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并发症多多,如何在初期做好自我防护?

 长沙7喜 2020-06-28

气温越来越热

脾气也跟着这天气火急火燎

一不小心

就把这血压也给带上去了

面朝大海 心暖花开 李志辉 - 黑洞狂想曲

本文细读大约需要5分钟

打开音乐再开始阅读吧

高血压患者都知道,这病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让人动不得半点情欲。稍微一激动,情绪一紧张,血压就蹭蹭蹭地往上涨,还让人面红耳赤、头晕头胀。

关于高血压,想必各位老病友都有太多的疑问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高血压患者身上的这个“紧箍咒”~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当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仅老年人,就连年轻人,也陆续加入了高血压的队列了。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尤其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心慌胸闷、颈项僵紧、耳鸣耳胀、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视物模糊、血压升高等,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实质性损害。

但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早期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的人甚至除了血压高一点,可以说是不痛不痒,甚至是在门诊看病,或是体检中才发现的。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高血压?

中医自古以来,就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

高血压,是西医可以借助仪器监测血压后,从而命名的。咱们就先从西医的角度来谈谈~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压,依靠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来维持血压的正常。

用专业的医学术语,叫做“收缩压”和“舒张压”,我们又通俗地叫做“高压”和“低压”。

一般正常血压为高压在90~120mmHg,低压在60~90mmHg。医学上将高血压分为三个阶段:

患上高血压,往后发展就会有高血压病,分为四级:

  • 低危级:一期高血压,无伴随心脑血管疾病的损害;

  • 中危级:二期高血压,或者一期高血压,同时伴随3个心脑血管疾病的危象;

  • 高危级:三期高血压,或者二期、一期高血压,同时伴随至少3个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损害;

  • 极高危级:三期高血压+伴随3个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象;

所以这个疾病的诊断在临床治疗上比较复杂,既有着血压的三个分期,还有着疾病的分级。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在于它的可防、可控。通过纠正一些错误的生活习惯,合理的、科学的、规范的进行治疗,可以控制好血压。

但怕就怕在各种并发症上,尤其长期高血压对心脑血管及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是最要命的。

比如常常出现脑血管的病变、心脏的病变,甚至出现肾脏的病变。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合理规范地降压当全权交给西药,但在防控并发症上,是可以借助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中西结合,是应对高血压最科学的办法。

中医是如何认知高血压的?

古代中医中并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由于高血压常常表现出头疼、头胀、眩晕等症状,因此这个疾病在中医中,常常归于“头痛”、“眩晕”等范畴。

不管它符合中医哪个范畴,围绕高血压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能寻求它本身的病理机理。

痰湿,高血压的主犯

我们都知道,现代人痰湿体质的特别多,加上运动减少,导致痰湿越来越多。很多人上医院一查,血脂、血压等各方面的指标都紊乱的。

痰湿在中医当中,一个叫做有形的痰,它看得见,摸得着;二是无形的痰,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是有证可循的,它有着痰的相关症状。

① 比如,高血压患者常常表现为眩晕,这就是中医常讲的“无痰不作眩”,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讲到:“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以有痰湿者。”

头眩症的发生或是肝气上亢并,化为肝火,火灼津液成痰;或者因为脾胃运化失常,食宿在脾胃,未能化生成精微而生痰浊。

所以那些高血压患者,要么爱吃肥甘厚腻,要么一动气就头晕眼花。

② 再者,高血压患者还常常出现沉重感,胀闷感

这里回顾一下湿邪的特点:湿为阴邪,易袭阴位,湿性重浊、黏滞不爽,阻遏气机,病程长。

湿邪侵犯人体,发生的疾病,特点为病程长,缠绵难愈。这就是为什么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甚至终身性疾病。另外,湿邪阻遏气机,使人头晕头沉,心慌胸闷。

所以高血压的人,逃不开痰湿的困扰。

久病体虚,久病多瘀

中医讲,久病多虚,久病多瘀,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故久而久之,就会引发诸多并发症。

久病多虚,指的是人体正气的亏虚。

一个人若是正气不足,或者阴亏,或者阳亏,或是气虚,就像一棵树的树根烂了,或者树根收缩了,越来越小,整棵树就动摇了。

这时候身体里稍微有点肝风或稍微有点其他影响,身体的反应就会比较大,导致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这都是关联在一起的。

