应,高烧不退,不幸夭折。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就这样牺牲在进藏的路上,她是第18军入藏途中牺牲的第一人。

为了打通两千多公里川藏线,18军付出极为沉重代价,牺牲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上牺牲2人。18军将士韧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米一米地把川藏公路修建到了拉萨……历经110多天,18军官兵穿越横断山脉,翻越雪山,横渡金沙、澜沧、怒江等江河,在与大自然斗争中表现出非凡的战力和勇气。1951年10月26日,张国华、谭冠三率领18军主力进驻拉萨。

文章图片3

从此,这位井冈山的老红军,成为汉藏军民心中的'佛光将军'。

文章图片4

昌都战役彰显军威

为了排除进藏障碍,打通和平解放西藏的道路,西南局于1950年8月20日致电毛主席,提出了以第18军遂行昌都战役任务的实施计划。

8月23日,毛主席回电指出:“如我军能于十月占领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求得和平解决(当然也有别种可能)。”“这对于争取西藏政治变化及明年进军拉萨是有利的。”据此,西南军区于8月26日下达《昌都战役的基本命令》,决定发起昌都战役,“歼灭藏敌主力于昌都及其以西之恩达、类乌齐地区,占领昌都”。

接到作战命令后,张国华将军就敌情社情做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当时从中央到18军主要担心的还是粮食问题。18军制定的昌都战役方案也于9月22日被西南军区批准,但张国华军长仍迟迟不下达具体执行的命令,因他在考虑如何携带和运输粮食。直至他与其他几位领导同志在甘孜访问土司头人并取得他们出动大批牦牛投入运输的承诺后,才下达作战命令。10月6日,18军在平均海拔3800以上的昌都,对藏军展开了围歼。

文章图片5

昌都战役态势图

藏军是清朝乾隆时期批准组建的西藏地方正规武装。代本主官均由贵族担任,他们中间有的人虽然接受过外国人的军事训练,但是实战经验少,指挥能力差。其装备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式武器,火力差,通信弱,但藏军多数是职业兵,射击技术较好,生活也简便,适应高原环境,有时以马代步,行动也较为迅速。

昌都之役取得了出奇的胜利,从10月6日打到24日,历时19天,先后打了大小20多仗,8500名藏军全军覆没,藏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主力被歼灭。而18军仅伤亡114人。昌都战役的胜利,大涨了18军将士的士气,为后来的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镇守边陲西藏平叛

从1951年进藏,张国华将军在西藏一干就是17年。

1951年10月,西藏军区以进入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为基础开始组建。期间,围绕西藏军区的藏族副司令员人选,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张经武、张国华和谭冠三等与西藏噶厦政府反复磋商达数月之久,终于在1952年1月11日确定人选为阿沛·阿旺晋美和朵噶·彭措饶杰。

文章图片6

西藏军区首任司令员张国华(左)政委谭冠三(右)

1952年1月18日,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批准了西藏军区领导人的任命。即:司令员张国华,第一副司令员阿沛·阿旺晋美、第二副司令员朵噶·彭措饶杰(即饶噶夏)、第三副司令员昌炳桂,政治委员谭冠三,副政治委员范明、王其梅,参谋长李觉,政治部主任刘振国,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明义。

文章图片7

第一副司令员阿沛·阿旺晋美(左) 第二副司令员朵噶·彭措饶杰(右)

1952年2月10日,西藏军区正式成立,属二级边防军区,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干部管理部,驻西藏拉萨。当天,在拉萨河畔孜仲林卡举行举行了成立大会。2月11日,在布达拉宫前广场成立庆祝大会。会上向藏军总司令凯墨·索安旺堆及其第一、二、四、六代本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55年5月1日,原隶属于西南军区的西藏军区改编为大军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12个大军区之一。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分裂分子和上层反动集团公然发动以拉萨为中心的全区性武装叛乱。

为保障西藏安宁,军区部队在司令员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指挥下,坚决执行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的平叛命令和方针政策,在西藏广大爱国僧俗人民的支援下,迅速投入平叛作战。西藏军区以4个团的兵力,合围山南地区的叛匪老巢,解放了30多个宗,粉碎了他们建立所谓第二国都的美梦。紧接着开始了纳木湖、麦地卡等战役,并进剿了西藏各地的残余叛匪。经过三年的时间,平叛斗争胜利结束。至1961年底,除少数叛乱分子逃往国外,整个西藏地区的武装叛乱被彻底平息。

文章图片8

中印之战打出国威

1962年,西藏中印边境屡遭印军的侵扰,10月18日,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等党的领导人讨论对印作战问题,在打与不打上毛主席一锤定音:要打! 打出国威来!

会后,毛主席召见了正在北京养病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主席见到张国华后,立即停下手头工作,开门见山地问:“这场战争,我们能不能打赢?”

张国华坚定自信地答道:“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主席又问:“打输了,咋办?”

此话让张国华沉默了,打输了中国的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岂不是要归印度了,那他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见张国华不说话,主席说:“那就怪我们没本事,以后再夺回来。”

有了主席这句话,回到前线的张国华放开手脚,5个月打了一个漂亮的闪电战,这一仗,大扬国威,大振军威,赢得了中印边境几十年的和平。

我军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共歼灭印军8853人,其中击毙4885人、俘虏3968人。我军牺牲722人、负伤1697人,无一人被俘。歼敌人数与我军伤亡人数之比为3.7:1。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沉重打击了印度尼赫鲁政府的地区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以及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

文章图片9

战后张国华总结:我们啥都想到了,就有一点没想到,没想到印军这么不经打。

鞠躬尽瘁英名永存

1972年初,刚刚接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张国华在主持会议的时候,因身体不适突然晕倒在会场。

远在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听闻此消息后,紧急派出医疗救援专家,乘坐专机飞到成都去,总理再三叮嘱,一定要把张国华救过来!

十分遗憾的是专家也回天无力,1972年2月21日,一代传奇名将张国华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58岁。

如今,在布达拉宫广场的南侧,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碑名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昂然耸入云端,纪念碑的两侧分别铸有青铜浮雕,展现翻身农奴得解放、人民解放军天险筑路等情景。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浮雕上军人那无畏的勇气和坚毅的目光,让人心中顿生万千感慨,雕塑作品的原型正是当年奉命进驻西藏的二野所属的18军官兵,张国华将军率领所属官兵,胸怀着崇高信仰,肩负着历史使命,在进军西藏的征途中,他们不仅要面对眼前荷枪实弹的敌人,还要面对空气稀薄的寒冷高原环境。官兵们正是有了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才能翻越巍峨的横断山脉,穿越皑皑大雪山,跨过冰川湍流,跋涉茫茫大草原及沼泽地,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最终胜利到达拉萨,进藏官兵以我军的威武文明的形象赢得了西藏人民的信赖和爱戴,为和平解放西藏和建设西藏建立了卓越功勋。

张国华将军由此实现了把五星红旗插上喜玛拉雅山的誓言。将军在西藏工作生活了整整17年,长年在高原工作和生活,使他的身体健康严重透支,积劳成疾的高原病使他全身浮肿,最终夺去他宝贵的生命。

在布达拉宫西侧的北京中路,走进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的大门,在那里仍然保留着张国华将军的故居,那是一栋外观普通简洁的两层小楼,尽管人去楼空,但将军楼却被藏族后人完好的保留至今。许多游客见此都会双手合十,以藏传佛教的独有方式,顶礼膜拜。

注: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解放军出版社《张国华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