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

 ma0310 2022-03-24

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中,没有高血压这个疾病,更没有相应的治疗方案。而高血压又是现代人的常见病,长期高血压将来很容易罹患中风等疾患,那么中医能否用自己的理法方药治疗这种疾病呢?

我自己的父亲就有高血压。自从我学中医之后,学习中药学的内容时,发现有现代研究证明很多中药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于是开始尝试将一些有降压作用的中药配伍成汤剂,给我的父亲服用。父亲服用后有一定的效果。这就是我研究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初始:使用有降压作用的中药。

此后,随着我中医知识的丰富,便开始思考:为什么患者会得高血压?婴儿的血压低,心率快,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逐渐升高,心率逐渐降低,直到成年以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高血压多发生人到中年以后。人体是可以自动调节血压的,血压升高可能是高血压患者的身体需要。如果没有这么高的血压,患者可能会局部缺血。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人体在静态下,大脑的血流量占全部血流量的40%,那么人体升高血压最大可能是大脑的需要。那么为什么需要升高血压才能满足大脑的需要呢?我猜测最大的可能就是大脑的血管发生了瘀堵,这也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高血压患者很容易罹患脑梗,脑出血,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中风病了。

有了这种猜测,我开始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舌象,发现一类典型患者都有口唇紫暗,舌色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紫黑,甚至有连片的瘀血紫痘。这些都是中医望诊中瘀血的征兆。脉象则多种,但以弦脉居多。据我的经验,如果诊脉时寸脉能摸到如有针刺指腹的感觉,多数是已经患过脑梗,腔梗或脑出血的患者,没患过的我推测其近期患病的风险极大。这些患者的压差都比较大,高压较高,但低压很多还在正常水平。很多人都有头痛的证候。所以,我的结论是:这类患者瘀血是其高血压的主因。

有了这个结论,对症治疗就很简单了:活血化瘀。我用中药中活血化瘀最强的中药配伍,给这类高血压患者服用,果然效果显著。我父亲的高压就从160到170,降到了120到130,并且保持稳定,再也不需要服用降压药了。

另外一类典型患者,我发现他们的瘀血证候并不明显,压差也不大,但低压高,多在90到100以上。这类患者的普遍特点是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水滑,体态多胖,脉象多沉滑,头痛不明显,头晕居多。患者的这些表现都属于中医中痰饮水湿的证候。于是我推测痰饮水湿可能是其高血压的主因。

有了这个推测,我便用中医化湿利水的方法对症治疗,患者大多取得了明显疗效,血压降低并保持相对稳定,头晕症状消失。但是相对于瘀血证,这类患者容易反复。我的推测是瘀血消除后血管通畅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瘀血的形成相对缓慢,而痰饮水湿的产生更快,如果病根不除,痰饮水湿暂时消除了也更容易重新生成。

更多的一类患者,是以上两种典型证候结合,高压低压都高,头晕头痛都有,瘀血痰饮具备。治疗也就相对简单了,活血化瘀与化湿利水相结合即可。

第三类典型患者,血压时高时低。发作时血压很高,也有头痛头晕的感觉,不发作时血压正常,症状也不明显。这类患者多在情绪激动或休息不好或有外感疾病等情况下发作。这种证型中医称为肝阳上亢,很多时候是中风的先兆表现。我发现这类患者也多兼有血瘀和痰饮水湿的证候,所以用平肝熄风配合活血化瘀和化湿利水的方法治疗。

这些疗法在我的实践中证明确实有效。我又开始思考为什么人体会产生瘀血和痰饮水湿呢?怎么样才能减少体内痰饮水湿和瘀血的产生,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健康长寿呢?传统中医认为脾肾是人体运化水湿的重要系统,水湿不化便生痰饮,现代中医有痰瘀同源的理论,那么调理好人体的脾肾功能就是避免和减少痰瘀产生的重要一环。

《黄帝内经》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如何保证五脏元真通畅,减少水湿痰饮淤血的生成?有没有简便有效的方子化瘀利水,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呢?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个桂枝茯苓丸的方子,是用来治疗妇女妊娠有妇科肿瘤的,化瘀利水安全有效。如果单纯化湿,脾虚可用参苓白术丸,肾虚可用金匮肾气丸,这些都是安全有效的中成药。

以上是我个人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一点思考和心得,也许很不客观全面,未经大数据临床试验,很不“科学”,所以不能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的指导。在此仅供中医爱好者参考,欢迎同道交流指教,也欢迎中医黑来喷。读者可自行判断我的经验是否有价值。虽然我自认为我的方案很安全,但是如果有人擅自尝试,出现后果本人概不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