久病多瘀,这里的瘀是血瘀。正气不足,无力让气血正常循环,会导致瘀血的增加;痰湿重,把经络都堵上了,瘀血也会增加,发生在脑部,就容易引起脑卒中等并发症。

身体受痰湿、正气亏虚、瘀血所长期困扰,导致了高血压患者在一定时间后,发生了并发症。

化痰为主,佐以活血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讲,降压仍以西药为主。而对于并发症的防控,中医再加以中药调理,张教授给出的治疗原则:化痰健脾,佐以活血。

方药治疗:燥湿健脾,活血化瘀

燥湿健脾:苍术10-20g,陈皮9-12g,半夏9-12g,远志6-10g,石菖蒲10-15g

活血化瘀:丹参10-18g,川芎6-10g,细辛3g,胆南星6g,水蛭1.5-3.0g(研末冲服)

痰湿是怎么形成的?水液代谢障碍,又或者水谷精微物质转运失职,就形成痰饮。而脾为生痰之源,人体的痰湿为脾所生。所以面对痰湿为患的高血压,则要健脾化痰

苍术为燥湿健脾之要药。《本草备要》讲到:“(苍术)甘温辛烈。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苍术性发散,能生发脾胃阳气,除身体痰湿。

陈皮、半夏为中医方剂“二陈汤”的两味君药。二陈汤为典型的中医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远志既可以化痰,还可以安神定志,对于既有高血压,又睡不好的患者,有一石二鸟之功。石菖蒲则可化痰开窍,就像给闷热的房间开了一扇窗,化解头昏头胀的不适。

丹参能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排脓逐瘀血,止痛生肌肉,为活血化瘀之要药。

川芎既可以活血,还是治头疼的要药,细辛和胆南星既能活血,还有化痰之功效,对于高血压所产生的眩晕,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水蛭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功效,《本草汇言》言其“逐恶血、瘀血之药”

脾胃健运,痰湿自化;瘀血逐,则经络痛。全身运行得当,身体正气必然越来越足。

对付高血压,一定要纠正这些错误认知

高血压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杀手,稍不注意,就掉坑高危级的坑里。这里,高血压防治的四个坑儿,先看看自己掉进几个了?

我有高血压,

但是没有什么不舒服,还用吃药吗?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降压药不能随便停。无论有无症状均有伤害,没有及时控制,一不留神就可能出现心脑血管的危象。

还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肾病等,后果非常可怕。

高血压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来控制血压吗?

或者血压一恢复正常,可以停药吗?

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高血压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很难完全治愈,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服药了。

一旦停药,血压再次升高,反复波动,对于心脑血管及肾脏的伤害会更严重。例如,血压波动,脑动脉瘤破裂。

太早吃降压药,

会产生依赖性吗?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不是降压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本身就需要终身服药~

是药三分毒,但和高血压没有及时干预而产生的并发症、中危象甚至高危象相比,降压药的伤害是极其微弱的~万事万物皆有好坏,人参灵芝用错,也有副作用。

另外,血压控制得早,才能越好的保护血管,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后期稳定高血压更有帮助。

可以不吃西药,

只靠中药来治疗高血压吗?

想只靠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不可能的,更不要相信市场上所谓保健品、特效药甚至神药。高血压这个疾病,首先选择的,毫无疑问都是西药的降压药。

西药的降压药分为五大类,一旦得了高血压,一定要在有丰富经验的心脑血管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对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及处方。

中医也有其局限性。高血压的治疗极其复杂,不可能简单依靠中药,而需在利用西药降压药的前提下,再配合中医,对其并发症进行一定的治疗和干预。

 

张教授碎碎念

我们知道,高血压患者不单单要按时的、规范的服药,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才能保持血压的稳定。张教授叮嘱各位高血压患者,不妨做好下面几件事:

① 避免情绪的剧烈变化;

② 饮食要清淡,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在3-5g之间,食用肉类要以瘦肉,高蛋白的肉为主;

③ 做适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拳,太极剑,走走路,不建议做激烈的运动;

体重超标的患者,要控制体重,把体重减下来。统计资料显示,人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时,每增加一公斤,血压就可以上升1mmHg,体重增加会给心脏带来负荷。

彩蛋来了

亲爱的学友们:

为了给大家提供更丰富的健康小知识,力求正本清源的帮助大家纠正养生的错误认知,由学社小编精心编辑,张景明教授亲自审核的“杏林早报”,于每天早上6:30在“明师学友会”公众号更新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